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因此,汉译英时难度较大。汉译英时注意应用转换技巧,即转换词类和语态,可以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语言规范和习惯,提高译文质量和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观点认为 ,汉译英不应使用中式英语。本文认为 ,汉译英中使用得体的中式英语可以使更多的汉语借词进入英语 ;使用中式英语是“送去”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语言同一个民族的思维形式和表达习惯有着密切联系,而东西方民族间在这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因此,汉语和英语的句法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从句法结构的层面对汉译英中的转换进行分析,并通过具体的实例探讨了汉译英中如何进行句法结构转换,以实现语言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汉译英或英译汉时,往往受原文句型的影响,比如说,汉语是陈述句,英语就译为陈述句,汉语是疑问句,英语就译为疑问句,反之亦然。单从翻译的灵活性方面来说,在翻译过程中,多考虑不同句型之间的转换能更好地表达彼此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对学生掌握英语词法、语法、句法等能力的综合测试.因表达的思想多而复杂,掌握的表达手段少而不熟练,中国学生英文写作常出现中式英语(Chinglish)问题.本文拟着重谈谈Chinglish出现的原因及克服方法.大学英语写作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达思想意义连贯,无重大语法错误.它是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不应通过汉语媒介.但由于学生没有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脑子里的英语语言材料不多,写作实际上是经过汉语转译的过程,形成了名为英语写作,实为汉译英的现象.另外,受汉语“习惯势力”的影响,求助…  相似文献   

6.
因母语的负迁移,中国学生在汉译英时,遣词造句常常出现“汉化”现象,这主要是不熟悉英语不同于汉语的词法规则和句法结构而造成的。要想避免“汉化”、译出比较地道的英文,重点要掌握两方面的知识:一是熟知英语词形的屈折变化、词的习惯性搭配和固定短语的用法;二是通晓按英语句法逻辑组织译句的技巧,特别是复杂句,要善于将汉语句子的“竹式”结构转换成英语句子的“树式”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比较汉语主题结构与英语主谓结构的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汉译英时两种结构的转换,并通过实例提出九种情况下将汉语主题结构转换成英语主谓结构的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汉英翻译的质量,实现信息流畅传递。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一个汉语句子一般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但要将这样的汉语句子译为英语时,不必把每个动词都译成相应的英语动词,其中某个动词可以用英语介词来表达。笔者在批改学生的汉译英练习时,发现有些学生不会使用英语介词来代替汉语动词.例如这样两句汉语:“你来这儿干什么?”“我来这儿开会的。”学生的译文是:“Whathave you came here to do?”“I have come here to attend a meeting.”如果译文中的动词不定式用介词来代替,不但符合英语习惯,而且句子简洁有力。“What haveyou come here for?”“I have come here for a meeting.”英语介词 for 在问句中  相似文献   

9.
提起汉译英,许多学生都感到头痛.汉译英是难,但是如果能掌握些翻译的方法,译起来就会容易一些.下面就是我们在讲汉译英时的一些体会.一、套用句型1)直到昨晚11点他才做完作业.分析:句中的“直到……才……”是汉语中的一个强调句式.英语中有一个相对应的强调句型;“It was nct until…,that…”.套用这个句型,翻译这个汉语句子就很容易.译文:It was not until llo’clock last night that he finished his homew-ork.  相似文献   

10.
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语态的表达以及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特点。文中选择英语被动语态中的“be+p.p.(pastparticiple)”模式与汉语表达方式作对比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苔丝》及其两种中译本,通过分析其相似与不同之处来阐明英语与汉语各自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1.
英语和汉语在运用各种衔接手段创建语篇的连贯关系上有着较大差异。英语注重“形合”,倾向于采用显性的衔接手段 ;而汉语注重“意合”,较多地采用隐性的衔接方式。因此 ,译者在汉译英时应当注意二者的不同 ,进行适当调整 ,才能译出流利通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中都有肯定句和否定句,但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本文试从纷繁复杂的英语否定句中归纳出大学英语学习中三种常见而又易错的否定形式,并对各自的汉译方法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将一种语文转换为另一种语文。英语有冠词,如果汉语也有,互相转换,就比较顺利。如果汉语没有,则无论英译汉或汉译英,都会碰到一些具体问题,而须多费一番斟酌。有的语文,如德语,它的冠词可以表示名词的性,可以协助表示名词的格和数。那  相似文献   

14.
汉语重复的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与英语在表达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汉语多采用原词复现的形式以取得表达清晰生动的效果 ,英语却常常为了避免原词复现而采取替代或省略。在汉译英的工作中 ,必须了解这种差异 ,同时 ,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翻译时 ,有四项原则可供参考 :替代、省略、对等重复及意译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们汉译英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简单且效率低下,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低学业成就者的、基于学习策略培训的汉译英SB I教学模式,从汉语语义结构分析、英语句子结构定型、英语词汇选择以及检查核对等多方面尝试将汉译英学习策略的培训渗透到汉译英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期提高这些学习者的汉译英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语言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是意合语言”是语言学和翻译学界的共识。针对这一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译文作适当调整以符合英汉语各自的特点。我们往往会认为通过翻译中的调整转换,在原语和译语之间也存在相应的英汉形合与意合的特点,却很少对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英语原创小说和其对应汉译本之间因果关系连词的对比分析,探讨“形合“与”意合”在原文和译文中的实际情况,进而指出上述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对比,该特点主要是针对原创文本而言。  相似文献   

17.
思维模式、成份空缺和汉英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 ,而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 ,又是思维的结果。生活于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下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 ,不同思维模式在语言上的反映是不同的表达方式 ,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对翻译所造成的影响是广泛且深刻的。本文拟从汉民族和英美人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入手 ,分析汉语和英语在表达上的一些差别 ,剖析其对汉译英的影响 ,并讨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英语是“形合”特征明显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明显突出的语言。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信息结构上的差异,往往给翻译中的理解和转换造成了许多障碍,而以主位推进为英-汉翻译的单位,不仅从理论上为英-汉翻译单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而且在实践上有益于译者,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正确地解读和分析英语语篇,并有效地进行翻译转换,生成自然、流畅的汉语语篇。  相似文献   

19.
文章拟从英汉表达习惯及英汉语言特征分析并阐述英语微妙动词的意义理解及翻译表达。由于汉语突出“主体”,英语强调“客体”,决定了英汉语的许多不同语言特征,加上各民族不同的表达习惯,产生了英语微妙动词的难以理解与把握。最后总结说明英语词汇的学习与应用不仅需要了解它的表层意思,更要了解其深层含义,以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20.
汉英话题结构对比与汉英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的话题结构往往置于句首,是汉语固有的语序,英语的话题隐藏在宾语中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在汉译英中往往将置于句首的汉语话题转换成英语句子中的宾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