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研究科学理解与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学问;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解读主体是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社会主体三者的有机统一;这就决定了"个体理解、群体认同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三位一体"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乡镇负债问题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深刻根源。权力集中型政治体制是导致乡镇负债的政治根源;经济的不发达是产生乡镇负债的经济因素;农民文化的特性是诱发乡镇负债的文化致因;二元社会结构是导致乡镇负债的社会根源。解决乡镇负债问题,必须系统推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生态环境的恶化迫使人类反思其生存方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把科技理论、生态和社会发展理论联系起来起来,从制度批判的角度揭露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导致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传统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使马克思主义发展为具有独特视域新的生态伦理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原始宗教中蕴含着影响中国伦理文化形成的诸多因素:生存困境,早期伦理与宗教同源;众神有等,伦理秩序构建的范本;恐惧敬畏,伦理意识的心理根源;神意天道,伦理实现的终极依据;禁忌祭祀,伦理行为的规范准则;祝、史、巫、宗,早期有限的伦理主体。在原始宗教中寻根溯源,有助于形成对中国伦理文化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受社会转型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出现了信仰危机。其原因包括学理性根源、教育因素、社会因素、世界背景以及个体内在原因,尽管这些因素错综复杂,但究其根源,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回应信仰危机,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信念,凝聚共识,保持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和陈独秀是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在本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关头,他们共同担负起了学习、宣传,启蒙和组织中国共产主义理论与运动的历史使命。在这期间,他们都曾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武器来改造中国,于是,两人由学习、领会到宣传、实践,在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变化,他们的思想,尤其是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化却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轨迹与归宿。这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是极为典型的。比较研究这种区别及其根源,对于今人,特别是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是很有启发和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经历30年的改革开放后,目前正处于阶层分化和社会矛盾高发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关于阶层分化的批判理论,对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来看,以市场为取向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恰是国内社会阶层分化的过程。必须看到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事实,即市场经济会导致阶层分化,但导致我国阶层分化且可能滑向阶层对抗险境的根源不在市场经济本身,而在于改革过程中财富分配的不合理。二是主体感受,即缘于经济体制的财富分配不合理这一客观事实,同时掺杂着公民政治权利和身份认同的巨大落差而产生的主体感受。权利不公平感强化了阶层的对立情绪,而二元身份认同习惯挤压了人的心理承受力,使人们对自身社会经济状况的认同感低于事实上的经济收入和地位。在阶层分化背景下,与经济社会地位多元化相适应的多元身份认同,是调适社会群体心理失衡的诉求,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它打着马克思的旗号,却阉割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戈尔巴乔夫口头上宣称“坚持社会主义的选择”,但在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上却否定和拋弃了社会主义。“新思维”思潮的泛滥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新思维”付诸实践的结果导致共产党改变性质,丢掉政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贫困危机加剧和环境持续恶化原因的分析,得出思想文化教育的缺失是导致贫困与环境问题的根源。思想认识上的急功近利、工作方法上的简单粗暴以及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思想文化教育的缺失。为了扭转贫困危机和环境持续恶化,思想文化教育应着力于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决策队伍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境界,养成良好道德观以及制定衡量决策队伍水平与政绩的综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界"唱盛中国"学派近年的讨论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其一,中国一直是个开放型的国家,而非长期封闭保守;其二,清朝是个文化多元的帝国,而非仅仅是满人汉化或满汉双元;其三,传统中国社会有许多理性进步因素,而非一贯愚昧落后。这批学者强调中国文化的传承性和历史的延续性,从根源上说都是受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崛起这一事实的影响或受其鼓舞的学术产物。这种翻案的学术潮流反映了海外学者试图从历史根源上解读今日中国崛起的现实,其中是否矫枉过正,为新而新,尚有待于学者们的继续探讨、识别和求真。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英法文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从马克思主义于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以来,其文艺思想也受到国内学者的注意,相关研究持续了百年之久,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阐释。其中也有学者涉及19世纪英法文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这一话题,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品中所涉及的19世纪英法文学;19世纪英法文学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中所起作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对于19世纪英法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闿运改制船山书院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社会变革的历史场景下,王闿运致力于书院教育,其中尤以在船山书院的时间最长,前后长达二十余年,培育了一批英才。清末书院改学堂,船山书院在王闿运的主持下经历了"反对——应付——缓改"三步曲,其中除却王闿运本人的原因外,也有现实的客观因素。船山书院改制的过程和王闿运对于书院改制的态度对于我们理解近代学者在晚清所作的历史选择以及对中国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认识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评实践核心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有的学者却由此而提出了实践范畴是全部马克思哲学理论的核心的观点,即实践核心论,实践核心论有四种表现形式。实践核心论的实质是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明确宣称他是唯物主义者,他一贯坚持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就是否定唯物主义,就是否定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核心论是歪曲和膨胀了的实践观,不是科学的实践观,实践核心论与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根本不相容,实践范畴是中介范畴,不是也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对英国近代早期的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从研究方法和着重点上看可分为两种观点:一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观,运用宏观分析方法,把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革作为农业变迁的核心内容.二是资产阶级史学观,多采用微观、个案研究,把近代早期英国农业发展、农业革命的中心内容局限在耕作方法和生产技术的变化上.借鉴两种观点,将会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主要是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怎样中国化三个视角来进行探讨的。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方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教训反思方面,仍有若干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是中国几代学人不断寻求其实践形式和理论形态相统一、政治方向和文化模式相融合的动态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分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生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展与变异、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多元建构实践三个基本阶段。总结这一历史进程的经验得失,将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当代形态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生态文明理论实践,推动生态经济学发展,“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0年学术年会”于2020年10月在宁波和北京两地联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就生态经济理论创新、生态经济实践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生态经济学科发展方向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学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的基础理论,尤其是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的研究现状作资料清理和分析总结,有关马克思本体论的理解模式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马克思有没有本体论的问题;二是马克思有什么样的本体论的问题;三是如何阐释马克思的本体论的问题。三个层面的依次研究启示我们:一是马克思的理论及思想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本体论思想;二是我们应当从实践本体论的视角考察马克思关于存在问题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9.
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所普遍关心的时代课题。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中国当代领导人,都坚持不同国家要走不同的发展道路。胡锦涛作为中国当代领导人,立足于国情差异,从一般意义上,论述了所有国家发展道路的不同,认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同时也从特殊意义的层面,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思想阐发。  相似文献   

20.
英汉明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在使用各自的语言时都有自己的选词偏好。其原因有历史的、文化的、习俗的,也有文学名著的影响,还有大思想家、文学家等对后世的影响。本文以英语的明喻和汉语的明喻为主题,探讨不同民族在使用明喻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一个侧面对语言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