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存在一种单一的分配理论作为全部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按劳分配的基本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实现的市场机制和政府的收入再分配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都应该是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的"劳"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劳"在涵义、产生条件、分配对象和实现形式上有着严格的区别。我们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不是所有生产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也不是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现阶段我国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基本关系入手分析,揭示了两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客观基础、依据必要性、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形式是按劳分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分配制度也由单一的按劳分配逐步走上混合型、多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收入分配的形式都由特定的生产方式决定。资本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完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要素所有制形式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据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要素所有权结构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按要素分配要受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收入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为了进一步研究收入分配制度的具体内容,我们应该从历史角度对其展开深入的分析。当前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正逐渐朝着市场经济形式发展,而国内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也出现了彻底的变化。人们在积极改造社会的同时逐渐将重点放在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上,以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实现社会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必然会使收入分配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发展状况和劳动者的觉悟水平。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股份经济的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涉及到社会主义级初阶段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关系到所有制结构的完善,关系到分配制度的改革,关系到商品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进一步明确这些关系,探索一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实现形式的新路子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经济学界把股份分享仅仅纳入按资分配的范畴,作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我们认为,适应体制转换时期的总趋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要求,必须重新认识股份分享制,重新确认它在社会主义分配格局中的基本角色和地位.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客观存在的经济条件、经济事实,股份分享制应当成为,也亟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分配形式和分配制度。从一定意义上讲,股份分享是现实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一种完善和发展,是对按劳分配制度的一种“扬弃”。一、按劳分配≠公允正如不能脱离特定的生产力水平来一般地、抽象地谈论某种所有制是否优越一样,我们不能脱离具体的经济条件、经济事实来一般  相似文献   

10.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应该发展创新,应该建立在发展了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由此建立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基本需要分配三结合的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实现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的"三统一"。应该把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落实到分配实践中;把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工资福利制度中;把多种分配方式落实到多种分配制度中;同时要改革和完善与收入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持续性,是中国道路的固态化呈现、中国理论的制度化表达、中国文化的正式化沉淀,因而成为辨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直接的标志和最鲜明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方向层面以中国共产党为“中轴结构”实现对一切工作的有效领导;二是在立场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三是在方略层面坚持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四是结构层次层面的延展性。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对于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结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本质以及人类制度文明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伦理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内在要求。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致富光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二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更不是平均富裕;三是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致富观和先富带后富的高尚道德,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活力和内在动力,保障市场经济规范、有序地运行,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价值目标提供伦理支撑和推助。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应是并列的两种分配方式,而应是分配原则与其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只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而实现形式问题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都可以表现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将表现得更为普遍和充分.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主要奋斗目标就是成人成才,成才必先成人,成人之基乃诚信,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学生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他们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顺利完成。本文从诚信本身的内涵、大学生成人成才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和现实舞台以及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四个方面阐述诚信在大学生成人成才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诚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之本。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70年,我们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实践成果,而且取得了辉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从认识论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理念。因此,与抽象形式的理论理念不同,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性、高度综合性、价值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等理论特质。这些理论特质不仅充分彰显了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无与伦比的理论创造力,而且高度表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社会实践的深刻洞察力和强大引领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与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6.
论中介组织的法律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介组织协助政府实现宏观管理意图、平衡协调市场主体间的利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确认识中介组织及其类型、法律特征、价值取向和对中介组织的法律监管是经济法治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探索,是一个不断超越、与时俱进的开放历史进程,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性体现了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作用和党的宗旨与初心、使命等,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以及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形成过程中还具有合目的性。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根本目的。这种目的性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和目标指向,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坚持的基本价值准则和根本目的。总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合规律性证明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性,合目的性证明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性,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国内外风险挑战更为错综复杂,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更加激烈,可以说,当今世界相较于任何一个人类发展阶段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都是最为复杂的,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新时代,要在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及其内在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政治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磅礴力量;坚持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取向,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基本价值准则;坚持发展和改革创新,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国家治理效能和效力得到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民增收视野下政校合作科技支农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目标,是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其物质基础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政校合作科技支农的实践探索和农民增收、高职发展的初步成效为例,不仅指出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合作支农机制的形式内容,而且进一步分析形成这一机制的内在根据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确立和提升中国式协商民主在世界民主体系中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要求,也是消除对中国式协商民主的误读和误解、丰富和发展世界民主理论的需要;同时,不仅能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提供支撑,也能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确立和提升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国际话语权有重要的基础,中国式协商民主是协商民主的一般性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中国式协商民主在与国际民主话语共通的基础上,还有特色鲜明的话语体系,它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历史影响和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根本影响综合作用下的理论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伟大创造。进一步提升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国际话语权,需要构建系统的中国式协商民主话语体系,优化中国式协商民主的话语环境,加强中国式协商民主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化的一体化已成为当前中国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少人认为,在一体化的过程中,西学东渐是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认为,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在西学东渐之前,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早有东学西渐的历史,即使在近代,也没有中断东学西渐的过程。随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了对旧中学的改造和超越,是人类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代表人类文化的先进性质和正确方向。因此,在21世纪世界文化的变流过程中,东学西渐必将成为21世纪世界文化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