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语言修辞手段之一的隐喻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隐喻在语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英语语言精华的习语也蕴含着大量的隐喻.因此,把概念隐喻理论和英语习语教学结合起来,研究习语中的隐喻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学习者了解英语习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喻习语是明喻修辞与隐喻认知的统一体,在形式上保留喻词标记,但本质是隐喻的。英汉明喻习语的构建受隐喻认知及文化的双重制约,反映人类的认知共性与文化差异。明喻习语的隐喻本质使习语意义对形式的依赖相对减弱,但英汉特有的句法结构影响习语的构建方式。明喻习语的认知研究对深入了解人类的认知机制,深化对明喻与隐喻、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认知方式。习语中蕴含着大量的隐喻,习语隐喻又折射着丰富的文化特征。借助认知语用学领域的关联理论分析了不同的文化认知语境中习语隐喻的生成和各自的意义,并阐释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语隐喻的共同性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4.
美国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认为概念隐喻不仅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之中;它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而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机制。概念隐喻主要分为四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管道隐喻。大量的英汉日常表达式说明,概念隐喻支配着一词多义现象或不同意义之间关联的原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另外,概念隐喻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许多常规性习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习语语义的新视角.与传统的语言观不同,认知语义学认为,习语是在人类的概念体系中产生的,其本质是概念性的和系统性的,而非语言性的;习语的语义也不是任意性的,而是有理据和动因的.隐喻、转喻和普遍知识三种认知机制为人们理解习语语义提供了概念理据,其中隐喻概念是我们理解习语的最重要认知机制.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习语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习语的语义,这对习语的外语教学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隐喻:一种跨学科的映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并非局限于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它也是哲学、认知学、语用学、语义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本文通过对隐喻在不同领域的介绍与分析,阐述了隐喻的跨学科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既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又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词汇是语言的一部分,其认知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通过探讨概念隐喻与多义词,习语,短语动词,词汇的文化内涵四个方面的联系,可以看出概念隐喻在词汇认知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现有的词汇认知方式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汉日词语中都有大量的隐喻。其中因为人类对动物的身体结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非常熟悉,故就善于将动物的某些特性投射到人的身上,即基于"动物是人"这个概念隐喻延伸出的大量的动物隐喻。通过对汉日语中表动物词语的喻人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是基于人类共同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而差异则是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习俗、生活环境等。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手段,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的研究已从传统的修辞学进入了认知科学。本文在介绍隐喻的实质:替代论、比较论和互动论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以大量的例子详细阐述了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研究对多义词和习语的影响,让英语学习者和教学者都能够在词汇习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比喻的基本类型之一,象征也属于修辞研究的范围.从认知的角度考察英汉习语可以发现,其中的文化词汇意义都是通过系统认知映像出的比喻意义.通过比较分析隐喻和象征两个概念内涵、外延的异同及其认知途径、联系功能,进一步能够发现,比喻性习语中的文化喻义包括隐喻义和象征义:隐喻义是语言使用者通过联想某一具体形象认知得出的;象征义是语言使用者通过联想某一代表本民族内涵和特定文化寓意认知得出的.包含隐喻义的比喻性习语属于隐喻习语,包含象征义的比喻性习语属于象征习语.隐喻习语是由心理感知或感官感知和心理感知形成的判断或结论,象征习语是由文化感知形成的判断或结论.二者虽然都是基于联想的语言表达形式,但象征习语在认知层级上高于隐喻习语.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指出语言和思维、认知之间的紧密联系。隐喻和转喻都不仅仅是语言现象,还具有强大的认知功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重要认知手段。转喻不是一种隐喻,隐喻以相似性为机制,而转喻以临近性为机制。两者作为最基本而强大的认知方式,相互独立,可以说是人类认知的两大基石。  相似文献   

12.
"上下"域方位隐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传统修辞格的隐喻近二十多年来受到认知语言学派的挑战,让人们对语言有了重新认识,即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方位隐喻中的"上下"域的隐喻拓展意义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 ,同时又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语言与认知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在科学思维中隐喻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人的认知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隐喻化来建立学科间的联系 ,最终认识整个世界的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创造相似性是隐喻的重要特征。隐喻思维是一种认知能力,是通过已知事物去认识和感知未知事物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强化学生语言的敏捷感、训练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一种认知活动,一种认知思维手段,它在我们的学习以及语言运用中无时不在。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现代汉语中嗅觉动词的种种隐喻义,同时对它们的语义、语用以及隐喻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这有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和正确地使用汉语嗅觉动词。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密不可分。在商务活动和商务认知高庹发达的今天,经济语言也发展成为高度隐喻化的语言。有的隐喻源自人类共有的经验,有的则出自于学习者完全无知的某一特定事件或环境,我们只有通过经验或特定环境的联想来帮助处理新获得的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从隐喻理论促进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词语的隐喻性质两方面阐述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平行结构可能出现在人类言语的最早时期,可看成是身体体验的产物,是客观事件的规则通过人的认知投射到语言运用中形成的。平行结构的排列顺序具有非固定和固定的特征,象似于客观的经验结构及人的主观语用认知心理,折射出人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语言中的隐喻反映了人类思维的隐喻性。隐喻是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对语法隐喻,人们有多种研究和界定方法。由韩礼德的语法隐喻观可以推出,语法隐喻是这种概念域之间的映合在句法结构上的不一致性体现。意义渗透到语法结构中是一种普遍现象,语法隐喻体现了语义和语法关系之间的转化。把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结合起来能更好地理解语法隐喻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