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基于中国A股非金融公司2007~2014年年报语调的文本分析,本文研究了年报语调与年报披露后的内部人交易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年报语调越积极,公司高管在年报公布后一段期间内的卖出股票规模越大,净买入股票规模越小,表明公司高管编制年报时存在"口是心非"的操纵嫌疑。进一步研究发现,年报披露后中期市场表现差、信息透明度低、非国有控股的公司高管交易与年报语调的反向关系分别显著强于年报披露后中期市场表现好、信息透明度高、国有控股的公司;而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交易者职位(是否核心高管)对年报语调与高管交易关系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年报语调越积极,高管亲属卖出股票的规模也越大,但未发现公司重要股东交易与年报语调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存在语调管理行为,年报语调成为除会计报表以外另一种可以被内部人管理或操纵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林晚发  赵仲匡  宋敏 《管理世界》2022,38(1):164-179
本文研究了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语调的操纵行为及其债券市场反应。研究发现,MD&A异常积极语调与预警Z值负相关,债务重组正相关,这表明MD&A异常积极语调暗示了企业较高的未来风险,这与语调的信息增量解释相悖,因此MD&A异常积极语调更可能是操纵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发现,MD&A异常积极语调越大,债券信用评级越高,且该正向关系在与评级机构利益冲突大、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子样本中更显著;此外,债券投资者能够识别语调操纵行为,但随着债券市场公众投资者的参与,MD&A异常积极语调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呈现出一定的负向关系,且这种负向关系在信息透明度低的企业组中更加显著。本文较早使用中国资本市场数据度量了MD&A异常积极语调,且证实这种异常语调是管理层操纵的结果,并探讨了MD&A语调操纵对于债券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相关结论对于完善MD&A文本信息披露监管法规、提高评级机构独立性以及提升债券市场信息效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独立董事责任险(独董险)强化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信息监督动机。董事会独立性的提高有助于机构投资者提高治理效率。实证分析认为,独董险和机构投资者形成显著的共同治理效果。一方面,对于管理层代理问题,独董险与机构投资者的共同机制对管理费用率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形成对显性代理行为的有效监督;机构投资者对ROA有显著的提升能力,一定程度弥补了独立董事对隐性代理行为监督上的不足。另一方面,独董险和机构投资者对国有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有提高作用。独董险可以强化对披露信息的监督动机,机构投资者有助导入国有公司缺失的独立董事外部声誉约束。在信息监督过程需要较多时间和专业知识投入的情况下,两者对独立董事的激励作用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4.
文章考察了分析师研究报告的文本语调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首先爬取2006年至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377644份分析师研究报告,随机选出10434句文本并人工分为积极、中性、消极三类形成语料库,以此训练11种机器学习方法并比较各方法的预测准确性,最终选择朴素贝叶斯方法估计出分析师研究报告的文本语调.实证分析发现,分析师积极的文本语调显著降低了所追踪公司的股价同步性.这一结果与已有多数研究结论不同,但在做空机制欠发达的中国资本市场,个体选择性知觉理论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解释.进一步地,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分析师积极的文本语调通过激励公司发布更多公告、引导机构投资者买入和吸引其他分析师发布研究报告,显著降低了股价同步性.该研究对于投资者关注研报语调指标、上市公司加强信息披露、政府部门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5~2012年上市公司年度业绩说明会互动平台的相关文本信息研究发现,管理层净正面语调提高了分析师更新其荐股报告的可能性及更新人数比例,并会提高分析师荐股评级水平及其变动;而由于分析师乐观性偏差的存在,管理层正面语调对分析师荐股评级水平及其变动有显著正的影响,而负面语调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业绩说明会与年报披露间隔时间、语调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影响分析师利用管理层语调更新其荐股行为;经验丰富的分析师、非明星分析师、来自小券商和工作更为繁忙的分析师相对更充分或更有可能利用业绩说明会语调来更新其荐股行为。这些发现表明,业绩说明会管理层语调是有信息含量的,且分析师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2-2007年的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检验公司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发现:提高公司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增加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适当的董事会会议强度可以减少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政府干预程度越低、法治及中介组织发育水平越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越合规;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的公司有更高的信息披露质量;两职兼任、独立董事比例、委员会数量对公司透明度均为无显著影响;会计绩效越好、资产负债率越低,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越规范。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深入考察了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与融资约束的关系,并考虑媒体报道这一外部信息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年报可读性越低,其面临的融资约束越高;媒体报道的增多可以弱化年报可读性与融资约束的关系,且媒体报道情绪越正向,其调节作用越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能减弱年报可读性和融资约束的关系;当年报可读性较低时,媒体报道的信息效应更为显著;只有官方媒体和地方媒体的报道数量与正向报道情绪能够显著缓解年报可读性低带来的融资约束;同时,较低的年报可读性是通过提高融资成本路径来加大公司的融资约束,且使得公司未来的融资方式呈现出内部融资增加、外部融资减少的特点.从融资约束角度拓展了关于财务报告文本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并揭示了媒体报道如何有效改善内部信息披露不足的作用机理,为企业如何通过改善内、外部的信息环境来缓解自身的融资困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是IPO注册制的本质要求.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背景下,发行上市审核问询能否完善IPO信息披露内容、提升IPO信息披露质量,是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以2019年7月~2021年9月科创板341家IPO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了注册制审核问询对IPO信息披露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上市审核阶段,信息披露程度较低、技术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的招股书,会收到更多的审核问询函.2)注册制审核问询能提升招股书信息披露的程度,问询前后两版招股说明书在文本长度、文本句长、文本可理解性、和文本定量信息上显著增加,总体来说审核问询函对特定主题关注会导致招股书在对应主题信息披露的增加.3)进一步分析表明,审核问询函能降低机构投资者报价分歧度.文章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交易所审核问询发挥的监管作用,同时也丰富了IPO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信息披露是市场约束的重要手段,但其能否发挥市场的约束作用,需要投资者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一种不完全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投资者对银行风险的关注程度会因为政府对银行支持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试图建立博弈模型用于分析这一特殊制度下的信息披露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实证研究了这一问题.研究表明,信息披露程度足够大时,发生危机而不一定得到国家全额资本金救助的银行倾向于选择稳健的风险承担策略;这一特殊制度下的银行倾向于承担较大的风险从而削弱信息披露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约束效应.因此,监管部门应努力提高银行强制信息披露的水平,以约束并降低银行更大风险承担行为发生的可能;同时,为了加强信息披露的市场约束作用,政府应运步变革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潜在竞争者是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本文围绕公司的信息披露,构建“在位者—股东—潜在竞争者”的博弈模型,求解在位者与潜在竞争者交互行为的均衡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检验,发现潜在竞争者有低估在位者信息披露程度的先验信念,行为决策表现为:当披露收益大于其进入成本时大都选择进入;当披露收益小于或等于进入成本时,其决策依据为披露收益与进入成本之差,当披露收益与进入成本之差较小时,一般会选择进入.研究还发现,在位者信息披露的决策信念是既要照顾股东的利益又要设法阻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其行为决策表现为:当预期收益小于或等于进入成本时,执行较高程度的披露策略;当预期收益大于进入成本时,更多地选择较低程度的信息披露.另外不进入价值较大时,在位者也倾向于更低程度的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1.
从代理理论及信息经济学角度出发,对自愿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构建适用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自愿披露指标体系,建立了检验中国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水平与公司治理各因素之间关系的多元回归数学Ё模型,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考量了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及模型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根据多元回归方程的拟合结果,可以判断出公司治理各要素对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水平的影响程度,从而揭示出公司治理状况对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水平的内生约束机制;为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自愿信息披露质量提出政策建议,并指出了研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在企业IPO过程中的择时行为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虽然风险投资机构整体上并未帮助提高企业通过发行审核和选择市场较好的时期进行IPO的概率,但是经验丰富以及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具备这样的择时能力.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及其特征并不影响样本企业在短期内的择时行为,这表明IPO择时更有可能是一个基于中长期预测的规划过程.综合本文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企业应该尽量选择经验丰富、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IPO成功率,并且在市场行情相对较好的时期上市.  相似文献   

13.
审计延迟与披露延迟二者共同作用影响信息的及时性.本文将审计延迟、披露延迟与信息延迟纳入同一个框架研究其影响因素及差异性.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审计延迟比披露延迟对信息延迟的影响程度更高.监管压力显著增加了审计延迟和信息延迟的时滞,但对披露延迟没有影响.公司相对规模与审计延迟、披露延迟及信息延迟显著正相关.未预期盈利为正的公司审计延迟、披露延迟与信息延迟的时滞更短.我们还发现影响审计延迟与披露延迟的因素存在差异,有些因素如事务所规模和准则变化对审计延迟与披露延迟的影响是相反的,这种相反作用在对信息延迟的影响中相互抵消并使变量的相关性变得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风险投资机构的决策不仅与被投资对象的未来成长空间有关,也受到投资机构多方面特征的影响。根据高层梯队理论,在风险投资的复杂环境下,风险投资机构高管团队作为主要决策者,其特征对投资决策起决定性作用。        选取194家中国风险投资机构为样本,从高管团队知识背景的角度分析风险投资机构高科技投资偏好形成的原因,构建Logistic模型和OLS模型,检验高管团队不同教育背景(显性知识)和从业经验(隐性知识)对高科技投资偏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机构高管团队知识背景和从业经验显著影响其高科技投资偏好。高管团队中具有理工类教育背景和高科技从业经验的成员比例较高的机构更倾向于投资高科技企业,金融从业经验的成员比例较高的机构更倾向于投资非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从业经验的成员比例越高的机构在高科技企业首轮融资时进行投资的比例越高,金融从业经验和咨询从业经验的成员比例越高的机构在高科技企业首轮融资时进行投资的比例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不同产权性质的风险投资机构中,高管团队知识背景对高科技投资偏好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国有性质样本中金融从业经验对高科技投资偏好的负向影响不再显著,非国有性质样本中高科技从业经验对高科技投资轮次偏好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与非国有性质风险资本相比,国有性质风险资本高管团队成员的理工科教育背景和高科技从业经验较弱,导致国有风险资本投资高科技企业较少。        从高管团队知识背景的角度拓展了对风险投资机构高科技投资偏好问题的解释,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风险资本的投资行为和国有风险资本的投资行为,促进风险投资与被投资企业形成更具价值的匹配关系,对优化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决策、更好地发挥其在支持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国有风险投资机构建设提供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逯东  宋昕倍 《管理科学》2021,24(12):45-61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深入考察了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与融资约束的关系,并考虑媒体报道这一外部信息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年报可读性越低,其面临的融资约束越高;媒体报道的增多可以弱化年报可读性与融资约束的关系,且媒体报道情绪越正向,其调节作用越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能减弱年报可读性和融资约束的关系;当年报可读性较低时,媒体报道的信息效应更为显著;只有官方媒体和地方媒体的报道数量与正向报道情绪能够显著缓解年报可读性低带来的融资约束;同时,较低的年报可读性是通过提高融资成本路径来加大公司的融资约束,且使得公司未来的融资方式呈现出内部融资增加、外部融资减少的特点.从融资约束角度拓展了关于财务报告文本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并揭示了媒体报道如何有效改善内部信息披露不足的作用机理,为企业如何通过改善内、外部的信息环境来缓解自身的融资困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亲社会行为广告效果的影响机制,从调节聚焦理论出发,选取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公交让座”情境,设计2(受众的调节聚焦特征∶促进聚焦/防御聚焦)×2(信息目标∶自己/他人)×2(信息框架∶损失/获得)心理学实验室实验,研究不同亲社会行为广告信息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获得”信息框架对促进聚焦人群亲社会行为意向有积极影响;“损失”信息框架对防御聚焦人群亲社会行为意向有积极影响;信息组合策略强调“他人损失”时对防御聚焦人群亲社会行为意向的积极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赋予调研者信息优势,加剧其与未调研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是否需要披露调研活动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同时,2012年7月起深圳证券交易所将调研披露要求由在年报中集中披露改为在每次调研结束后两个交易日内披露调研细节,这为研究是否应该披露、应如何披露调研活动以减少前述信息不对称效应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准自然实验。公司的股票知情交易概率反映其信息不对称程度,通过对比2012年7月前后实地调研活动对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影响变化,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相对差异变动,探讨实地调研信息披露对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影响。以公司总部所在城市的极端天气情况作为公司被机构投资者或分析师实地调研频率的工具变量,解决调研者的调研对象偏好与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建立调研活动与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票知情交易概率与其被调研频率显著正向相关。但2012年7月后,前述正向关联显著弱化,且相对于无需披露接待调研情况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票知情交易概率显著下降;在要求及时披露调研活动细节后,相对于机构投资者,分析师参与调研对被调研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且调研中提的问题数量越多、问题的字数或对问题的回答字数越多,即调研挖掘并披露的公司价值相关信息越多,被调研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下降程度越高。及时披露调研细节有助于将机构投资者或分析师通过调研挖掘的与公司价值相关的信息迅速扩散到整个市场,抑制其进行知情交易的空间,显著降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而在年报中集中、笼统披露调研活动难以起到类似作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可考虑参照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做法,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接待的实地调研活动细节,以提升市场参与者获取市场信息的公平程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9年至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披露调研信息文本的角度,研究了机构投资者调研信息获取与投资决策的一致性行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调研信息获取与投资决策的一致性行为,能够减弱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活动,并且该行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规模较小、信息和法律环境较差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的调研信息获取与投资决策的一致性行为对上市公司具有积极的外部治理作用,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权小锋  徐星美  许荣 《管理科学》2018,21(12):95-110
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经济后果一直是近年来理论界研究的焦点.在强制性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中, 管理层对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鉴证的自愿选择权反映其机会主义动机, 本文尝试切入企业违规风险的视野, 考察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 从影响效应看, 社会责任强制披露与企业未来期违规风险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 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未进行第三方鉴证的公司中, 社会责任强制披露与企业未来期违规风险呈显著正相关, 而在自愿进行第三方鉴证的公司中两者间不相关.从作用机理看, 社会责任披露对企业未来期违规风险的影响渠道主要来自于管理层代理成本, 而不是大股东代理成本和信息环境.从治理因素看, 内部控制质量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均未对上述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形成显著的治理监督效应.本文在理论上为社会责任强制披露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支持, 在实践上为监管部门优化社会责任强制披露以及鼓励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鉴证等制度安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玲  黄昊 《管理评论》2023,(2):306-317
基于沪深交易所交错发布上市公司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实证考察了分行业信息披露对公司股东结构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公司股东户数,拓宽了公司股东分布的广度。从内部构成来看,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主要增加了个人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境内机构投资者持股随之减少。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上述非对称性影响在业务复杂度较高的公司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些结论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信息获取和解读成本,进而建立公平的市场信息环境。本文的研究为深入理解我国上市公司股东结构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正在进行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实践也具有良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