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声誉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本文以2007~2012年我国民营上市企业为样本,从会计专业独董的视角研究独立董事声誉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专业独董的声誉对企业盈余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受聘于大股东掏空严重、低市场化进程地区企业和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的高声誉会计专业独董上更为明显。本文的结论在使用不同的盈余质量度量方式、不同的独董声誉度量方式、控制了内生性因素后依然成立。本文的结果表明,高声誉的会计专业独董能积极发挥治理作用,提高盈余质量。本文为独立董事声誉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声誉机制能激励独立董事维持其独立性,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从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这对于当前我国不够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体系以及公司治理机制是一种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独立董事是现代公司治理机制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减少公司的代理成本、保护中小投资者,同时提高董事会的决策能力。独立董事是否能够发挥监督和咨询作用,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独立董事是否有能力独立;二是独立董事能否有效履职。这两个方面可以具体化为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在董事会的占比、独立董事报酬和参会次数。本项工作考查了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以盈余管理程度、深交所信息披露评级、盈余激进度和盈余稳健度的4个指标衡量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我们发现,董事会中具有财务或会计背景的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较高,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较好。独立董事参会次数越多,代表公司问题较多,相应地公司的盈余信息质量则较低。但是,我们没有发现独立董事报酬与公司盈余信息质量之间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监督机制分为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内部监督机制有:一元制治理结构引入独立董事,改变董事会中的内部人控制状况,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或设立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报酬委员会等各种机构;二元制治理结构中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外部监督机制有:培育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发挥它们在公司治理中的应有作用;发挥银行作为债权人的监督作用;发挥证券市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利用证券市场的控制权竞争机制、收购兼并机制和股东投票机制等,对公司董事和经理进行外部监督和约束.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董事会会议公告中的非赞成意见为样本,研究了市场和企业对不同表述方式的董事非赞成意见的反应.当董事发表非赞成意见时,可能会“直接”地指出议案事项的不足,也可能会“委婉”地对议案事项提出建议.本文发现,相比非国有公司董事的直接型表述非赞成意见,股票市场对国有公司董事的直接型表述非赞成意见的反应更加积极.本文还发现,相比非国有公司,国有公司中的独立董事和非控股股东董事在发表直接型表述的非赞成意见后,离职的可能性更低,更能有效监督议案事项改善.研究结论表明,董事非赞成意见的表述方式存在增量信息,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中的治理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董事履职行为,对于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董事履职能力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云鹤  李湛 《管理评论》2012,(7):117-131
通过建立企业生命周期新的划分指标,从企业发展的动态层面研究管理者代理行为与公司过度投资之间关系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并检验公司治理机制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代理行为随企业生命周期动态变化,其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随企业生命周期发展不断减弱。不同公司治理机制的治理效果随企业生命周期也发生变化,其中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在成长阶段能够有效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而独立董事在成熟阶段及大股东在衰退阶段均显著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成长阶段中的公司监事会能够对代理行为引致的过度投资起到显著的监督作用,而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则显著加剧代理行为引致的过度投资,成长阶段中管理层持股、成熟阶段中独立董事与外部机构持股以及衰退阶段中大股东均显著没有起到应有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铭山  鲁惠中 《管理科学》2021,24(11):78-97
基于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创新活动相关文本信息,研究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如何影响公司创新信息披露语调的积极程度.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年报中关于创新信息披露语调的积极程度高于没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并且该种积极程度与研发投入呈显著负相关,说得好的公司做得并不好;在信息披露透明度低的公司中这种不一致表现更为显著;国有股权可以约束风险投资机构影响创新信息披露语调积极程度的行为,有助于督促公司“言行一致”;从公司治理角度而言,有效发挥董事会机制,扩大规模,提高独立性,同样可以约束风险投资机构影响创新信息披露语调积极程度的行为,避免存在“口是心非”的嫌疑.  相似文献   

7.
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与股价崩盘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股价崩盘等极端尾部事件风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巧妙运用证监会强制要求上市公司独董比例在2003年6月30日之前至少达到1/3的政策性外生冲击,通过面板双重差分估计策略发现,独立董事制度的正式引入显著地降低了公司股价发生崩盘的风险。然后,本文进一步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独立董事对董事会议案发表意见和进行投票的强制披露数据,考察独立董事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我们发现,相比于不存在异议独立董事的公司,存在异议独立董事公司的股价发生崩盘的风险明显较低。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投资者保护较弱的新兴市场国家,加强独立董事的治理机制、特别是引入有不同意见的独立董事,对于防范股价崩盘风险、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监督和咨询两大职能分析和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中广泛存在的异地独董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研究发现,异地独董的存在同时属于公司主动弱化监督和强化咨询的产物,并且民企因强化咨询而聘请异地独董的需求更大,而居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公司因弱化监督而聘请异地独董的动机则更强。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异地独董确实为公司带来了更高的代理成本,更高的异地经营效率,也获得了显著高于本地独董的报酬。研究结论表明,适当发挥异地独董的咨询功能将有助于公司突破我国商品市场的地区分割,提升异地经营的效率,但监管机构也应对代理冲突较大的公司选聘异地独董的行为给予恰当监管,以扬异地独董咨询功能之长而避其监督弱化之短。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调节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通过监督和激励机制来控制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使经理人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影响R&D项目的执行效果,最终影响企业绩效,公司治理自然被作为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引入。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理论上论证公司治理是如何调节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且提出相应假设,选取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层次回归方法和分组分析方法,检验机构投资者、国有控股、董事会、经理层股权激励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和独立董事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没有调节作用,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直接关系,国有控股、董事会会议强度对二者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经理层股权激励对二者关系有正向调节效应。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R&D活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和高度的专业性使得对其监督的难度比较大,通过给经理人一定的股权,使他们成为股东,用激励机制解决R&D活动中的代理问题可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权小锋  徐星美  许荣 《管理科学》2018,21(12):95-110
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经济后果一直是近年来理论界研究的焦点.在强制性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中, 管理层对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鉴证的自愿选择权反映其机会主义动机, 本文尝试切入企业违规风险的视野, 考察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 从影响效应看, 社会责任强制披露与企业未来期违规风险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 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未进行第三方鉴证的公司中, 社会责任强制披露与企业未来期违规风险呈显著正相关, 而在自愿进行第三方鉴证的公司中两者间不相关.从作用机理看, 社会责任披露对企业未来期违规风险的影响渠道主要来自于管理层代理成本, 而不是大股东代理成本和信息环境.从治理因素看, 内部控制质量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均未对上述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形成显著的治理监督效应.本文在理论上为社会责任强制披露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支持, 在实践上为监管部门优化社会责任强制披露以及鼓励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鉴证等制度安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