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首次将战略柔性作为一种典型的动态能力运用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领域中,探索了其在构建高层管理团队(TMT)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中所扮演的中介作用,并且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这一现实背景,采用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该中介环节的调节变量予以进一步阐释.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区390家企业的780名高管进行问卷调查,最终获得241个有效样本,研究发现:(1)构建TMT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并且战略柔性在其中发挥了完全中介的作用;(2)环境不确定性在构建TMT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与战略柔性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但在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不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考虑战略柔性和环境不确定性这两个重要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释构建TMT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这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动态环境中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田立法 《中国管理科学》2014,22(12):109-117
破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基于164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间的复杂性机理。结果显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企业绩效的正向直接效应显著,影响二者关系的外生变量是创新战略非高管价值观;人力资本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但以组织氛围为控制变量时中介效应有了显著提高;"组织氛围调节下的人力资本中介作用模型"很好地刻画人力资本发挥中介效应的机理。研究结果强化了我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关系机理的认知,同时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中管理员工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晓文  张玉利  杨俊 《管理评论》2012,(4):76-84,93
以往关于创业者人力资本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一直没有得到一致性的结论,导致创业领域的学者们质疑创业者人力资本是否对新创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然而在创业实践中风险投资家评估项目时却十分重视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本研究基于能力视角,尝试揭示人力资本与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论证了创业能力在创业者人力资本和新创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通过对173家新创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1)创业者人力资本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是通过创业能力的中间传导促成的,即创业能力发挥了中介作用;(2)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对不同的创业能力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文在以往相关研究基础上,验证了高参与工作系统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的假设。本研究同时引入了员工人力资本专用性作为中介变量,环境变化的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参与工作系统通过人力资源专用性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环境动态性对高参与工作系统和企业绩效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以人力资源系统柔性为中介变量,构建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影响关系的理论模型,其中创业导向被划分为创新与先动性、风险承担性2个维度.利用来自珠三角制造企业的381份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创新与先动性、风险承担性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源系统柔性在创新与先动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风险承担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不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实际经营结果的作用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项目中较为重要的课题,经过大量研究数据观察,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这令得宏观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成为当下时代研究热点。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扩展人力资本价值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必要工具,但长期形成的心智活动习惯使员工行为、工作结果联系变得相对模糊。为科学探索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企业实际绩效的暗箱作用,需要联合管理实践意义进行局限特征的挖掘,进而明确阐述战略实施能力的中介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7.
投资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中国116家企业的人力资源实践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因素分析.揭示了投资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内容结构,同时基于人力资源实践的组合,划分了高低水平人力资源实践组别并对其进行了比较.接着本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投资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战略整合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绩效不仅与部分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存在积极的联系.而且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企业战略的整合程度有关.论文的研究结果增加了我们在高绩效工作系统方面的知识.为当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出发,运用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的样本,对Becker和Huselid(2006)提出的企业的战略实施能力是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的思想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对战略实施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第二,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第三,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经营结果的影响是通过战略实施能力实现的。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战略实施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的假说,为探索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企业绩效的"暗箱"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论文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管理实践含义和理论意义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作用愈加显著。本文旨在通过阐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种理论模型以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从而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于企业的绩效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发展中得到了企业领导的高度关注,其不仅是因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深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更主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绩效。本文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来讨论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机制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以此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分工切入,探讨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其创业选择的影响,并采用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和全球政府治理指标(worldwide governance index)两个大型国际数据库进行跨国(地区)比较研究,发现女性创业者社会资本与其创业选择呈倒U型关系,在一定阈值下社会资本能增加女性的创业选择,而超过该阈值社会资本的增加反而会降低女性的创业选择.同时,女性个人的人力资本和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削弱社会资本的上述作用,制度环境则会增强社会资本的上述作用.这一研究揭示了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期望对女性参与创业活动的束缚,是将女性的社会角色纳入创业分析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安超  雷明 《中国管理科学》2019,27(5):149-160
本文在人力资本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二氧化碳排放,并将二氧化碳作为环境质量引入效用函数,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求得稳态时经济增长速度、二氧化碳增长速度,分析了稳态时实现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减排双重目标的条件,证明人力资本可以克服物质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和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负效用,实现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减排。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参数校准等方法研究了稳态时各增长率的变动趋势。随后本文考察引入二氧化碳排放后内生增长模型的动态性和稳定性,笔者分别通过相位图、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系统的动态过程,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刘伟  张立元 《管理世界》2020,(1):8-24,M0004
本文以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的测算为切入点,研究人均产出水平差异的成因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潜能问题。本文依据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确定人力资本数量的"基准水平",推导得出人力资本质量测算公式。由此测算全球经济、7个经济区域、4个经济组织、73个经济体的人力资本质量及年均增长率,按照测算结果从总量和人均这两个层面对其经济增长进行核算分析。本文发现,人力资本质量水平的跨国差异能够解释人均产出水平跨国差异的绝大部分,这两种差异将长期存在,即使高收入经济体之间也未显示出趋同的经验证据。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人力资本质量水平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其提升速率确已逐渐放缓。这一经济事实既决定了长期内中国仍将是发展中经济体,又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潜能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本质量水平快速提升是中国经济实现潜在发展能力的关键,更是实现赶超目标的基础。而合乎数理逻辑、易于观测、在政策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好且空间较大的人力资本质量提升途径是消费产出比的扩大。本文预测,若将中国经济消费产出比在未来30年内平稳扩大至2017年美国经济的0.865,仅此就能确保中国最晚可于2027年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同时,若能辅之以成熟度不断提高的市场经济体制并将政府支出侧重于持续优化整个教育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强化基础研究,或将缩短中国成为发达经济体和领先经济体的时间进程。本文预测,若人力资本质量提升的年均率额外再增加1%,2024年,中国就可跻身高收入经济体;2049年,人均产出水平接近5万美元,达到美国的54.7%。  相似文献   

14.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banking industr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ddress managerial concerns over the impact of labor‐saving technologies on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human resources. A bank is viewed as a collection of human, technology, and capital resources. Labor‐saving technologies are represented by two categories of technology resources—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patented in‐house process innovations. The estimation of a stochastic frontier manpower‐requirement function shows that, where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ource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human resources, in‐house process innovations have an indirect impact through spillovers. The reduction in labor costs resulting from a more efficient use of human resources is more than enough to cover the required increas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penditures. This cost‐reducing impact is stronger for firms currently employing a lower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he empirical findings also suggest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spillovers of in‐house process innovations. The empirical framework proposed in this study can help decision makers determine the optimal input mix of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论证我国省际层面存在自然资源诅咒的同时,重点研究了制约资源诅咒现象的经济因素。通过模型的构建和运用面板门槛回归分析,我们认为人力资本的投入水平是制约我国省际层面资源诅咒存在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投入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诅咒现象。另外,实证结果还揭示了金融支持作为缓解资源诅咒重要途径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源的硬约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  相似文献   

16.
我国35个大中城市人力资本投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涛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4):124-129
城市是人力资本的重要集散地,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场所。本文构建了城市人力资本投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给出各城市得分及排序。  相似文献   

17.
资源消耗、污染控制下经济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节能减排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将耗竭性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方法研究稳态的经济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讨论模型的平衡增长解,并在平衡增长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现经济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的必要条件,即消费跨期替代弹性、人力资本积累效率与时间贴现率之比应满足一定的动态关系.通过对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变量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和模拟检验发现,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时间贴现率、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物质产品部门和研发部门的产出弹性、污染的产出和控制弹性对稳态下的经济增长率、污染排放增长率和资源消耗速度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ddresses innovation as a strategic instrument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apacity building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negative as well as positive—capacity building is needed in area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gover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Innovation is defined, strategic innovations and innovative strategies are explained, capacity building is delineated, and over 22 areas or realms of innovation are identified, explained, and emphasized as strategic instruments of capacity building. Viewing human resources as human capital and beyond,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without human resources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and without a well-trained, well-developed, well-appreciated, and well-managed human resources, modern organizations of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cannot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globalization age, which demands a new generation of future-oriented, anticipatory managers who can develop effective visions and manage organizations by riding the high waves of change in the turbulent world.  相似文献   

19.
在Mumcu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与人力资本有关薪酬谈判的模型,即人力资本凭借其专用性使其投资重要性不断攀升,在与企业薪酬谈判中的话语权也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性的人力资本已不仅限于获取劳动市场上的均衡工资,更可以与企业分享其创造的价值。反观,当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生产对关键性人力资本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并且难以控制时,企业只有通过与其分享租金以协调人力资本与企业保持合作,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population touching 1.2 billion, half of which is around 25 years of age, India is set to be among one of the top countries for human capital in the next two decades. While the country has been making rapid progress economically, human capital additions may remain marginal and may not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conomic growth unless accompanied by planned development of manpower. The Indian corporate sector was the first to start a dedicated HR function 30 years ago and the nation was the first to have a Ministry of HRD 20 years ago. Despite the early start, the last two to three decades have provided a mixed bag of experiences and expectations. Conservative HRD policies have not helped India's skill base to develop at the same rate as economic progress. An inadequate research base and the low quality of people entering the HR profession have prevented corporate HRD from becoming more productive than it is now. A lot of attention is directed towards recruitment, retention and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rather than to talent multipl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novative leaders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CEOs) who have taken up the mantle of HR have made a mark. The future of human capital formation will be bright at the national level if the government makes more intense efforts to build human capital and becomes more innovative and expansive. At the corporate level, the credibility of HR is still suspect as it has not been able to match its steps with those of India's more innovative leaders. Preparation of a new breed of HR professionals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of CEOs in what good HR can do may go a long way in helping Indian HR develop a strong foo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