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汇率机制和股权分置改革加强了我国汇市与股市一体化程度, 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演化和几大经济危机爆发进一步增强了两个市场间的关联性。本文采用小波多分辨分析与多元BEKK-GARCH(1, 1)模型相结合方式研究了国内汇市与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关系, 实证结果不仅表明两大市场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还发现在不同交易周期下存在着不同的波动溢出效应, 短期来看股市向汇市有单向传递效应, 随周期变长发展为双向溢出, 其中又以汇市向股市波动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长期则仅有小幅度溢出效应存在于股市向汇市波动传递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着眼于全球性股市恐慌下的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股市之间的日内风险传染现象,使用日内5分钟数据,应用FFF回归、FIEGARCH模型、ARFIMAX模型的波动溢出三步检验法,对内地股市与其他三个东亚股市之间的日内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股市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中国内地与日本股市互不影响;中国内地与中国台湾股市之间,虽然在非恐慌时期几乎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进入恐慌时期后中国台湾股市显著受到内地股市影响.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具有非对称性特征,并且股市下跌时的波动溢出效应比上涨时要大.  相似文献   

3.
金融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研究——GC-MSV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自由流动、信息充分的背景下,金融市场之间受相同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协同变化的特征,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一直是经济金融界研究的热点。随机波动模型是随机微分方程的离散化表示形式,其通过一个不可观测的随机过程来描述金融时间序列的波动特征,更适合于金融领域的实际研究。本文引入GC-MSV模型对我国汇改后汇市与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汇市与股市间存在负相关的动态价格溢出效应;在人民币持续升值阶段和持续震荡阶段均存在不对称的波动溢出效应,且随时间推移波动溢出效应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半参数估计方法,从两个方面研究了股市波动长记忆性的聚合问题:一方面,首先将股指收益序列转换为波动序列,再考虑波动序列聚合后的长记忆性;另一方面,首先对股指收益序列进行聚合,再考虑聚合序列波动的长记忆性。前者考察的是波动序列中长记忆参数的聚合性,后者考察的是数据频率对波动长记忆参数的影响。从我国股市实际出发,并综合两个方面考虑,实证了股市波动长记忆性聚合不变效应的存在,同时也说明了半参数方法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股市间的互联互通是把“双刃剑”,在加强联动性的同时也扩大了风险敞口。作为中国股市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沪港通开通六年来的效果如何是业界关注的议题。本文运用滚窗VAR方法计算沪港通前后各1000个交易日期间上海、香港和纽约股市的时变波动溢出指数,进而分析两两市场之间波动溢出效应的大小、传导方向变化。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增大了沪市与香港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与美国的波动溢出效应相对减小,沪港通在加强沪、港两市联动性的同时弱化了与纽约股市的联动性;改变了沪港两市之间波动溢出效应的传导方向,由单一的港→沪溢出变为以沪市为主的双向沪←→港溢出,同时也增大了对纽约股市的溢出效应,增强了沪市的竞争力。这一结果符合经济基础假说和协同市场假说。本文的研究改进了股市间互联互通波动溢出效应程度和传导方向的测度方法,并为中国沪港通政策效果评价及进一步的国际板开设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两个角度考察了亚太股市间的关系: 同期的收益( 波动) 溢出效应和跨期的收益可预 测性( 领先—滞后关系) . 首先,通过构造溢出指数和滚动窗口分析,研究亚太地区股市的同期 收益( 波动) 溢出效应,发现近二十年随着各国金融合作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亚太地区股 市收益( 波动) 溢出效应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进一步研究中国香港对其他亚太地区股市的溢 出效应,发现中国香港股市收益溢出指数显示出其区域的领导地位及其影响力逐渐加强; 波动 溢出指数震荡幅度较大,金融危机时期呈现跳跃式变化. 结合经济、政治等事件分析,发现中 国香港股市的发展和国际区域合作会提高其溢出效应,而在危机中波动溢出效应大幅提升,社 会和政治稳定性会降低中国香港的溢出效应. 最后,通过全样本和分样本中中国香港与13 个 亚太地区股市收益的领先—滞后关系检验,发现中国香港处于领先地位. 但在全球金融危机 发生后,中国香港股市对多数亚太地区国家的影响力下降. 研究结论对人们理解国际市场之 间的风险传染机制、各国如何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如何保持中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都有 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汇改后不同市态下汇市与股市溢出效应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照上证综合指数的走势将2005年7月22日至2008年10月28日的整个样本区间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样本子区间,采用样本子区间内的兴业银行人民币综合汇率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对数收益率的日数据,通过VAR(p)-BVGJR-GARCH(1,1)-BEKK模型实证分析了2005年汇改后不同市态下中国汇市和股市间溢出效应的异化现象.结果显示,汇改后,牛市和熊市中的中国汇市与股市间溢出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牛市时期,汇市和股市的条件方差对自身负冲击都具有非对称性,两市场间不存在均值溢出效应,但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一个市场的条件方差对另一市场负冲击都存在非对称效应.而熊市时期,只有汇市的条件方差对自身负冲击具有非对称性,汇市股市间只存在股市对汇市单向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且一个市场的条件方差对另一市场负冲击均不存在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的数据为样本,用VAR模型和二元GARCH模型重点研究"港股直通车"事件是否对港市与沪、深股市的收益率及波动溢出关系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股直通车"公布之前,港市与沪、深股市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收益率溢出效应,但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港股直通车"公布之后.港市与沪、深股市间不仅存在单向收益率溢出效应,港市与沪市间还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与深市间则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VGARCH-BEKK模型,结合LR似然比检验和Wald检验,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采用199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和上证A股指数的日交易数据,并考虑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结构性影响.划分为汇改前和汇改后两个子样本区间,深入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且在汇改前和汇改后的表现不同;汇改前表现为显著的从汇率到股市收益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主要表现为显著的从股市收益率到汇率变动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有所增强.针对实证结论,分析其背后的经济制度因素,并且得出一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将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引入金融衍生品市场与基础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研究,克服了传统方法解决高维金融时间序列波动问题时的障碍。通过与VECH、BEKK和DCC等传统多元GARCH模型的对比分析,本文所建立的ICA-EGARCH-M模型在解决高维问题时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在实证研究中,应用该模型考察了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的股指期货市场及其股票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共同波动溢出。结果表明ICA-EGARCH-M模型不仅验证了波动溢出效应的存在,而且反映出了波动溢出的主要来源,能够较好地解决高维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波动溢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涟漪效应"来解释国际股市联动性的大幅波动。所谓涟漪效应就是中心市场特有波动对其它市场间联动性产生影响的现象。本文采用滚动窗口和DCC-GARCH的方法计算了市场特有波动和收益相关系数,以9个主要市场指数为样本对国际股票市场中涟漪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后国际股市联动性变化与美国市场的涟漪效应有关,美国市场特有波动升高(降低)会导致全球股市联动性升高(降低),而其他市场特有波动并没有类似影响。美国市场与其他市场间联动性基本不受第三方市场特有波动的影响,A股与美股联动性的增强是造成A股与其它股市联动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此外,研究特有波动与相关系数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识别国际股市中风险传递方向,本文结果显示欧洲市场对其他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以往研究可能高估了欧洲市场的影响力。本文丰富了股市联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对理解市场联动性变化、评估市场影响力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股票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周期与宏观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这种关系往往是多因素的非线性关系,很难用传统的计量方法来确证.本文采用并发展了金融物理学中的热最优路径法,研究了我国股指与GDP之间的动态领先滞后关系.结果表明,在2002年之前,上证指数与GDP之间不存在显著的领先滞后关系;而在2002年后,上证指数领先于GDP的关系日渐显现,大约领先两个季度左右;在2006年以后,上证指数领先于GDP的关系更加明显,说明我国股市已初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马尔科夫切换模型的上证指数周收益率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先对上证指数收益率时间序列做非线性检测,再对时间序列进行结构性变化检测,发现上证指数收益序列既是非线性时间序列又有结构性变化;通过构建一个3状态,3阶滞后的异方差马尔可夫切换模型对1990年12月21日至2008年8月22日上证指数周收益率时间序列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识别出股市波动的三种主要的状态:慢涨、慢跌和快涨;实证结果表明马尔可夫切换模型能够比较有效的刻画股市波动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收益率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应用修正Weibull分布对上海综合指数收益率和深圳成分指数收益率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简单的移位变换后,上证综指收益率和深成指收益率可完全用修正Weibull分布来刻画;大收益率服从次指数分布,小收益率服从超指数分布;两股指收益率的概率分布存在一些差异,上证综指的波动性大于深成指的波动性;沪深股市收益率的分布在1996年以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沪市变化更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市场波动的更加剧烈,投资者对于相关性风险的关注日益增强,如何对冲相关性风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基于跳跃的不完全市场中,以带有跳跃的价格过程为基础,引入相关性随机过程,依据期权的希腊字母对冲原理,构建相关性风险的对冲策略——卖出一份股票指数看跌期权同时买入若干份对应个股的看跌期权和若干份标的股票,使投资组合保持资产波动率以及价格跳跃风险中性,进而通过卖出组合中指数期权的相关性风险溢价来对冲个股组合的相关性风险。本文选取2007年3月到2013年3月香港恒生指数及其成份股期权的日数据用以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对冲个股投资组合的相关性风险,且在大部分情况下获得显著为正的收益。本文对事前构建对冲策略以规避极端事件发生时的相关性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股票价格时间序列与宏观经济变量时间序列原始数据的不同频直接导致传统计量模型在处理宏观经济波动与股票市场波动的关系问题中产生模型误设和估计偏误。本文运用混频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从水平值和波动率两个维度实证分析生产者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及同业拆借利率四个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市场波动的长期动态影响。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宏观经济第一主成分并构建一个宏观经济综合指数,进一步探究宏观经济总体状况对股票市场波动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已实现波动率显著地放大了股票市场的长期波动。生产者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水平值和波动率均对股票市场长期波动产生显著影响;且其波动率维度呈现出较强的持续效应;同业拆借利率仅在水平值维度对股票市场波动长期成分产生微弱影响。宏观经济第一主成分和宏观综合指数的波动率对股票市场波动长期成分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放大作用,但持续效应较弱;而其水平值对股票市场波动长期成分的影响虽然微弱,但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7.
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将改变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交易行为,进而对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在假设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构建理论模型揭示投资者结构和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机理,并据此对中国股票市场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波动性变化进行理论预测;然后以2007-2016年期间的沪深300指数和投资者结构数据为样本,运用GARCH类模型对理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机构投资者比例和一般机构投资者比例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随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关系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套利交易者比例增加、投机交易者比例减少都将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显著降低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机构投资者比例增加将强化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减弱效应;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鼓励股指期货产品开发和完善股指期货交易制度强化中国股票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马尔可夫切换模型及其在中国股市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尔可夫切换模型是一种研究时间序列结构性变化的方法。为了定量研究中国股市的波动特征,采用深证成指作为中国股市波动状况的指标数据,建立3-状态、异方差、四阶自回归形式的马尔可夫切换模型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由此总结了中国股市的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间尺度下,供给和需求驱动型原油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本文结合小波变化及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影响方向、影响强度及影响持续时间三个角度对这种差异性展开研究。首先,在多时间尺度下识别供给和需求驱动型原油价格变动;随后,就不同类型原油价格变动对全球综合股指的动态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两类原油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在短、中及长期下均有显著影响,但需求驱动型原油价格变动在超短期(尺度1:2-4个月)和超长期(尺度6:64-128个月)下对股票市场没有显著影响;2)两类原油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方向在短期和中期下具有随机性,在长期下具有正向影响;3)两类原油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强度在短期和中期较在长期要高出至少60%;4)两类原油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时间随着时间尺度的增长而增长,由短期下的20个月左右延长至长期下的60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市弱有效吗?——来自数据挖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已有的有效性检验方法大都基于某个全局性的数学模型,忽略了序列中某些局部模式的预测作用,由此得出“市场有效”的结论有失偏颇。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时间序列数据挖掘方法TSEOPM,寻找时间序列中具有预测作用的局部征兆模式,并用其实证我国沪、深A股市场近年来收益的短期可预测性,结果表明基于局部征兆模式获得的收益显著好于非征兆模式,通过历史价格分析可以带来一定的短期超额收益,因而说明我国股市还没有达到弱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