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池丽旭  庄新田  王健 《管理学报》2008,5(1):118-122,143
从IPO交易量入手,利用市场公开信息,研究投资者心理参考价格以及卖赢持亏的行为倾向(即处置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处置效应的时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投资者的行为具有处置效应,投资者对首发上市股票的心理参考价格定位在1.5倍发行价;样本期间内存在年度、月份处置效应,投资者的卖赢持亏程度表现出时间差异;政策环境对投资者的卖赢持亏倾向有影响,在利好的环境下,投资者的参考价格相应提高,表现出较强的处置效应。  相似文献   

2.
池丽旭  庄新田 《管理科学》2011,14(10):54-66
应用前景理论思想,以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处置效应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和风险偏好特征,并且进一步确定了决策者投资过程中的参考价格水平. 实证结果表明,1) 宏观面因素直接影响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 股权分置改革前,投资者的非理性较强,表现出长期持有损失股票,而过早地卖出盈利股票的处置效应特征; 股权分置改革后,投资者更愿意长期持有盈利的股票,对收益表现出一定的风险喜好. 另外,投资者表现出的私房钱效应削弱了处置效应的强度. 2) 投资者除了将动态购买成本作为参考价格,其情绪还会受到股票历史最高价格的影响. 3) 最后,针对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验证了止损策略的收益优于买 入后持有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应用前景理论思想,以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处置效应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和风险偏好特征,并且进一步确定了决策者投资过程中的参考价格水平.实证结果表明,1)宏观面因素直接影响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股权分置改革前,投资者的非理性较强,表现出长期持有损失股票,而过早地卖出盈利股票的处置效应特征;股权分置改革后,投资...  相似文献   

4.
基于股市下跌背景的处置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磊  曾勇 《管理评论》2005,17(3):24-29
行为金融理论偏重于研究投资者实际上是如何行动的,可以解释金融市场中的大量异象和投资者的非理性实验。处置效应是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现象,它阐述的是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趋于较早卖出盈利股票而较长时间持有亏损股票的行为倾向。本文通过研究某证券营业部近万个帐户的交易行为,考查股市下跌背景下中国投资者的处置效应。  相似文献   

5.
赌资效应(House Money Effect)是指前期收益会使投资者变得更加风险寻求。与以往基于心理学实验或投资者个人交易账户数据所进行的实证研究不同,本文以股票市场整体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十四支股票综合指数为样本,构建TVRA-GARCH-M模型来研究在市场层面上前期损益对当期风险态度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在股票市场整体行为上,前期收益会降低当期的风险规避程度;同时,前期损失会提高当期的风险规避程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市中信息反应模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Hong和Stein(1999)信息扩散假说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中的短期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有不同的反应方式。对于影响所有股票的收益率的宏观经济变化、行业相关政策变动等市场共同信息,股票的收益率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对于公司层面上的个股特定信息,股票的收益率存在明显反应不足。同时投资者对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的反应模式也有截然的区别,投资者对正面市场信息(利好)存在明显的过度反应,故在市场利好信息到达时,采用反向策略更为有利;由于投资者惜售的“处置效应”的影响,导致对市场利空信息的反应不足,在较短期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周内效应指股票的某种特征存在着与一周内的某些特定交易日相连的某种模式,它是在多个市场股票研究中发现的日历异常现象之一。通常,如果股票市场一周内的某一天或者某几天的收益率明显高于(或低于)其他交易日,或者收益率波动性明显异于其他交易日,则说明该股票市场具有“周内”效应。  相似文献   

8.
投资者情绪立足于投资者非理性的角度,能够对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作出较好的解释。当前国内以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角度分析投资者情绪的研究尚为空白。本文以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资金净流入作为投资者情绪的度量指标,运用GARCH-M模型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和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之间存在正向反馈作用;且在以股票市值为分类的组合中,发现大市值股票组合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股票市场指数条件波动越大,股票组合收益越大;小市值股票组合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股票市场指数条件波动越大,则股票组合收益反而越小。  相似文献   

9.
处置效应是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出现的"卖盈持亏"的认知及行为偏差。作者利用广州某券商营业部在2006年11月到2008年10月的客户数据库和历史成交数据库,对中国股市投资者存在的处置效应进行了综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在整体水平、股指单边上涨阶段、股指单边下跌阶段都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但从月份特征来看,处置效应并不具有显著性;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都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无论是从开户时间、性别、年龄或者是交易规模来看,不同特征的投资者都呈现出了显著的处置效应;具有不同的完全卖出交易频率的投资者都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文章还对各种情形的处置效应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蒋彧  龚丽 《管理科学》2020,23(5):76-88
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历来受到学者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股市存在节日效应、月份效应与周内效应,但是针对日内效应的研究不多见.利用沪深股指2004年~2016年的高频数据,实证检验中国沪深股市是否存在日内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沪深股市整体上存在开盘效应与收盘效应,但在牛市、熊市期间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股指收益在牛市期间表现出正向开盘效应,在熊市期间表现出负向开盘效应,股指波动在熊市期间的开盘效应更为明显.基于滚动窗口法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指收益开盘效应和收盘效应的变化领先于股指走势的变化,股指收益和波动的开盘效应或收盘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现象.研究有助于投资者合理地制定投资策略,对监管部门维护市场秩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将改变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交易行为,进而对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在假设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构建理论模型揭示投资者结构和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机理,并据此对中国股票市场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波动性变化进行理论预测;然后以2007-2016年期间的沪深300指数和投资者结构数据为样本,运用GARCH类模型对理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机构投资者比例和一般机构投资者比例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随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关系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套利交易者比例增加、投机交易者比例减少都将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显著降低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机构投资者比例增加将强化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减弱效应;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鼓励股指期货产品开发和完善股指期货交易制度强化中国股票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石油市场和股票市场作为现代经济中两个重要的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市场间的价格波动和风险传递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vine copula模型对国际油价和中美两国股价之间相依关系进行分析,并将得到的相依关系运用到风险管理中。利用国际油价和中美各十个行业股票价格指数进行相依关系建模,得到相应的相依结构和相依关系,选择出与油价相依关系较强的行业股票价格指数和油价构建投资组合,利用相依关系模拟出收益率数据,度量投资组合的风险。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行业股票价格指数与国际油价的相依关系存在着显著的不同,中国行业股票价格指数与国际油价之间的相依关系要弱于美国行业股票价格指数与国际油价的相依关系;同时利用相依关系组成投资组合,对两组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度量,风险度量的结果显示vine copula-GARCH能对具有较强的相依关系的变量组成的投资组合风险有很好的估计。  相似文献   

13.
杨威  冯璐  宋敏  李春涛 《管理世界》2020,(1):167-186,241
股价高估指的是公司市场价值超出其内在价值的现象,但如何衡量内在价值一直存在争议。借鉴行为金融文献中锚定效应的概念,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了锚定比率(简称"RPR")这一新的股价高估指标。为了证实该指标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事后的股价崩盘风险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锚定比率与股价崩盘风险正相关;第二,更少的分析师跟踪、更多的散户持股以及更高的股票流动性均会强化锚定比率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第三,在控制常用的股价高估指标、两类代理问题和管理层"捂盘"行为后,本文的结果依然成立;第四,利用崩盘事件,本文证实了锚定比率会加剧股价下跌的程度,且长期来看股价会保持"惯性"而非"反转"。本文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做决策时对股价高点存在明显的锚定效应,丰富了锚定效应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本文提出了一个可能更适合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股价高估指标,该指标意味着资本市场定价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股价高估和频繁崩盘的重要原因,这对于改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大发展趋势下,建立有效的衍生品-现货互补对冲机制是完善金融市场的基本要求。期货-现货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套期保值风险对冲功能对期货与现货合约的紧密联系程度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这不仅应体现在价格上,更应微观的体现在交易过程的订单流动性中。若在任何情形下,订单流动性的趋同能够立刻反应在两类金融证券中,那么异常的基差风险就很难发生,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将存在健康的"遛狗效应"。本文以期货现货合约的高频交易数据为基础,构建期货和现货合约的订单流动性,并通过期现货订单流动性传染互动模型的合理性检验期现货合约之间是否在微观订单流动性层面在平常交易日存在紧密的"遛狗效应"。在高频数据模型构建中,使用成交量刻度的衡量方法,并说明了其较时间刻度的优势。在实证研究中,本文使用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现货的高频交易数据,证明了我国股指期货和现货之间在平常交易日中存在紧密的"遛狗效应"。  相似文献   

15.
沪港通是否有助于促进A股与香港股票市场一体化?本文从微观视角研究沪港通标的股中A+H交叉上市公司A股和H股的价格差异,分析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变化并提出提高市场一体化的套利交易策略。基于转移模型的log t检验结果表明,交叉上市公司A股和H股价格的收敛性因公司和时间而变,具有收敛关系的交叉上市公司占比较低,A股与香港股票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且未见提高趋势。为提高股票市场一体化水平,本文基于价差极值服从广义帕累托分布(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GPD)的VaR模型构造了无套利区间的上下界,提出A+H交叉上市公司A股和H股套利交易策略,实证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获得显著的正收益。本文为市场一体化研究提供经验证据并为通过套利交易促进市场一体化提供解决方案,为深港通推出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VEC格兰杰因果检验,使用2005年6月20日至2008年1月11日的新增A股开户数和沪深300指数日交易数据,实证考察了新增开户数和股票价格及成交金额间的长短期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市场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新增A股开户投资者在开户后10个左右的交易日开始介入市场;新增A股开户数与沪深300指数及其成交金额间存在协整关系,达到了长期均衡;新增A股开户数变化是沪深300指数及其成交金额变化的长期原因,沪深300指数及其成交金额变化是新增A股开户数变化的短期原因;A股市场仍具备资金推动型投机市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最小报价单位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上海股市为研究对象,对最小报价单位所造成的交易价格的离散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股市价格的波动性较大,特别是对低价股而言,其两阶段收益率呈现出"发散的玫瑰"的形状,即其收益率具有自相关的特征。本文还通过模拟方法验证了市场价格的离散性使证券收益率的标准差、偏度和峰度在计量上产生的偏差,使股价的波动更为剧烈。当然,验证结果支持最小报价单位对低价股票的影响较大。针对理论分析和检验的结果,提出了对于市场最小报价单位规则变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未来盈余定价的影响,并进一步将企业未来盈余分解为行业成分和公司特质成分,考察股权激励对不同成分未来盈余定价的影响,以及不同模式股权激励对上述关系影响的差异。利用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6-2016年间的数据,本文发现:(1)股权激励提高了当期股票收益率与企业未来盈余的相关性。说明管理层股权激励有助于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定价;(2)管理层股权激励并不影响投资者对行业成分未来盈余定价,但会加速投资者对公司特质未来盈余定价;(3)管理层的股票型激励有助于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定价,同时也能加速投资者对公司特质未来盈余定价,但股票期权激励并无上述作用。研究结果意味着,整体而言股权激励能够缓解管理层与股东之间信息披露的代理问题,激励管理层向外部投资者披露更多高质量的公司基本面信息,从而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特质未来盈余信息的搜寻成本,最终通过加速公司特质未来盈余信息融入股价来促进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定价。本文揭示了管理层股权激励促进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定价的微观机制,同时,研究结论对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