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浪 《经营管理者》2009,(22):105-105
在21世纪初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浪潮中,国际直接投资作为实现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对产业转出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拟从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结构影响的角度来具体探讨OFDI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一、模型的选择引入函数,反映对外直接投资与该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X=f(OFDI,Q),其中,OFDI为每年实际对外直接投资额,X为每年各产业产值与当年GDP的比重,Q是一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内部条件(该国现有的产业结构、政府的产业政策与管理和该国企业的经营能力)。假设该国内条件不变,即Q固定时得到以下方程:X=α+βOFDI+u为了消除异方差影响,我们进一步对变量取对数,得到方程:lnX=α  相似文献   

2.
本文引入贸易壁垒约束条件,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选择问题进行了一般均衡分析.研究认为,当企业面对反倾销壁垒采取FDI模式时,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会做出壁垒跨越的选择.只有当节省的反倾销税和关税成本可以抵消FDI增加的边际生产成本时,企业才有动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跨越反倾销壁垒.同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东道国社会福利的提升,这也是东道国愿意吸纳国外企业FDI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环境,对传统的国际折衷理论加以拓展,归纳出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制度环境下,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特殊的制度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以2006-2007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数据为样本,对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进行了多因素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政策扶植、海外关系资源及自身融资能力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能力有重要影响.分类型研究表明,上述三种制度因素对贸易型、生产型、资源型和研发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深和加快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背景下,理解价值链位置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文基于手工匹配的2006年—2015年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从微观层面探讨行业的价值链位置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发现,行业价值链位置上升显著提高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这一关系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投资类型和企业特征有关,而国内产业投资项目的增加有助于该效应的扩张;进一步分析表明,行业价值链位置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U”型关系,尤其是战略资产寻求型OFDI,这可能是由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导致;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的处理再次验证本文的主要结论.本文的结论能够为政府如何制定符合产业发展阶段的政策,明确产业升级过程中要素需求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吴勇 《经营管理者》2014,(1):202-203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在我国进行投资。本文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究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有利影响,探寻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只有积极引导外商向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入,鼓励外资企业向农业、服务业的投入,促进经济向薄弱产业进行转移,同时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外商在我国投资地区分布的合理性,从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向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助中国商务部提供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以下简称),整理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库",再把该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形成的全新数据库包含丰富的企业财务信息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基于整合后的数据库,本文首次实证考察了生产率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本文发现: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并购模式的概率越大;母国企业上游知识资产跨国流动性差异会一定程度影响生产率的选择效应;通过对生产率分解进一步发现,管理能力越强的企业明显倾向于选择并购模式,但研发能力对投资模式的选择效应却并不明显。因此,本文的发现对我国"走出去"企业进入模式选择能够提供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文献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布局优化创造了机遇和条件。整体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直接投资占比不高,但呈逐年提升态势,而且对不同区域版块的投资表现出差异化特征。未来,应本着适度分散和差异化的原则,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欧美地区的学习型、技术导向型投资;另一方面充分借势"一带一路"展开对沿线国家的战略型、资源合作型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流向的调整,实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优化。在这一进程中,"走出去"企业会面临来自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通过签订和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强投资环境评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举措加以化解和应对。  相似文献   

8.
汪戎  郑逢波  张强 《管理世界》2012,(5):152-156
本文对2012年中国"资源型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学术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本次研讨会的议题以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重点,探讨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路径选择以及资源型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考察了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稳健结果支持了产能过剩引致海外直接投资扩张的基本结论。这主要是源于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突出体现着体制性产能过剩的特征。基于行业特征和所有制结构的估计结果进一步证实,中国经济制度的特殊性已成为影响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竞争性产能过剩是市场行为的理性选择,并不存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在驱动力;而体制性产能过剩当面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必然选择。围绕实证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即消除中国经济体制对于行业企业投资行为的扭曲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制度同构理论,探究家族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嵌入到国内和国外互不兼容、甚至相互冲突的制度逻辑时对其治理结构的影响,提出对外直接投资给家族企业带来制度同构压力,进而影响其职业化管理水平。运用中国沪深上市家族企业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广度越大,高管团队的职业化水平越高;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制度距离会增强家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职业化管理的促进作用;企业所在地区的外商投资水平则会削弱家族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提升职业化管理的动力。通过研究组织同时嵌入不同制度逻辑时对治理结构的影响,深化制度同构行为的分析框架,对家族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和治理转型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姚杰  李好好 《中国管理科学》2002,10(Z1):282-286
东道国的外资政策框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东道国的区位吸引力,从而对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东道国的立场出发,尝试构建以东道国利益为核心、以东道国外资政策的最优设计为目的的博弈模型,来分析跨国直接投资活动中东道国和跨公司的行为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FDI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部地区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外资的资本供给和技术外溢的角度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并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中部地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在外资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并未发挥明显的作用;而在3种外资投资方式中,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最为明显,对产业结构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未能对产业结构产生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岩  杨桓  张斌 《管理科学》2012,25(3):112-120
通过整合制度观和资源观,将两者放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中,考察中国企业如何利用母国制度优势克服竞争性资源占有方面的劣势,从而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与传统思路分别分析各种内部资源和企业外部制度因素对于企业国际化的作用不同,运用调节变量的研究方法,分析母国制度因素对于资源与国际化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2003年至2009年中国省级对外投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资源配置能力对于不同类型的资源与对外投资的关系确实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但调节的方向和强度不同,并受地区差异的影响,表明制度因素对对外投资的影响是有条件的。通过发现制度的调节作用,为中国企业为何在缺乏企业特别所有权优势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一个全新角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论跨国公司R&D投资的国别选择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以跨国公司R &D投资的国际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从跨国公司R &D投资的国别选择出发 ,分析东道国吸引跨国公司R &D投资的决定因素。文章采用美国跨国公司在1997年海外R &D投资的数据 ,对影响跨国公司R &D国家选择的因素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东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东道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影响跨国公司R &D投资国家选择的关键因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R &D投资的区位现状 ,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R &D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浙江105家规模以上的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问卷调查为中心 ,研究了中国现阶段沿海发达地区企业以对外投资等为主要载体的产业区域转移的发展状况。全文首先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浙江企业所处的投资发展阶段 ,对外投资的原因、方式、区域选择等作出直接的回答 ,然后建立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模型 ,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一、研究背景20世纪90年代末期 ,随着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开始接近新兴工业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在加快 ,与此相关的产业经济现象是产业区域转移。产业区域转移可简称为产业转移 ,是一种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用2005年、2006年相关数据建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按照属地原则是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外资在东道国的技术溢出,能够直接或者间接提升本国技术水平,从而带动本国产业发展.从中外研究来看,技术溢出确实存在,但是外资的技术溢出受诸多因素影响:从投资来源国的角度分析,投资来源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较小、文化背景接近时,技术溢出效应更容易发生;就投资方式来说,中外合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比较理想并且对中国技术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也较大.此外成本与收益也是影响外资技术溢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深层次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拉动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一架有力马车。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数量和投资规模上都有所提高。但在金融危机的催化作用下,许多潜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企业角度出发,立足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结合其自身特点,提出企业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参考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探讨我国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际制造业资本不断地向中国东部地区转移,为这些地区企业与国际制造业资本进行产业配套,提高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从实证分析来看,目前国际制造业资本在沿江开发区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是投资成本低和看中国内市场的潜力,而且这些国际制造业资本一旦开始在本土正常生产经营,一方面获取投资回报,就会考虑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现实的选择就是发展与其产业的配套。但是,理论分析表明,若遇到本土投资成本上升或国内市场饱和,投资回收困难,国际制造业资本就可能衰退或再转移。原有的本土配套企业专用性投资将遭受沉没损失,而且没有积累起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以至于该地区面临“产业空洞化”风险。由于本土企业没有理由为“产业空洞化”负责,因此,需要政府的引资和投资政策作出调整,从目前以各开发区展开的“引资大战”为特征的资本扩张政策导向转变为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为支柱产业配套的政策导向,并进一步转变为促进本土企业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的政策导向,以在本土企业与开发区支柱企业之间形成最优的产业配套程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两省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和产业选择特点,对两省对外投资各个数据的分析,得到两省在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及产业选择上的差异,得到问题,对进一步促进两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