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舒乙 《东西南北》2013,(18):33-33
老舍一辈子喜欢齐白石的作品。早在1933年,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那时他才34岁,曾求在北平的许地山先生向老人求过一张《雏鸡图》,是一张精品,也是老人的代表作。1943年秋天,老舍夫人胡絮青先生带着三个孩子逃出沦陷的北平,把《雏鸡图》和白石老人为答谢她给孩子们补课绘赠的《嘏懈图》一并带到了重庆北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老舍资料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它既表现在老舍生平资料的发掘考证与传记资料的系统整理上 ,也表现在研究资料的综合汇编与工具书的编撰出版上 ,更表现在散佚作品的收集与文本的编辑上。 2 1世纪的老舍资料研究的任务也是十分繁重的 :有些散佚作品亟待去发现 ,《老舍全集》更需要修订再版。老舍资料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陈爱  陈坚 《浙江学刊》2003,(2):92-97
张爱玲和老舍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均对喜剧性及幽默、讽刺、反讽手法存有偏爱,但在呈现形态上却风格迥异。张与老舍代表了喜剧艺术的两种型态:反讽的和讽刺的。通过喜剧方式,老舍体现的是社会关怀,张则是反思存在;老舍喜欢褒贬是非,张则超然物外;老舍常用夸张嘲谑,张则收敛沉练。  相似文献   

4.
老舍小说《大悲寺外》新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代作家起步之初从欧洲近现代文学中汲取养料者甚多,但从中发现“灵的文学”的传统,并在创作中仿效者,只有许地山、老舍等二三人。《大悲寺外》将2 0余年的前尘后事绾系在少年的一桩无心之过上,将死魂的宽恕之语化为生人挣扎不开的心灵死结,让睽隔于阴阳两界的两个灵魂无休止地纠葛着、矛盾着、斗争着,以揭示社会的“人与人的关系”,“使人知所恐惧,知所希求”,正体现出西方近代“灵的文学”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老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其生命的不同时期,老舍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不同的.就其主要倾向而言,经历了文化接收、文化批判、文化检讨和文化建设四个时段.梳理老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认识老舍的创作和文化心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窦忠如 《东西南北》2013,(24):28-29
1936年,徐悲鸿应邀前往香港举办个人画展。他在时任香港大学教授的好友许地山夫妇的家宴上获知:一位德籍马丁夫人藏有满满四箱中国古书画,正在寻找买主。  相似文献   

7.
老舍研究的新视野──读《老舍与北京文化》王晓琴中国文学巨擘老舍与中国文化名城北京是紧紧缔结在一起的,正如他所言:这“是整个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不管我在哪里,我还是拿北京作我的小说的背影”。可以说,是北京创造了文学家的老舍,是老...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老舍作品的翻译与研究贵州师范大学袁荻涌日本是海外第一个翻译介绍老舍作品的国家。早在50多年前,日本就开始译介老舍的小说。第一部译成日文的老舍作品是《小坡的生日》,1940年由兴亚书局出版,译者署名“兴亚书局同人”。次年,奥野信太郎翻译出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9.
<正> 北京是老舍的生身之地,终生眷恋的故乡热土,也是他艺术生命的源泉和摇篮.1936年在《想北平》一文中,老舍这样说过:"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的确,当我们谈到老舍时,不能不想到北京和它那风韵独具的文化;而提起北京的文学、艺术,自然会与老舍的名字联在一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3):108-111
制度与人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面对的关系,民国大学人事聘任、组织教学、学术考核等制度是学院派作家生存发展的制度环境。学术休假制度是一项教师福利,也是促进教师提升业务能力的有效方式。民国学院派作家朱自清、许地山在所任教的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获得学术休假机会前往国外进修学习或文化考察,并于休假期间或之后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上有所收获。但是许地山学术休假期间申请哈佛燕京社研究资助多费周折,从而反映民国高校在学术研究项目资助的选择标准、资助经费的金额方面仍有制度设计初衷所未能周全之处。历史还原民国学院派作家学术休假经历,可以对学院派作家的某些文学作品的题材选择与思想艺术特色的形成原因进行背景说明,考察民国高校学术休假制度的得失,对今日高校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许地山笔下的春桃形象虽有浪漫主义色彩,但更具有现实主义特点。从春桃的精神世界来看,她虽然地位卑微、生活困苦,却拥有独立的意志、强烈的自尊、健全的人格、务实的精神。从现实合理性来看,春桃外貌的美丽清洁是小说必要的审美元素,以克服其社会职业的卑微不洁;其生活环境是大都市北京而非保守的乡村为她创造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小说一女二夫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存在,近似于民间奇异婚俗。从作者的创作动机来看,春桃形象反映了许地山关于人生问题、妇女问题的思考,是对以往创作的一种超越,也是个人情感追求的一种流露。  相似文献   

12.
在老舍的文本世界中,“理想市民形象”承载了他国民性改造的核心价值观念。这种价值特征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根源于“民族自尊”的“文化侵略”的想象,从而形成了认同西方文化立场与尊重传统文化优质因素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状态。这种矛盾不仅颠覆了左翼关于“现代革命”的理论想象,而且使得老舍撤回传统文化内部寻找国民性更新资源。  相似文献   

13.
巴黎第七大学教授保尔·巴迪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老舍小说创作 ,探讨老舍独具的民族素质与其作品内蕴及社会生活的关系 ,对其小说创作的总体特点和若干经典作品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对巴迪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4.
Here are two reports. The first: "That evening Lusya did not plan to go out. She ate with her family and sat down to make herself a coat. But at 8 P.M. Georgy came to visit. She was very happy to see him. They whispered about something for ten minutes or so, and Lusya changed her clothes and called out to her mother: ‘I'm going for a walk!’ She was the same lively, happy, healthy girl as always. …"  相似文献   

15.
从南宋到元代,福州二徐真人信仰的信众为了获取朝廷赐额和进入祀典,先是赋予神灵以姓名,后又将其指定为历史上的南唐二徐兄弟。二徐被塑造为唐朝忠臣,并以“唐遗民”翁承赞作为陪衬。永乐十四年(1416)明成祖的病情恶化,官员周讷、方宾向成祖推荐灵济宫道医曾陈孙,二徐信仰由此与皇室建立了紧密联系。明廷营建北京时在靠近皇城的位置兴建了灵济宫。北京灵济宫被赋予了保佑北京军民、庇护顺利迁都的功用,并成为明代皇家道场。同时,皇室将亲信道士安置在灵济宫,也从灵济宫道士中选拔道官。这些因素使得灵济宫获得国家长期支持,保持香火旺盛二百余年。  相似文献   

16.
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曹禺、老舍、郭沫若等文学大师的培育和促成。其中,曹禺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成就对北京人艺现实主义演剧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曹禺戏剧对人艺舞台演出的完美整体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等方面也有积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鲁迅性格倔强,一生挚友不多,除了许寿裳就是齐寿山了。《鲁迅全集》曾两百多次提到齐寿山。齐寿山和鲁迅在北京期间相交14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齐寿山很崇拜鲁迅的学问和道德,而鲁迅也很欣赏齐寿山古道热肠的性格。生活上,齐寿山是鲁迅的得力助手;经济上,他是鲁迅的坚强后盾。在政治动乱的危难关头,他更是义无反顾地站在鲁迅一边,正直地给予无私的支援。  相似文献   

18.
李群 《南亚研究》2012,(1):130-142
徐梵澄在印度语言文化和宗教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印度古代典籍的译介和研究方面更是成绩斐然.在对奥义书和“圣哲”室利·阿罗频多的译介和研究方面,他是迄今为止国内成就最为突出的学者.他立足于中国文化,进行中印比较文化研究,旨在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9.
陈习刚 《唐都学刊》2010,26(4):29-34
唐代对老子的尊崇在皇室的主导下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唐代皇室对老子的尊崇主要体现在认祖与追封,升《道德经》、习《老子》、崇玄学、准明经例考试,重视老子思想理论,以通《老子》者进讲、侍读,作为对外赏赐与交流的重要文化,讲老子符瑞,祭奠老子,设祠立像,尊老子庙等方面。但这种尊崇在有唐一代,不同时期仍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