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发展历程看,政府机构及人员"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当前的大部制改革在具有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局限性。因此,政府治理与改革不能以简单的机构增减论成败,而要以能否准确及时回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准则,不断调整、完善和优化政府职能,以控制人均行政成本为中心,完善监督机制,实现"市场—政府"的动态平衡和"小政府、大社会"的善治模式,从而延长"怪圈"循环周期,直至走出怪圈。  相似文献   

2.
政府机构改革的前车之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已进行过多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但这些改革都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可见,政府改革不仅在于精简,而且更在于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机构膨胀的诸多因素。事实上,政府机构膨胀的诱因和精简的难点在本质上是同根同源的。目前正在进行的这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与以往历次改革不同,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发展背景下进行的,这就为此次改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因此,吸取以往的教训,在精简的同时,建立起一个防止机构和人员再度膨胀的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3.
公共选择理论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中国政府历次机构改革 ,仍不能完全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本文试从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定”出发 ,指出 :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的“经济人”行为倾向 ,才是机构改革“怪圈”产生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础上 ,本文以公共选择的理论视角对我国机构改革“怪圈”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克服这一问题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行政组织(政府机构体系)不断变革的客观必然性,回顾了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并着力剖析了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循环往复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推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政府机构改革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行政组织(政府机构体系)不断变革的客观必然性,回顾了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并着力剖析了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循环往复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推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行政改革中的价值重塑与制度重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进行了多次行政改革,然而都始终跳不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不合理的行政价值取向和无效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制约着政府行政改革的进程,这亦是行政改革的难点所在.因此,只有进行行政价值重塑和制度重塑,政府行政改革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年代起 ,世界各国相继进入了政府改革的时代。 1978年以来 ,我国政府进行了四次机构改革 ,但因每次改革都没有触及到政府职能与政府组织结构的关联点 ,致使机构改革一直没有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文章通过对国家职能及其转变论述 ,分析比较了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和公共经济模式的内涵、功能和特征 ,指出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基本取向是发展公共经济 ,优化公共服务。只有找准了职能定位才可能建立起高效、廉洁和公正的政府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在国家层面上总共进行了7次机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减少了行政机关的人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机构过于冗杂的局面,但是机构没有摆脱"精简—臃肿—再精简—再臃肿"的恶性循环道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缺乏科学完备的行政组织法,当前我国的《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过于原则化,也没有科学规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地方组织法又是一个规范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法律,显得逻辑混乱,难以发挥有效的规范作用。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外的立法经验,建立统一的行政组织法来规范我国的行政机关的组织,防止我国行政机关过于庞大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县级机构改革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县级机构应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进行机构精简,其人员分流应该采取“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优化结构”的办法。而事业单位的改革也要作为县级机构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再探政府机构改革“黄宗羲定律”破解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动适应性改革、机构撤并与职能转变缺乏有效互动、改革重横轻纵等诸多原因导致我国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难以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终陷入"黄宗羲定律"怪圈.建设学习型与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结构与功能互动,横纵改革结合,形成网络化改革治理格局,建立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监督与立法等,是21世纪我国政府机构改革跳出这一怪圈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行政管理体制主要由环境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职权配置、职权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有机组成。我国现行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环保管理体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以"地位独立、分工明确、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监督有力"为原则进行有计划分步骤的改革,以期早日构筑我国科学化的现代环境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扩大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管理权限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是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地方化的重要途径 ,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前提。为此 ,要全面落实《高等教育法》 ,依法治教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省级高教管理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不纳入编制管理是近两年来中国探索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一大重要突破。这一改革实际上是对高校法律主体地位进行再定位的过程,高校不再是行政权力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而是享有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不纳入编制管理在推动高校去行政化的同时,也意味着高校不正当行为所可能遭受的管控减少。因此,必须在这一改革时期内重建非编制化的高校监管体系,以确保改革的风险可控。应当同时从增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约束两个角度健全高校监管体系,一方面从创新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角度实现"自我监管",另一方面则要从革新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的角度实现"他人监管"。  相似文献   

14.
以广义的行政体制改革为视角,评价了行政体制的作用及弊端,并提出了要全面开创行政体制改革新局面,应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保持合理政府规模,建设节约型政府;减少行政层级,调整行政区划;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使行政体制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加入WTO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创新行政体制 ,实现“行政提速” ,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行政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刘潇 《南都学坛》2002,22(2):121-123
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机构和人员的精减。具体要做到转变思想观念 ,解决认识问题 ;分流渠道 ,做到“人尽其用” ;完善分流政策 ,做到“水畅其流” ;依法定编 ,为地方政府机构人员分流提供动力。真正调动富余人员投身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对大学内部的改革大多从教学入手,基本没有对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进行重大的制度安排,因此,出现了我国大学目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失衡,行政权力相对泛化的现象。借鉴物理学上"场"的理论,可以构建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场效应的关系模式。根据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场效应进行优化,可得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大学中达到平衡的途径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学校的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规模扩大,院(系)管理职能增加,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各种关系将会发生变化与调整,各种新的矛盾不断出现.新形势给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工会组织应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既要动员和组织教职工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努力把各项改革措施变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又要进一步突出维护职能,切实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努力实施送温暖工程,多为教职工办好事、实事,保证改革的健康发展,保证教职工队伍和学校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1977年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导管理体制方面先短暂推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以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体制,接着进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或“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改革与调整,后推行“以县为主”、“管办评分离”的改革。这些改革特别是1985年到2000年间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出现的问题比较严重、留下的教训比较深刻。根据其中的经验教训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中国未来还需要按照以下思路来进行基础教育领导管理体制改革:辩证地认识改革及相关问题;遵循教育领导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进行分类改革;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管理环节;适度分权,将该下放的责权下放给相关的管理主体: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全县教育的责和权;给学校较大的管理权力特别是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发挥县(市)政府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避免地级市对县域经济的不合理干预。鉴于“匀质型”地区“市管县”功能已经失效;以及行政组织扁平化的改革的要求,有必要改革目前的“市管县”体制,实行“强县扩权”。即赋予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行政管理水平较高的县(市)更多的行政管理权限,并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变“市管县”为“省管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