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协商民主的基本含义是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使各方了解彼此的立场和观点,并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并达成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公共决策方案,它以公民参与决策作为民主的核心价值。文章首先探讨了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其次分析了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具体形式的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现实可行性,最后从丰富和改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推进协商民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主政治是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而民主政治实现的形式可以不同.协商民主是同表决民主并列的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社会主义中国具有更高级的协商民主发展水平.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能背离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治协商具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政党协商是当代中国各政党间的党际协商,政协协商是当代中国社会各界公众代表层的社会协商,二者在协商的主体、协商的路径、协商的时间和协商的具体形式等方面有着各自较为鲜明的特色,但二者协商的目标是相同的,协商的客体是相似的,协商的主体是平等的,并且都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前提,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基础,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两种协商形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的实质是为广大公民参与公共政治和社会治理提供广阔渠道和制度平台.在当代中国,发展协商民主,对于沟通多元化政治价值诉求,形成民主政治发展合力,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对于适应社会成员平等性政治价值期待,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对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政治生态协调和谐,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对于实现由制度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尤其具有极其广远的政治意义和政治价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关键在于使协商民主制度化.要坚持人民民主、平等对话、多层推进、和而不同、和谐共进等基本原则,着力推进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化、国家权力机关协商民主制度化、国家行政机关协商民主制度化、社会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大众网络协商民主制度化,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化建构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公共论坛:政治参与和协商民主的兴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协商民主是20世纪晚期在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互联网公共论坛作为一种立基于新传播技术之上的参与方式,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增加了公民全面的参与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直接沟通的可能性.随着网络在中国的普及,中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来获取政治信息,通过互联网的公共论坛及时、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并且与政府发生互动.互联网公共论坛中的政治参与在"近似地"实践着协商性民主的理想,体现了民主的价值和精神.虽然互联网公共论坛还有待于规范,但这种政治参与方式在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府决策的优化等方面,无疑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理论的公民参与的平等性、协商渠道的畅通性、协商原则的公开透明性及协商主体提高能力的自觉性对实现私营企业主有序政治参与颇具价值。在协商民主的视域下,私营企业主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政府应为私营企业主提供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政府应公开和透明关乎私营企业主切身利益的公共决策;政府应树立私营企业主与其他各阶层的政治权利平等的观念;私营企业主要不断提升自身政治参与的能力与素质。  相似文献   

7.
社区参与是公民参与的一种基础形式.社区参与在社区发展中,体现出越来越丰富的内涵,作为基层民主的基本形式,其作用和意义在社区的全面建设中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近年来,在社区参与中的协商民主机制的涌现,体现了我国社区参与的新形式和新趋向,体现了公民与政府的合作,社会团体与公民的合作,以及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合作,这一机制为公民平等参与以及表达公共诉求提供了平台.本文对城乡社区参与中协商民主的机制运作和价值做以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强调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理性对话、辩论、推理和审议等方式来参与公共生活,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从而保证公民自治和真实民主的实现,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协商民主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事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网络协商是协商民主在新时期的重要实现形式,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政治参与"近似地"实践协商民主的理想。鉴于网络协商民主中参与主体身份的开放、地位的平等、话语权的开放及网络本身的即时性等特征,公民参政的途径得以扩大,参政的热情和能力得以提高,这些都有助于我国的公民参政逐步走向成熟,并最终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新...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理论强调的核心要素是公共政策协商的民主平等、公共利益对话的自由理性、公共治理活动的公开公正,协商民主理论对基层民主建设是一种较好的契合模式。通过实地调查,目前安徽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蕴藏着一些不可忽视问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体系问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过程问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中政策执行问题等。在农村基层推进协商民主的治理,要在完善选举机制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以决策、听证、协调、咨询等为重点的协商机制建设,构建以人员纵横流动和基层社会信息交流为内容的交流机制,构建以两委合作、村民合作、乡村干部与村民合作、基层政府与村自治组织的合作为内容的合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协商民主制度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研究相当有限,目前研究注重中国地方选举的产生、发展及意义,它们将视角限于选举阻碍了对地方民主协商方面的进一步探寻.20世纪80年代尤其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社会已经发展了许多新的协商制度形式--民情恳谈会、民主恳谈会、民主理财会、民情直通车、便民服务窗、居民论坛、乡村论坛和民主听(议)证会.中国的协商制度综合了物质和规范两方面考虑,是官方意识形态和民主的一种混合产物,也常带有感情宣泄的特点.通过讨论民主商谈会、公民评议会、居民或村民代表会几种主要的协商制度形式、概括它们的主要特征并比较它们对协商的影响,考察了协商制度相关问题及地方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不同领域的协商民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代议制民主一般采用选举的方法来聚合民众的偏好,它强调公民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强调聚合之后所达成的最终结果,但很少去关注聚合的具体过程.相反,协商民主理论关注的正是聚合的具体过程,强调公民在作出选择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与审慎.协商民主可能发生在三个层面的不同领域:国家制度、特设论坛、公共领域.这三个领域内的协商民主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与运作方式.而且,对协商民主的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协商的过程,并不存在一个普遍模式.因此,各个国家与地区应当因地制宜地创建协商民主,中国的民主实践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多元主义政治观认为,个人偏好是外在于政治过程的、固定不变的,政治活动不过是对个人偏好的汇总;共和主义政治观认为,个人偏好与政治过程紧密关联、可以被改变,政治审议会重塑个人偏好。具体到民主决策程序层面,多元主义政治观倾向于实行票决民主,而共和主义政治观推崇审议民主。采取多数原则的票决民主,不仅无法实现对个人偏好的转化,还会对少数意见产生压制,进而极大地妨害了决策结论的正当性和稳定性。审议民主在搭建公共讨论平台、促成理性共识、塑造公民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公民意识高涨,社会冲突加剧,迫切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公民理性表达诉求。藉由不同层面的民主审议历练,形成关心公共利益的公民文化,为深化民主进程积累经验和共识。  相似文献   

14.
论协商民主的实质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协商民主把协商从政治手段上升为制度安排,把协商主体从精英扩展为广大公民,促使现代民主从注重偏好的聚集转向注重偏好的具体形成过程,是一种更具有实质民主意义的新型民主形态。协商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协商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对预算审议的贡献:理论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强调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理性对话、辩论、推理和审议等方式来参与公共生活,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从而保证公民自治和真实民主的实现。协商民主对预算审议有着重要贡献:从理论层面而言,主要表现在以宪法为中心的程序主义对公民参与预算的强调;从实践层面而言,世界各国的参与式预算实践为我国公民参与预算提供了经验范本。借鉴协商民主理论,完善我国预算审议制度,应完善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和程序参与机制,落实预算公开制度,充分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反思与前瞻:对协商民主的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时代产物,协商民主是为应对传统选举民主的各种缺陷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民主模式。它以高度发达的经济、完善的法制、高素质的公民为依托,以参政主体的绝对平等和公共利益为核心价值,旨在解决人类通过现有途径无法很好应对的政治困境。就当前看来,协商民主作为选举民主的一种有益补充,在完善现有政治模式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中国在长期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多级政治协商制度和以民主恳谈会为代表形式的基层民主实践,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协商,一定程度上是对协商民主理论的可贵探索。这不仅丰富了现有政治资源,也使得中国能够把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避免西方民主实践中出现的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如何实现制度化,尤其是如何通过民主创新直接吸收公民参与政治过程,这一问题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认识、理解和分析协商民主制度化能够为当前有关协商民主体系的争论提供一个重要的、批判性的视角。以往任何一种制度都无法包容所有价值,协商民主的价值有时会相互冲突,权衡和妥协在制度设计中是必要的,只有实现各制度之间的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和这些价值。因此,探讨如何使协商民主能更有效地嵌入整个政治系统,并与其他制度形成配合,是当前研究工作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而其中最关键、最具实践意义的便是对制度化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期,协商民主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相继兴起,日益成为理论界新的研究视域。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有效的民主治理形式,其追求的民主、平等、正义、公正等价值与公共服务的价值理想不谋而合。因此,寻找协商民主与公共服务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探寻协商式公共服务的发展前景,是一个颇具时代性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重思邻避困境的风险沟通与治理问题:基于核电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赢得民意和社会许可已经是目前国内核电风险设施选址过程中的主要障碍。而要破解该难题,我们既需要在微观层面针对潜在风险承担者的利益补偿,针对风险感知差异之重点群体开展理性沟通和共识协商,同时也更需要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化措施来缓解社会不信任,将我国在环评和社会稳评等风险沟通领域的相关制度安排落实为具体实践,并突破结构性障碍,在风险协商治理方面创新政治过程和制度,以制度的确定性来适应,甚至控制技术风险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