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回归的美国新品格教育现已成为当代美国社会的教育共识。文章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所存在的"重智轻德"、"重智轻能"等倾向,社会的有效教育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在现代信息社会冲击下德育环境所遭遇的严峻挑战等突出问题入手,期望能从美国新品格教育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中获取一些借鉴,吸取有益的经验,以达到改进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低效的现状和优化我国现有的道德教育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的特点表现为:建立一种“无灌输的道德教育”是 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主知主义是道德教育的主要线索;普遍重视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由于幼儿——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借鉴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框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结合的原则、终身性的原则,必然有利于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对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用的现状,以动机理论、认知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为依据,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行为"模式,通过系统分析该模式的结构与功能,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方法与行为模式,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青少年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运用专题比较的方法,从道德教育的内容、特点以及教育途径等环节进行比照研究,力求辩证地剖析海峡两岸青少年道德教育在内容上各有其特点,在教育途径上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从而给大陆青少年道德教育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一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与创新,使青少年道德教育内容更加生活化;二是提倡隐性课程,重视德育课程的渗透性,提高心理辅导地位以及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和谐配合,以此促进大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美国进行了其德育史上的第三次浪潮——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这是在美国重新兴起的品格教育。本文基于对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中品格教育目的、品格教育课程、品格教育方法以及品格教育模式等的分析,以期从中获取一些借鉴,吸取有益经验,促进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先秦以来就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德育的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道德教育更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从先秦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探讨入手,分别就先秦儒家的道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意义等进行了分系统论述,旨在为当代大学生德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知识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即知性德育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度过了许多年代,但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知性德育进行"讨伐",认为我国高校中存在道德下降的现象是由于知性德育的教育模式,并提出新的德育模式,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文章以知性德育与活动德育有机统一,来解决当前道德时效性低下的问题,共同促进新时期下的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德育研究主题呈现出:从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反思与寻根情结的启动,到德育原理学科建设形成的三个高潮,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与德育关系的探讨,到德育地位与功能的探索,再到国外德育思想的引进与系统研究和比较研究、德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对德育实效、主体性德育、生活德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热点问题的关照以及对德育制度的建设等嬗变轨迹过程。形成了德育研究逐步摆脱政治的附庸,走向科学化、人本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传统德育思想研究的现代化,国外德育理论研究的中国化;德育目标由精英教育向公民道德教育转化;德育模式由知性德育模式走向知性与生活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由灌输走向对话、选择与建构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为西方德育教育的发祥地,其道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具有平等性;教育理论构建中注重学科整合;教育实施中注重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等特点,分析其背后的一些深层次机理,为我国德育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韩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经验是:以"孝"为根,爱国为本。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四个着力点: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儒家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的结合点、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构建"三位(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启示:注重传统家庭道德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的融合,国家立法与社会伦理道德的结合,将公民的德育知识传授与道德养成教育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试论体验式德育教材的理论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课程是21世纪德育课程改革的新走向,体验德育已经成为全面超越传统德育的新范式之一。哲学由重科技理性到凸显体验的变迁、道德教育哲学由重认知到凸显体验的转向、课程哲学由重经验向凸显体验的转型,为体验式德育教材提供了理论前提。体验式德育教材是对传统德育教材困境的积极回应和超越,是当代具有活力和魅力的德育教材新样态。  相似文献   

12.
儒家"反求诸己"教育方法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德育的实效性存在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方法本身缺少"德性".弘扬儒家"反求诸己"教育方法有助于德育工作的改善.儒家认为,道德教育首先是对教育者的要求,教育必须首先反思教育者自己,这种真正具有"德性"意义的教育方法,对于改善当前因方法造成的德育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提高当代大学生德育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并遵循当代大学生主体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和德育发展的规律,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从当代大学生主体德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对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内涵、确立的依据、实施结构等诸方面对该模式进行剖析,致力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德育的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的起点,是教育者的富有主导意义的引导教育活动。道德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一端来切入。鉴于道德认知规导道德情感,是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实现的基础,道德认知也是德育进行实施的载体和条件,因而在道德教育中从道德认知上的切入是最有关键意义的。传统德育无人化倾向和受教育自身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心理矛盾,使得传统的德育尤其应该在内容上改变过去理想化、政治化和脱离实际的缺陷,而应结合科学性和现实性,优化德育内容,尤其要把社会制度规范的教育引导到德育课堂,在顺应受教育者接受心理的同时更要超越他们的的接受心理,以引导他们的道德水平向更高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一体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视野探讨了道德教育一体化的问题,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道德教育的目标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全面发展理论要求道德教育的设计应体现系统综合的整体性,协调发展理论要求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多元一体的时代性,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道德教育的途径应体现贴近生活的实践性,道德教育的管理应体现齐抓共管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6.
在道德教育领域里,情感教育理念与模式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成为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之一。情感教育以关注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为特点。因此,情感教育的实施,必须以对教育对象的尊重意识为前提和基础。尊重意味着在德育活动中,以敬重、平等、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德育对象。  相似文献   

17.
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发展是经历一个有阶段的发展过程,各个道德发展阶段是交叉混合、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种趋势。这一理论对当前我国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具有重要启示。借鉴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合理思想,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发展规律,使德育目标得以分层递进、德育内容得以循序渐进、德育工作体系得以整体推进,将有助于实现大、中学校德育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德育理论是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德育理论 ,它以马列主义哲学观作为指导思想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逻辑起点 ,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价值取向。其操作过程具有战略、时代特征和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特色。为我国社会主义德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在这一理论的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实现进一步的扩展。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发展还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创新水平以及文化水平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