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是后方各族人民积极支持抗战的典型代表,因而也是西南边疆抗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研究中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服务团60人的编制从出征开始就处于动态,最多时达61人,最少时54人该服务团,从未出现过整60人的情形;第二,除团员回忆录外,笔者尚未发现日俘称团员为"女南蛮"的记载,却看到外省人称之为"女苗兵"的资料;第三,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前后两期,第二期的组建较第一期更完备,训练更严格,但受时局影响,未能出发前线。这些谬误的出现,与长期以来我们对待和研究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和云南抗日战争史的态度、资料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古苗疆走廊"作为中国南方东西向的民族走廊,是历史上中国内地进入西南民族地区的传统通道,其形成是中国各族群长期互动和中国经济、政治结构变革的结果。"古苗疆走廊"成因具有多元性:民族生态分布、西南民族贸易与区域市场、南方稻作水利田发展、国家力量的渗入、西南的经济开发与移民等。"古苗疆走廊"的提出,有助于了解明清以来中国西南纳入国家体系的进程,以及地域社会在这一进程中的应对;并扩大研究视野,即将各民族研究与跨族群、跨区域的整体研究相结合,作为西南非汉族群的"古苗疆走廊"不仅是连接西南与中国内地的大通道,而且是西南与全球经济连接的纽带。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随着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大批汉族移民尤其是军事移民落籍腾冲。在漫长的历史嬗变中,落籍腾冲的汉族移民通过修撰家谱、建盖宗祠等方式,在"土-客"之间的相对关系中,建构起了共同的历史记忆,强化了祖先认同和族群意识,汉族移民身份的记忆通过以祖先崇拜为特征的宗族文化得以保留和强化,以实现他们同内地汉族在祖源上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汉族移民的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西安解放 ,揭开了解放大西北的序幕。扶眉战役的胜利 ,一举击溃了胡宗南的主力 ,宝鸡、凤翔两地的解放 ,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北和大西南打开了通道。胡宗南残部败逃汉中后 ,关中陕北连成一片 ,紧接着规模更大的兰州战役很快奏起了凯歌。陕甘宁青四省相继解放 ,又为和平解放新疆铺平了道路。一九四九年夏秋之交大西北的全部解放 ,也正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和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的伟大历史时刻。西北解放后 ,党、政、军、群各方面工作迅速开展 ,急需大批干部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 ,党、政、群都举办了培训干部的…  相似文献   

5.
1949年,北平解放不久,第四野战军为了在中南各省区解放后开展工作,组建了南下工作团,简称"南工团"。北平为一分团,天津为二分团,招收的人员主要是当时在北平大中院校的  相似文献   

6.
"活烈士"名叫张绍奎,是河南省修武县方庄镇韩庄村人。他十几岁就参加了革命,曾先后参加过解放洛阳、解放郑州、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剿匪等大大小小数百次战斗,出生入死,屡立战功。  相似文献   

7.
入湘三峡移民的迁徙对方言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湖南移民史进行了简单回顾以后,总结了人口迁徙对方言演变影响的若干因素,重点讨论了外在客观因素、人口个体因素、人口集体性对移民方言的影响,这些影响归根到底呈现出两种趋势:对原有方言的分化和保护。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入湘三峡移民的迁徙活动在影响其方言接触上的独特性:总数大,而分布时间、地点不集中;西南官话与新湘语、老湘语、赣语、西南官话的接触;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非自愿前提;多为农村移民;家族被分散。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与西藏和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期 ,邓小平受命主持西南局工作 ,解放西藏是西南局的重要任务之一 ,他亲自主持和参与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决策 ,为西藏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学德 《源流》2011,(7):40-41
2001年,阳江市离退休农业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这是个由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水利等战线离退休科技人员组成的社团组织。在此基础上,又组建起了"阳江市关工委农业科技服务团",分别设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产、水果、蔬菜、水利等七个分团。协会会长刘永铮兼任团长,市关工委主任罗运兴任总顾问。  相似文献   

10.
西南边境地区外来同居者多数为非法移民,非法移民产生的原因与产生的条件不是同一个概念。产生非法移民的基本条件包括移民输入地已经是民族国家,其与移民输出地区或国家之间存在明确的边界线,移民输入地有明确的关于移民的相关法律、法规,外来移民的行为违反了这些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具有违法性。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越、中老的边界尚未正式确定,中缅之间虽然签订了边界条约,但由于出入境管理存在特殊情况,依法认定非法出入境行为并进一步认定西南边境地区是否存在非法移民,就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及事实依据。中国至今没有制定专门的移民法,关于非法移民的研究也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相关立法活动正经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陕西籍共产党人谢子长、阎红彦、武止戈、强龙光、吴化之、许权中、杨晓初等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组建和收复察哈尔全境失陷国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共产党员帮助冯玉祥组建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他们身先士卒、浴血奋战,一度收复了察合尔全境;在军事斗争的实践中,他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决反对"左倾"冒险主义。历史和人民不会遗忘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做出的伟大功绩。  相似文献   

12.
赵倡文 《中华魂》2008,(2):25-26
一"活烈士"名叫张绍奎,是河南省修武县方庄镇韩庄村人。他十几岁就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过解放洛阳、解放郑州、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剿匪等大大小小数百次战斗,出生入死,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张绍奎所在尖刀连坚守281高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强渡长江后,迅速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重要城市和江南广大地区,摧毁了国民党的反革命统治中心,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基本胜利并即将取得彻底的胜利。然而,美蒋反动派不甘心灭亡,纠合其残存的150万军队,准备以华南的白崇禧集团和西南的胡宗南集团为骨干,组成“西南防线”,妄图负隅顽抗,并准备在不能立足时,退守云南、贵州,若仍无法存身时,则逃往国外。 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第二野战军奉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巴盐古道"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巴蜀地区盐业的发展,其不仅是西南地区经济连接的纽带,也是国家权力主导之下极力发展的民族走廊。随着历代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经营以及民族社会的不断进步,盐道的历史地位也在不断凸显。而且"巴盐古道"本身作为交汇区和过渡带,对国家力量渗透、族群社会发展、区域市场建立以及西南移民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也体现了"巴盐古道"早已被纳入国家体系的进程之中。因而,"巴盐古道"作为一条传统通道,对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和变革有着重要意义的同时,在民族走廊历史进程的研究领域中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库区高校图书馆应当针对移民需求,发挥服务功能。本文设想组建“库区高校图书馆移民研究服务中心”,统筹各馆,创建移民特色资料室:对校内提供研究资料;对地方党政,协助研究移民方案和配合干部培训,作移民就业的信息收集传递,从而在为移民工作服务中发挥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  相似文献   

16.
论宋代文化中的"眉山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文化发达,而西南小州眉山又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们称之为"眉山现象".这与唐五代及宋"靖康之难"后的移民运动密切相关.据研究,眉山是当时接受移民最多的地区,大量的北方"衣冠之族"带来了黄河流域的先进文化,它与巴蜀本土文化相融合,由家族文化发展为文化家族,通过教育与科举,部分人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所谓"眉山现象",是南北文化融合的硕果.  相似文献   

17.
自元明以来,黔西南地域就是中原进入西南边疆的国家官道之咽喉所在。为守卫和保证其畅通,明清中央政府都实施了强制性“军屯戍边”和移民政策,导致黔西南的移民达到黔省之最,外来商贾也云集黔西南地域从事边疆商贸,商贸文化景观遗存就是当时当地商贸经济高度发展的直接体现。本文站在历史文化景观的角度,采用古文献查阅和田野调查方法,分析清代黔西南地域商贸历史文化景观出现和变迁所反映的清代黔西南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实施的国家化战略,同时对其未来的保存提出建立“历史地标”保护系统并建设地方商贸文化博物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南低纬地区流行疟疾,其危害和影响在文献中多有记载。自秦以来,虽然历代王朝对该区持续不断进行移民开发,但此地仍是"夷多汉少"。究其因,乃疟疾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汉族移民,并且还影响了当地不同民族的分布格局。由于疟疾的发病与海拔高低成反比关系,一些长期生活于低海拔湿热地区的民族对该疾病也因此具备了一定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9.
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从1993年开始启动,现已完成全部移民搬迁任务.但目前只是做到了"搬得出"的目标,还没有达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终极目标.文中以巫山县为例对三峡库区后移民时代的移民安置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将政府主导的非自愿型移民安置模式与职业教育移民安置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以职业教育移民为主要安置方式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是水库移民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移民冲突的发生过程,对于管理和处置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意义。以SX水利枢纽F村移民与政府机构的冲突事件为例,运用"过程—事件分析"法,以"理"作为概念工具,从移民的"理"与国家的"法"冲突的视角解析移民冲突的发生过程。研究认为,正是在移民冲突的萌芽、形成、暴发和升级以及结果的全过程中,移民的"理"与国家的"法"不断地发生碰撞,移民的"理"被国家的"法"持续挤压,移民冲突"实践的增量"不断被激活,导致移民冲突的暴发和升级。总结移民冲突的发生过程,归纳移民冲突的发生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