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理性与主体性的冲突与和解——现代性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时视角考察,理性和主体性的冲突与和解构成了现代性理论的核心论域,理性和主体性的互为援手实现了现代性从"前现代"的脱域,理性和主体性的共谋完成了现代性的自我确证,而理性对主体性遮蔽的自反揭橥了后现代性对现代性困境的批判.黑格尔哲学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性主体性原则的虚假和解,后现代主义从批判黑格尔出发,揭示了理性原则对主体性原则遮蔽的现代性困境.批判的马克思现代性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理性主体性原则虚假和解的现实根源--资本的主体性,建构的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以其实践原则实现了理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真正和解.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有着丰富的现代性思想.大多学者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维度:现代性批判和现代性超越.但实质上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是在对现代性作客观的“历史评价”的基础上所作的辩证批判.因此,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就其内容而言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现代性肯定、现代性批判和现代性超越.从马克思的“社会三形态学说”入手,具体阐释了这三重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性批判的诸多视角中,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维度,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悖论,既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又指出了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由于现代化的不可避免性,仍然面临着现代性的悖论和分裂。只有坚持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维度、方法和精神,方能保证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合理建构和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吸收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科学内涵,沿着以物化理论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和以资产阶级形而上学为对象的现代性批判两条路径,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这种现代性批判路径既表明卢卡奇在一定程度上站在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原则高度上,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又可以看到卢卡奇深谙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崭新路径。然而,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又戴着“黑格尔眼镜”,使其从事的现代性批判无法摆脱形而上学的理论困境,依然没有达到马克思的原则性高度。  相似文献   

5.
资本逻辑及其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重要维度。世界历史进程内蕴世界市场的生成,世界市场的发展构成世界历史演进的基础,两者内在的时空辩证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时空维度中的总体存在状态,本质上指向资本逻辑的时空双重维度。资本通过世界市场使得其抽象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全面实现,在凸显资本主体性的同时消解和遮蔽了人的主体性,导致“个人受抽象统治”的异己性力量的生成。西方学者对资本逻辑的诊断呈现为回到“前现代性”、走向“后现代性”以及自反“现代性”等多样化的“现代性批判”思潮,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逻辑的现代性危机。马克思在“解蔽”和“澄明”的双重进路中利用资本自身的内在否定性提出了辩证扬弃资本逻辑的科学解放方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的终极旨归就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而对人的幸福问题的关注是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的主旨。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现实生活状况的反思和解构中,批判了以往哲学家们对幸福概念的抽象的、虚幻的理解,从关注现实生活世界的维度出发,积极探求为实现人类幸福之路的真实可靠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哲学视域阐述了"现代性"的多层次内涵,阐释了现代性批判与启蒙运动的联袂关系。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性"的同时,"现代性"批判又对启蒙本身进行了质疑和批判。就现代性的批判向度而言,主要阐释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社会"现代性"批判理论;就现代性批判实质而言,主要批判了主体理性的统治,尤其是马克思运用了病理学剖析以及治疗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最后指出了现代性批判理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与一般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不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视域和维度。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历史性否定,没有像黑格尔理论和众多后现代理论那样停留在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感性的物质层面,对现代性展开了现实的超越。而从资本维度对现代性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使马克思把握了现代性的根本,为人们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指明了实践批判的方向,并为人们探索新型现代性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正是这种独特的视域和维度使马克思不可超越,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习、研究《资本论》的热潮充分说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没有过时,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的实现方式有两种: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与此相对应,现代性思想也有两种:资本主义现代性思想和共产主义现代性思想。马克思生活在一个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社会中,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资本主义现代性思想和共产主义现代性思想的此消彼长的过程。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共产主义现代性思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现代性思想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理性形而上学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存在论基础,在资本主义状态下人被物(如资本、商品)统治的实质是抽象理性在现实生活中所造就的异化。马克思在异化劳动中找到了理性形而上学的现实根源,异化劳动理论成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切入点,并指明了回归现实生活的过程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现代化理论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最核心的部分包括:一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社会是现代性的社会;二是大工业及其所带来的发达的城市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现代性特征;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有在取得独立以后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四是由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更高级的现代性社会;五是关于现代化的动力因素,除了与一般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运动规律之外,还提出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内在运动规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所包含的社会发展动力,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张所带来的对落后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有限传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有两种版本,一种是资本主义现代性,一种是社会主义现代性。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个体自由”,其理论旗帜是自由主叉;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是“社会和谐”,其理论旗帜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预设了现代性价值由“实体之自由”发展到“关系之和谐”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这一必然性,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实践中重建社会主义现代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思想从其产生之时起就已被深深地陷入现代性运动之中,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的概念,但在反思与考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剖析资本主义文明实质的过程中,马克思具体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思想,他认为现代性根源于现代生产,资本逻辑在现代性生成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对现代性进行了多方面阐释。在现代性这一问题上,马克思不是一个狭隘的对资本主义进行功能主义批判的制度分析论者,而是一个辩证的批判者。在当前中国全方位的历史、文化、社会转型过程中,正确理解与把握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内在价值,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与建构无疑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韦伯将理性主义与现代性结合起来,认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的所有成果都是理性主义的产物,正是理性的作用促成了现代性的生成。但理性主义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进步和促进发展的同时,又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冲突和危机,其最终结果是把人类装进一个钢铁般的牢笼里。韦伯理性化的现代性分析不仅为后来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出发点与分析框架,对后发国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韦伯提出的应对现代性困境的诸多举措只能"治标",难以"治本"。  相似文献   

15.
吉登斯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现代性思想体系。在吉登斯那里,断裂性是现代性的首要特征。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机器与军事力量是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而时空分离、脱域机制和反思性监控是现代性的动力。现代性的高度全球化衍生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民族国家体系、世界军事秩序和国际劳动分工体系。现代性扩张的后果是把人类带入了一个风险社会,而走出风险社会的乌托邦现实主义导向性策略是消除贫困、恢复环境、反对专权以及减少社会生活中的武力与暴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当代生活中,现代性因其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与张力,而呈现出诸多特点与问题。马克思立足于理性与价值的统一,结合对"世界历史"的论述和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分析,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思想。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对我们分析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参照,应从理性与价值的双重观照出发,注意把握现代性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注意解决现代性展开过程中的矛盾和价值冲突,注重实践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文化帝国主义问题涉及到对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活方式、启蒙观念的普世性等现代性问题的审视与批判.在深层次上厘清文化帝国主义的内涵、表现形式和运作逻辑,可有效辨析文化帝国主义与现代媒介文化、全球资本主义扩张以及现代性普遍主义话语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帝国主义冲击下的民族国家内部文化民族主义的矛盾性和困境.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是现代性确立的重要标志和现代性个体主体性原则的重要体现。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市民社会受资本逻辑的支配,成为私人利益的战场,从而使得现代性走向了自我悖反;市民社会中公共领域的诞生揭示了现代性自我救赎的希望;公共领域追寻公共性,是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以及市民社会内部的利益个体之间通过自由沟通以形成理解、或通过商谈以达成妥协的机制或制度化渠道。公共领域可以调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成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现代性自我救赎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无疑是近二十多年来西方思想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指的是把西方现代社会历史以“现代性”为中心概念加以主题化的反思批判。所谓哲学探究,对现代性而言,即是“自我理解”、“自我确证”的问题,为现代性确立既不同于古典也不同于神学的规范。哈贝马斯对现代性规范根基的建设性重建,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