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然而我国的古代文明并没有产生出类似欧洲的近代科学技术。我国近代科技最初是从西方传入的,因而就有一个科技近代化的问题。从明末到建国前夕,这长达三个多世纪中,从总体上说我国没有多少成功的记录,其中有一件事很值得重视,那就是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科学技术近代化(以下简称“近代化”)。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近代化”的实现曾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变化,它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大的变革,也是当今实现科技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基础和起点。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近代化”的问题很少进行研究。人们的注意力局限于中国近代科技所以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如果从另一侧面即总结“近代化”的历史经验,不能不说是一个颇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将从科学技术哲学的角度,谈谈实现“近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古代曾经有过光彩夺目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历来处于世界的前列,正如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序言中所指出的:“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以前更是如此。”历史的事实也正是这样,秦汉以后,在自然科学如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医药分类以及气象学、地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申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也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历史上,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都不会囿于一个狭小的圈子里自我束缚,而是打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相互传播,把人类的科学技术推向前进。马克思指出:“某一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正因为“交往”对于科技发展如此重要,所以,研究历史上中外科技交流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人才。”要“认真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造就千百万年青一代科学技术人才,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宏大科技队伍。”作为担负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重任的研究生教育,必须适应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形势,在坚持方向、保持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为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作出自己的贡献。要完成这样一项艰巨的历史重任,现代化、高水平的信息管理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阴阳五行说与中国古代科技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阳五行说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已是一个没有争议的公论.然而,定型于战国时期只是一个哲学理论的阴阳五行说,何以在两汉时期成为在各学科中有广泛应用的科学理论?换句话讲,阴阳五行是怎样进入中国古代科技系统的,它在中国古代科技系统中起怎样的作用?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从源头上弄清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国古代科技造成影响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世纪之交的我国现代化内涵和历史进程的大跨度反思。在综合分析产业革命以来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现代化历史轨迹与中国现代化百年奋斗的历史曲折之后 ,论证“现代化”是一个涵蕴科技革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革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全球性发展过程 ,后发展国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但不能背离本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去“照搬外国”的制度模式 ,更不能走“全盘西化”的“依附性现代化”道路。本文认为改革开放和邓小平“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已经取得全国亿万人民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同 ,迎来了中国现代化走向胜利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7.
今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巡视南方时反复强调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并且再次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从而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科技、教育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革命带动和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腾飞,这是近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之一。18世纪后期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引起了产业革命,使人类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创造出了比以往任何世纪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的物质财富。19世纪后期电力的发明和使用,又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当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革命,原  相似文献   

8.
<正> 一、人类语言文字学研究与教学正处于历史性的大变革的过渡时期安子介先生提出:“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从认识的次序讲的,如果从产生的次序说,汉字先于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人们公认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科技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的。同样,“汉字落后论”、“汉字难学论”、“拉丁字母万能论”、“幼儿识字有害论”的产生,从根本上说,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时代主题,这就是中国现代化,这是一个跨世纪的大课题。从两宋以来,中国先后有六次痛失完成社会变革、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历史机遇;今天正是一个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带领20世纪中国现代化起步的三位历史巨人。“三民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改造论和建设论)”,是指引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三面主要理论旗帜。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邓小平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也有毛泽东的奠基之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思维高度回答了三大课题:中国现代化道路问题;体制现代化目标问题;中国现代化主体确立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20世纪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为什么近代的"工业技术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而不是中国呢?这一问题称作"李约瑟难题"。这个"难题"的难点在于,问的虽然是科技史上的问题,但答案却并不在科技史之中,而在于哲学对科技的社会历史意义的总结之中。若以交换哲学观对我国的历史进行重新解读和总结,那么,这个难题其实并不难: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选择能力,其发展同样受着"用进废退"规律的支配,而其"用进"的舞台,就是商品经济生活实践。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先进,就先进在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先进;我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先进,就先进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先进。然而,自西汉王朝开始,商品经济就一直受到了"家天下"政治的严酷压制而萎缩了,因此,我国的科学技术自此以后就没有太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必须继承中国文体学传统范式和经典方法,并探寻具有当代学术高度,有思想内涵、文化视野、科技文明与现实关怀的独特路径。文体学研究必须建立在扎实可靠的文献收集与文献阐释基础上,对文献有所“发现”又有所“发明”,“察诸语境”以把握文体的复杂性、丰富性。中国文体学与礼乐和政治制度关系密切,文体研究需要以“活”的观念与眼光,考察文体实际的“运作”与“过程”,还原其制度、仪式、程序等历史语境。对文体的物质形态研究,需要把文体学与考古学、出土文献学、图像学等学科结合起来,通过实物—图像—文体的研究方法,连接实物与纸上文献。文体学研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同时要超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局限,凸现人文学术的独特价值。新一代学者应该兼具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要立足本土文化,回到本土理论传统与古代文章文体语境来“发现”中国文学自身的历史,同时,超越中西畛域,打通古今鸿沟,突破学科的樊篱,创造出超越古代文体学的新辉煌。这是当今人文学者所追寻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的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旅律。在这种大背景下,科技实力与国民素质,是构成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的载体是人,国民素质的高低,制约着科技实力的强弱,由此不难理解列宁为什么说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建不成共产主义的。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经过几番几雨,几番考验,我们终于形成了共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然而,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成效,取决于人的素质,尤其是当代青年的素质。在跨世纪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世界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发展需要来考虑科学技术问题,提出了关于我国科学技术问题的几个重要理论观点。这是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发展,增强科技竞争力,跨入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北宋科技思想发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更是达到高峰。本文简要回顾了宋代之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状况及主要成就,着重就北宋时期科技思想的主要特点、发展脉络和历史成就进行了简述和总结。北宋科技思想在中国古代是巅峰,在世界古代属前列,探究其发生、发展及成长的历程,总结其成功经验,积极引申对整个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发展的思索,不仅可以从中探寻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科学观察研究办法,而且可以为现代科技思想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监狱     
中国古代的监狱最早出现在夏朝,古代典籍中就有“皋陶造狱”的传说。皋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大法官,也是监狱的发明者。古代的监狱,一般被称为“狱”,也有“圜土”、“囹圄”、“犴”等等名称。根据《说文》的考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人才.”要“认真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造就千百万年轻一代科学技术人才,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宏大科技队伍.”作为担负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重任的研究生教育,必须适应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形势,在坚持方向、保证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为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作出自己的贡献.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明确指出,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是:“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高层次人才立足国内.”要求“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必须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逻辑史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见解是:中国古代逻辑是传统逻辑,中国逻辑史也就是传统逻辑的历史。本文认为,“古代逻辑”是历史的分期,“传统逻辑”是指一种逻辑类型,两者不能混同。传统逻辑和古代逻辑虽然都用自然语言表达,但也不能根据表述语言的同异将中国古代逻辑归属于传统逻辑。另一见解则将逻辑问题归结为语形问题。本文认为语形虽然是逻辑研究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研究中国古代逻辑应从语形、语义和语用三方面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的诞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不应用西方逻辑框架来套中国古代逻辑。  相似文献   

18.
英国于十八世纪中叶发生了一桩非常重要的事件,即用蒸汽机代替手工。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曾对这件事予以充分肯定,指出它是历史上几个不同时期技术革命的范例之一。他说:“技术革命指历史上重大技术改革,例如用蒸汽机代替手工,后来又发明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思想的核心,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生产力论”,为人们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一些同志对此似乎持有保留态度。例如,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都曾指出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现在又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在实质上这是不是“创造”和“发展”;还有人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历来强调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怎么又讲“科学技术第一”呢?究竟如何看待这些“保留”和“疑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呢?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国际经济、科技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我国将面临一场人才大挑战。《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就是为加速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而组织实施的一项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目标是要在本世纪末,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造就一批能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在世界科技界具有较大影响的杰出科学家和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为培养、造就年轻一代科学技术人才,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宏大队伍,高等学校承担着历史赋予的不可推卸的重任,并且是实现“百千万人才工程”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百千万”即培养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