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灵动性的追求是小说语言走向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小说语言在诗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灵动性。如果说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是在和谐的美学理想的统率下营造诗的氛围,在“和谐”的氛围中飘动着一股士大夫式的淡雅、闲适与飘逸之气,显示出特有的灵动性,那么贾平凹、阿城、莫言、何立伟等人则是在语言的锤炼中酿造着诗意,闪现出灵动之美。  相似文献   

2.
新写实小说再论何凌枫1985年,马原、莫言、残雪、刘索拉、徐星等携着《冈底斯的诱惑》、《透明的红萝卜》、《苍老的浮云》、《你别无选择》、《无主题变奏》,带着一股清新步入文坛,标志着新潮小说的开端。马原、残雪最具特征。他们大量借鉴、吸收西方现代思潮,运...  相似文献   

3.
“文化小说”的兴起是文学创作中文化意识自觉的表现。它是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现象。 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曾涌起一股“文化寻根”的浪潮。由于这种“寻根”着眼于“文化”,许多作家不独揭橥自己的此种主张,而且写出了大批相应的小说,有人就称之为“文化寻根小说”。但这种小说仅属“文化小说”之一类,并非“文化小说”的全部。“文化小说”这个概念的外延比“文化寻根”为宽,它包括一切着眼于文化视角去观照生活的小说作品。阿城曾把他的小说《棋王》等作品称作“半文化小说”。而较早给这类作品命名为“文化小说”的,大概是评论家滕云。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 ,巴赫金所提出的“复调小说”概念实际上有违于小说创造的音乐学原则 ,只不过代表了小说史上某一种复调小说模式 ,可称之为“对话模式”的复调小说。鉴于此 ,本文将另一种基于音乐学原则的小说形态汇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概念 ,并对文学史上复调小说的成就别为两类 :一类是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对话小说 ,另一类是德·昆西、福楼拜、乔伊斯、赫胥黎、昆德拉等人的以对位原则为基础的音乐小说。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坛上,始终存在着一股若隐若现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这是许多人不愿承认的一个事实。可大千世界就这么复杂,它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不能因为鲁迅等人倡导的现实主义是现代文坛的主流,就去排斥其它艺术流派;也不能因为穆时英、刘呐鸥后来当了汉奸,就把他们的全部作品判定为汉奸文艺;当然,也不能因为这些人在艺术技巧方面做出了一些新的贡献,就忽略了他们作品中流露出来的颓废色情以至反动的倾向。以施蛰存为代表的现代派小说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需要具体分析的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6.
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乡土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应该说莫言小说是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因此,将莫言的作品置于中国乡土小说背景中将有利于突显出其在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之处.与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乡土作家不同,莫言的乡土小说更多的是以一种平民姿态表达着对于乡土中国苦难的体验乃至认同.  相似文献   

7.
从1898年开始,俄国社会民主运动进入了一个“混乱、瓦解和动摇的时期”、(《列宁选集》第1卷,第387页。以下所引均见该书,只注页码)。动摇后退的当然并不是工人阶级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当时社会民主运动的一些新的领导人,他们是在列宁等一批“老”的领导人被捕以后占据各地工人运动领导地位的“青年派”,亦称“经济派”。经济派鼓吹一种被叫做“经济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按列宁的说法,其实际内容超出了它的名称的狭隘性。与经济主义思潮并存的还有以“革命”面目出现的恐怖主义思潮,后者并不占主导地位。这两股思潮表现形式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轻视自觉成分的作用。这两股思潮在客观上起着削弱工人运动而帮助资产阶级的作用。为了反对工人运动小的这两股机会主义的思潮,特别是为了反对经济主义,克服社会民主运动内部思想上、策略上、组织上的混乱、瓦解和动摇,列宁写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如《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我们的纲领》、《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等,其中最重要、最著名的是  相似文献   

8.
当代现代主义小说是直逼革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范式的一股思潮 ,也是当代文学现代性建构历程的突出表证。当代现代主义小说范式的建立由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发韧 ,经刘索拉、徐星的非主流形象探索与马原洪峰的文体实验后 ,莫言又以浓烈的民间意识强化了现代主义文本的感觉色彩 ,最终以先锋阵营的出现而完成 ,总体上体现出突围中建构的演进规迹。  相似文献   

9.
在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社会上本来存在的一股右的思潮冒了出来,针对这股思潮,党中央突出强调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这本来是合乎逻辑的正常现象。但是,有些人却错误地认为,出了乱子;正在“收口”;离了轨道,又要“纠偏”。更有那么一些人,把少数人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怀疑和否定,看作是解放思想造成的“恶果”,认为粉碎“四人帮”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同四项基本原则背道而驰的。他们以极左的面貌怀  相似文献   

10.
谈莫言小说艺术的文章已有不少。本文拟从另一角度,即将莫言放在近两年小说创作诸潮流中做一点儿比较考察,期能揣划出当今小说艺术发展的某种趋优走向。众所周知,1985年是小说创作的新潮年。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下子涌现了一大群才华横溢致力探索的文学新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接连不断地写出了那么多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小说。他们驰骋中西、纵横搏阖,或横向借鉴西  相似文献   

11.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思想界有一股吹牛皮的思潮。江湖骗子、吹牛皮专家杜林在创造体系方面更是“出类拔萃”,是假科学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一。他从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孔德等人那里,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拼凑了一个折衷主义的哲学体系。杜林洋洋得意地把他拼凑的哲学体系称之为最后的、终极的真理,说它没有任何的主观局限性,具有  相似文献   

12.
奇人钟阿城     
前几天,逛北京朝内大街海天书苑,发现书架上两大排高雅堂皇的巨著赫然站立。走近一看,是台湾光复书局出版的“当代世界小说家读本”丛书,共50本。以人为目,一人一本,每本大致300页。丛书不零售,总价5805元。算一算,平均每本要卖到116元。在时下北京,要算很昂贵了。以世界之大,古今之久,作家之众,仅选50本,可见严格。外国40人,有卡夫卡、福克纳、川端康成等人;本国10人,有鲁迅、郁达夫、老舍、沈从文、巴金等,最后一个是锺阿城。当然,这选拔也代表了一种评价。阿城的小说获得如此之高的称誉,作为朋友,很替他高兴。就我所…  相似文献   

13.
1 在“朦胧”诗与“第三代”诗之间,有一个过渡或中介性层面。由于这一层面发生于“艨胧”诗之后,所以从时间性着眼,可以把它归属进广义上的“第三代”的范畴,但在实质性内核上,它与狭义上的“第三代”的歧异和裂痕之大,不亚于“第三代”之于“朦胧”诗。这一层面的诗歌现象,简括点说,可以参照当代小说思潮上的一个说法,名之为“文化寻根”诗。只是需要注明,“文化寻根”现象的发生,在诗歌,要比在小说中来得早。阿城的《棋王》发表于1985年下半年度,随后,阿城、韩少功、李杭育们在杭州一次小说讨论会上,合计打出正式旗号。而杨炼的半坡组诗1982年即已写成,到1984年,他已陆续写出摹拟《周易》思维结构的庞大、繁复的《自在者说》。时差至少为两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莫言小说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小说观念、叙事方式、意象表现等方面进行的。莫言小说无论是在思想内容、小说结构,还是在人物塑造上,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莫言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他的小说有的具有母性崇拜思想;有的具有鲜明的宿命论;有的拥有诸多具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1984-1987年出现的几部经典寻根小说文本的分析,在阿城、韩少功、王安忆、莫言等人的创作中寻求寻根风景的特质,并将寻根文学还原到80年代思想史的谱系上进行考察,发现这些"根"的意象作为历史的譬喻装置与隐喻性的扩张而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60年代前后,沉睡的中国大地上进发出了一股以“尚强富”的新价值观为主体的近代洋务思潮,它标志着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直接影响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这股来势凶猛的洋务思潮,主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列国的“富强之术”,提倡办“洋务”,“采西学”,呼吁学习西方以自强,使中国社会近代化。自兴起之后,其影响日渐扩大。在这股思潮中,出现了一批卓越的洋务思想家,他们著书立说,阐述了自己变法图强的观点,论述了近代化是中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他们的思想集中代表了中国近代化思潮的最高…  相似文献   

17.
周新城 《中华魂》2017,(4):11-16
一、我国舆论界弥漫着一股私有化思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弥漫着一股私有化思潮,这股思潮有时还成为舆论的主流。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然而这是事实。我们举些例子吧。有人公开出版书籍,书名就叫“人间正道私有化”。作者还吹嘘说,他给政治局委员一人送了一本。洋洋自得,溢于言表。有人喊出了“私有制万岁”的口号,  相似文献   

18.
莫言作品总是从基于身体的感受性出发的。“肉体与生命主体精神”的共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莫言的作品竭力从虚幻的语言与意识形态的不实的天空沉落到坚实的肉体生命的大地上.揭示出一个个生命主体的精神泉源。这是莫言作品生命力的真正所在。而“身体化”、“感官化”、“感性”、“感觉”等只不过是它的一种表面征象。道在肉身。道成肉身。这是莫言小说给我们的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19.
莫言的写作不断在探索和实践,也不断在颠覆和消解。人的“异化”、丑陋和恐怖是他的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从“乡土化”到对丑陋和恐怖的展览标志着莫言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一阿城说:“人都说‘化腐朽为神奇’,我想来个‘化神奇为腐朽’。我的小说那些人那些事,其实够奇的。可如果再往神上奇上写,反透出假来。我就诚心写得平淡,象说平常事平常话,想叫人看完一寻思,一怔,心想这人这事还真够奇的。正好达到神奇。”这可以说就是阿城的小说创作观。阿城和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