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理性是教育对社会起作用的一个深层原因,它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体。现代科技教育导致了理性的畸形发展-单极发展,这使现代社会系统中的行动者和制度体系都是极度功利取向的,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整合困难。改革教育,重构理性统一体,进而实现社会系统的行动者和制度体系重构。  相似文献   

2.
公共理性是建构社会合作系统与良序社会的核心理念,政治公共空间则为公共理性的展开提供前提条件。"制度——核心行动者"分析框架为考察当前我国公共理性与政治公共空间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范式,依据这一范式的公共理性构建呈现为以执政党为核心行动者推动民生政治、公民政治与共和政治的进路,政治公共空间构建则体现为执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在不同领域作为核心行动者的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从个体行动者与法人行动者出发,试图整合社会学理论微观主义与宏观主义,因而在经济社会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是由包括行动系统、行动结构、行动权利以及社会最优等四组基本概念构成的。理性选择理论不仅要分析个别行动者的行动,而且要努力能够从对微观行动的分析上升到对宏观社会结构的分析,这集中体现在对法人行动的分析。因为法人行动不只是分析行动系统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且更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之一。但是,他的理论忽视了行动者的偏好、欲望以及心理预期,忽视了感性选择以及社会关系网络对个体行动以及社会行动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秩序的建构是当今信息社会最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作为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复杂巨系统,网络社会秩序的生成和突出表现是构建相应的规则体系。与现实社会的规则不同,网络社会中的规则有其自身独特的生成和演变机理。根据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网络社会中的规则通过问题解决、政治过程、组织扩散和经验性学习而适应环境,其生成和演变不仅仅是理性行动者适应外部环境而设计的产物,也是制度变迁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集体行动发生的三种解释路径及其简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比较法,对集体行动发生的原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社会心理学解释,强调集体心理、怨恨和剥夺感等心理因素;二是社会结构解释,重视阶级结构、社会变迁和国家控制能力等因素;三是理性选择解释,认为行动者的理性判断、制度和组织对集体行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家政策制定与治理有三种模式:自上而下的科层治理模式、自下而上的多元主义模式和平行结构的政策网络模式.政策网络治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治理模式,也是一种对治理问题新的分析框架.政策网络范式一方面重视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和结构对政策制定和治理的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分析政策行动者的利益表达对政策制定和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并强调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强弱对政策制定和治理的深远意义.政策网络范式力图将制度分析法和理性选择分析法结合起来,试图解决结构与行动者、网络与社会背景、政策网络与政策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全面透视行动者如何在一定的制度、文化背景下改变政策制定和治理的格局,加强政策自身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府与公民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引入制度理性选择框架中行动者、行动舞台等概念来分析特定制度情境下各行动者的行为,有助于分析政策制定中政府和公民的交互作用。构建公共政策制定中政府与公民交互模式,关键在于拓宽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交互作用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利益输入机制;实现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程序化;以制度化保障交互作用发生的经常化,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     
<正>现代社会是令人困顿、充满焦虑的,赋予现代社会以反思的智慧与超越的向度是重构美好社会生活的基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如何借力教育变革来摆脱种种现代性焦虑,正是本专题试图解开的一个谜。现代社会是民主社会、图像社会、网络社会、符号社会,它构成了现代儿童、教师、学校赖以栖身的根本教育境遇,时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文化思潮的理性自觉与理论论争中,有必要对新文化的几个“现代性”困惑与现代文化重构的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认知结构进行探讨。一是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产生的反帝反封新文化之纲;二是工业化、都市化与乡土性、乡村建设的矛盾催生了现代文明抉择的原创文化体系;三是乡土性与本土性的文化整合萌生了现代中国的理性自觉与文化重构;四是文艺主体性与客观反映论的冲突,遇合形成文学现代化的层深话语结构与现代文艺学理论体系。此外,对新世纪的新人文重构与高级现代化的新文明抉择的研究也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集体行动理论的发展与方法论创新密切相关。理性选择理论、社会规范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均具有明确的方法论导向,它们对集体行动问题的分析过程表现出不同特征。在反思理性人假设和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基础上,社会规范分析认为,行动者决策遵循正当性的原则,社会规范具有认知塑造和秩序生成的作用。社会网络分析则认为,行动者嵌入在互动结构的脉络中,社会网络具有信息沟通和资源动员的作用。推进集体行动中层理论的发展,需要综合分析认知、策略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从广度和深度上大大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律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结构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理路的统一,思想政治工作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制度管理的统一,以及解构与构建的统一。加强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律性研究,是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重要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不论是器物的现代化还是制度的现代化,归根到底都是人的现代化。公民教育的实质就是公民性的形成和充实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与公民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应当着眼于公民教育和民主实践,将民主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结合,使理论上的“当家”与实际上的“作主”统一起来,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闫莉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1):150-152,72
“知”性教育与“智”性教育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工业社会“工具理性”和“科技理性”思维的影响,在教学上采取“知”性教育,使教育失去了育人的本真意义。教育是一种为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所具有的这种本质属性及现实对于人的发展的需要为“智”性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和必然的条件。因此,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彻底实现观念的转变,不仅要让学生“拥有知识”,更要让他们“懂得知识”,把塑造健全的主体作为教学的使命,使教育真正实现对生活的回归、对人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工具理性的盛行,一方面推动社会的进步,一方面带来的是人的功利化、实用化,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使德育与社会实践无法对接。德育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方法,淡化主客体之间的对立,缓解教育与生活之间的紧张,回到生活本身,利用叙事的方法,挖掘、体验、梳理德育的形成,使人在生活中感受道德教育,生成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不能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求,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孔子在教育公平、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思想对当前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应在培养目标上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地位;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因材施教",加强创新教育,切实推进启发诱导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16.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理性矛盾结构的两个方面 ,理性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 ,不同的教育使理性的不同方面得到发展 ,人文教育发展的是人的价值理性 ,科技教育发展的是人的工具理性。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 ,越来越发现理性的单极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理性均衡发展的意义日益突显出来。为了实现理性的均衡发展 ,教育必须实现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程序制度的理性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程序制度具有独特的理性价值,这是由其所具有的工具理性和沟通理性决定的.行政程序制度理性价值的实现,在我国还欠缺文化基础和社会环境支撑,因此,在现行条件下如何确保行政程序制度理性价值的实现,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共行政理论范式出现了强调“公共性”价值、公平正义、公共责任、社会和谐、行为自律的道德化转向,显示出公共行政理论范式及其实践追求不断趋向现代公民社会基本价值与要求的大方向。当代公共行政的道德化诉求打开了公共行政的人文价值视野,摆脱了泛理性化和技术主义的思维局限,实现了事实与价值、目的与手段、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不仅赋予了公共行政理论合法性根基与价值合理性基础,而且对于当前我国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乏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一社会行动模式的宏观结构是:网络的发展导致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变迁”;中国社会仍然是伦理社会的“结构”;网络世界建立起的意识形态“话语”。“话语”包括简单的道德二元论划分逻辑和民粹主义。社会中层组织缺乏,及以工具理性、情感型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是社会行动非理性化的直接原因。网络——社会行动的破坏性对我国的法律建设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制度化社会行动。中层组织的广泛建立,有助于习俗的建立。在习俗基础上起草与施行的法律,更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这就为法治社会建设找到了一个切人点。  相似文献   

20.
工具理性强调手段,价值理性重在对目的的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下的现代法治认为法律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这两者存在内在张力关系。因而,必须强调法律工具理性和价值追求的相对统一,使中国法治成为一个在追求中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