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政党意识是指政党成员对本党的情感、观念与认识。列宁政党意识是指列宁对他所创建、培育的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俄国共产党(布)的认识与看法,主要包括专政意识、团结斗争意识、联系群众意识、国际主义意识等。列宁新型革命政党意识对其他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意识培育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结构特质进行分析是"回到马克思"必不可少的步骤。从规律与策略的辨析、暴力革命与和平革命的矛盾统一、东方革命与西方革命的差异,以及重温革命历史与革命前景展望等四个维度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结构特质进行描述性分析,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结构特质。这是我们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进行当代阐释的前提性条件。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宣言》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第一次全面阐述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以及两者相互关系的思想.《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思想包括阶级斗争理论、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所有制理论、主体理论、道路理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思想包括历史使命理论、斗争性理论、先进性纯洁性理论、人民立场理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引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保证无产阶级社会革命,两者相互依存、协调发展,共同统一于党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相似文献   

4.
恽代英根据中国革命实际,阐述了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才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他的政党思想有着鲜明的工农色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而马克思根据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总结而来的政党主义观以及在俄国革命实践中不断成熟发展的列宁主义正是恽代英政党思想的形成之源。他的这一思想日益成熟,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对当时社会政治的理解,对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及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形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务必”之间价值同向、逻辑互补、相辅相成,分别从根本要求、作风保障、动力支撑三个方面阐释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强化什么样的政治自觉、保持什么样的政治品格、具备什么样的政治能力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践行“三个务必”,必须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根本、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为前提、以加强党的组织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管党治党的体制机制为关键,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自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以来,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制度就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实践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集中、统一、有序、高效的领导体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这一点,在巴黎公社时代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而列宁在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运用于俄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在理论上形成一套完整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同时,在实践中也建立起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的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这一体制的集中倾向在斯大林时期被不适当地强化了,并在国际共产主…  相似文献   

7.
一 无产阶级革命坚定性是无产阶级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是无产阶级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进行的革命(含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凝聚了本阶级的革命基本品质而铸成的崇高品性,是无产阶级本质力量的高度体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为建立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奋斗一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并为建设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了基本思想:指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是以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纲领,既发扬民主又实行集中的组织,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用,提高到有关党的先锋队性质的高度来认识,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于五四时期由“个人解放”进至“社会改造”有着独特的认知,在五四时期的“社会改造”语境中所构建的“革命话语”,内含着“主义”信仰话语、民众本位话语、阶级斗争话语、政党领导话语等几个重要部分;同时,亦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唯物史观的指导、时代需要的把握、社会实践的体悟等方面表征出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进路。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路线所构建的“革命话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学习列宁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纪念列宁逝世六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问题。能否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成败关系极大。因此,历来无产阶级政党都把民族问题放在自己纲领中的重要地位。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中,民族平等问题又占核心地位。这是因为,民族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民族关系或民族矛盾问题。马克思主义者怎样理解民族平等,又怎样主张来达到真正的民族平等?革命导师列  相似文献   

11.
巴黎公社起义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巴黎公社,深刻影响了俄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列宁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起义的论述中受到深刻启发,提出巴黎公社起义是19世纪最伟大的工人运动,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东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巴黎公社起义指引列宁确立俄国革命和建设任务,并为十月革命提供重要方法论。十月革命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俄国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时期,如何在广大农村地区对农民群众进行革命动员是中国共产党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革命动员是一种战争艺术,是革命成功的关键。商城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农民武装斗争的一次成功范例。文章以商城起义为个案,通过分析以革命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商城县党组织对农民进行思想引导、物质激励、白话宣传等革命动员模式,探讨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早期成功动员广大贫苦农民走向革命道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1917年,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人类解放的道路——一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手段,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把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道路。通过梳理十月革命道路在中国的历史命运,揭示了这条道路在中国能够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年,是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时期,应摆脱"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之类的传统学术提法,将其定位为"后辛亥革命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族大众从模糊的民主共和意识中觉醒,在民主与专制的较量中产生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渴望,开始了政治观念的转型;这一时期,以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由此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首先 ,早期共产党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深刻影响 ,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其次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传统社会的总体危机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社会条件。再次 ,新文化运动作为继续辛亥革命事业的探索促发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着眼于辛亥革命 ,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这个母体中的孕育过程 ,更深刻地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一种新的实践观思维方式,并建构了他们的世界历史理论。从实践观的思维方式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从历史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反思世界现代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主要内容在于以现实的人的发展和解放为核心对世界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基本动力、过程特征和基本规律进行系统反思。在世界掀起全球化浪潮的今天,它无论对人们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还是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新闻活动的基本观点。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具有鲜明的党性、党报应坚持正确的工作原则、党报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党报应树立群众观点、党报应努力提高报道艺术、党报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  相似文献   

18.
政治解放基础上的社会解放是无产阶级政治价值实现的内在要求,维护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价值原则、能否有利于化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是政治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实现共产主义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是无产阶级政治的终极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奋斗的历史,是一部践行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伟大历史。中国共产党顺应无产阶级政治价值的内在要求,彰显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价值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治价值评价标准,蕴涵着无产阶级政治价值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对俄国“十月革命”认识的改观是其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先决条件。出于对民国政治建设寻求借鉴的动机而关注俄国“二月革命”的李大钊,因其自身深厚的政治学养、特殊的“调和”观和朴素的辩证发展观,最终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是开启世界新潮流的标志性事件,并转向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历来有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优良传统。大致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建立前;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今。这三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呈现出一个整体的面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化。总结其特点,反思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