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 者 简 介 曹操(公元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的那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他出生于宦官家庭。二十岁时被地方官以“孝廉”的名义举荐为郎,后担任洛阳北部尉,负责管理京城治安。三十  相似文献   

2.
徐勇同志新著《尉缭子浅说》(以下简称《浅说》)由解放军出版出版发行以来,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笔者认为除其他人论及的优点外,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三个鲜明特色。 《浅说》的第一个鲜明特色是体例新颖、匠心独具地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交叉叠合式框架结构。该书主体包括“总论”、“译文及浅说”、“附录”三大总分。“总论”分作三:“《尉缭子》的作者和成书”、“《尉缭子》的著录和版本”、“《尉缭子》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附录”析为四:“《尉缭子》校勘记”、“尉缭与《尉缭子》资料汇集”、“近年来国内《尉缭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恩格斯悲尉冲突理论出发,探讨了“历史的必然要求”与“正义性”的关系,以及生存冲突与文化冲突的悲尉性质,认为不能将悲尉冲突定性为正义与非正义的冲突,揭示了悲剧冲突的三个基本特征:必然性、两难性、背反性。  相似文献   

4.
所谓“蒙古风”,指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随着高丽后期与元朝在人力、物力及文化交流的活跃,引入高丽并传承流行的一些蒙古风俗.大体上是从第24代元宗(公元1259年至公元1274年)开始,到第30代忠定王(公元1348年至公元1351年)的90多年时间,主要流行于王室和官吏等上层社会,以胡服和辫发最具代表性.“蒙古风”的...  相似文献   

5.
《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此传以李白为“山东人”,大误;“父为任城尉,因家焉”,亦属无稽.唯与孔巢父等隐于竹溪,集中有诗可证,当为实录.因传既以李白为山东人,故叙其事于“少”时.《新唐书》本传纠正了旧书关于李白籍贯的错误,但仍叙竹溪共饮于天宝以前,  相似文献   

6.
关于龚用卿的生平事迹,诸家学人的论述主要是基于《明史》《明世宗实录》的片段记载以及《国朝献征录》中的龚氏墓志。以《福州通贤龚氏支谱》《云冈选稿》等几部龚氏家传文献为新材料,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龚用卿的生平事迹,也可以确定《使朝鲜录》作者龚用卿“字鸣治,号云冈”或“别号云冈”,其生于弘治十四年辛酉五月二十四日,卒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六月十七日,即生于公元1501年、卒于公元1564年,龚用卿的生卒年应该标为“龚用卿(1501—1564)”。  相似文献   

7.
《尉缭子》是战国后期的一部兵书,最早见录于《汉书·艺文志》,早在北宋元丰年间就由政府将它与《孙子兵法》等合编为《武经七书》,作为将帅必读的兵家经典。长期以来人们多把《尉缭子》视为伪书。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了大批西汉早期的竹简,其中就有《尉缭子》的残简,内容与后世流传的版本基本相同,证明《尉缭子》并非后人伪托之作。伪书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尉缭子》一书的作者及其活动年代,至今还是一个争执不下的悬案。有人根据文章开头有“梁惠王问尉缭子曰”这句话,认为作者是梁惠王时候的  相似文献   

8.
陈百川 《社区》2012,(14):40-41
房玄龄,别名房乔.公元578年生,山东淄博人,进士学历,初任隋朝末年县处级的羽骑尉、隰城尉.李世民秦王府县处级的记室参军,唐朝建立后,历任副国家级的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位,受封梁国公爵位。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总理国政。 房玄龄是唐朝的开国宰相。初唐“玄武之变”的主要参与者。盛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打下大唐江山:他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处事练达、功勋卓越。作为一名文人。他颇具可佩可学的典范;作为一代功臣。他堪称可歌可颂的英贤。  相似文献   

9.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法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字盂德,沛国谯[qiáo瞧](今安徽亳县)人。生于公元155年(东汉桓帝永寿元年),死于公元220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他出身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祖父曹腾是个地位很高的宦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历任大司农、大鸿胪、太尉等职。 曹操二十岁时由州郡荐举为孝廉,先后做过洛阳北部尉、顿丘(在今河南省清丰县  相似文献   

10.
王昌龄(689?——757),字少伯,京兆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二十二年(734)又中博学宏词科,迁汜水尉。大约在开元二十六年间,贬谪岭南。二十八年北返,不久出为江宁丞。天宝中又从江宁贬为龙标(湖南黔阳)尉。安史之乱发生后,《新唐书》说他“以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他之所以屡遭贬谪,据殷璠《河岳英灵集》说是“奈何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垂(毛斧季、何义门校本作“再”。按“垂”字不好理解,可能是“再”或“重”之误,指岭南、龙标的两次远谪)历遐荒,使知音者叹息。”新、旧《唐书》有类似记载。王昌龄《寄是正字》诗:“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见敦煌唐人写本残卷)。第一句是说不能如良禽择木找个好主子。第二句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是说触犯了那位上司的藩篱禁忌而使自己处于困境。而一般逢迎谀附者又群聚而毁之,以致“谤议沸腾”,有口莫辩,所以愤慨地说:“物  相似文献   

11.
《陈涉起义》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念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这一段文字主要是在“尉果笞广。尉剑挺……。”上有争议,我想就此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元八世纪,相当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在我们伟大祖国的西南边疆,兴起了一个雄据一方的政权,有的称之为“南诏国”,有的称之为“南诏政权”.这个南诏,以云南西部的洱海区域为中心,历时达164年之久.(公元738—902年)那么,南诏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呢?就我目前看到的材料说,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主张.一种意见认为:南诏是奴隶制社会.如有的说:“南诏国家的社会制度,主要是奴隶所有制,它是南诏国内各种生产关系的主流.”有的说,南诏是“唐代我国西南地区继吐蕃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奴隶主政权”.有的也说:“南诏是公元七至九世纪在云南出现的一个奴隶主地方政权”.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南诏的社会性质“是还带有原始社会成分的早期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3.
元朝是中国封建大统一的时代.蒙古贵族于公元1234年灭亡金朝,统一了北方,1271年建立元朝,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金朝末年,由于接连不断地战争破坏,北方地区人口锐减,元太宗七年(1235年)初次“下诏籍民”,结果“自燕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户873,781,口4,754,975”.与金朝明昌六年(1196年)的户口极盛时期相比,户数减少87.9%,人数减少了90.2%.公元1235年,是金朝灭亡的第二年,尚处于混乱状态.在此情况下统计的户口,肯定  相似文献   

14.
据藏汉文文献记载 ,自公元 6 95年起 ,吐蕃势力多次到达洮州境内。公元 76 1年吐蕃攻陷的“卡尔赞巴高” ,即吐谷浑之洮阳戎。“卡尔赞”可作“大城”或“险要之城”讲 ,“巴高”意为牛头。因此 ,“卡尔赞巴高”即今甘肃甘南临潭境内的“牛头城”。  相似文献   

15.
盛乐考     
公元386年北方游牧民族鲜卑的一支---拓拔鲜卑,在今天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境内的“盛乐”古城建立政权,国号“魏”,史称“北魏”,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但是“盛乐”在汉代是写作“成乐”的,根据文献上的相关记载,“盛乐”应是《魏书》的讹写。  相似文献   

16.
“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瀛奎律髓》卷一).有唐迄今,论其生平者,代不乏人.然其生卒年限终欠明确,本世纪以来,研究者依据前人提供的资料,作了三种肯定的回答:一曰:陈子昂生于公元六五六年,卒于公元六九八年;二曰:陈子昂生于公元六六一年,卒于公元七○二年;三曰:陈子昂生于公元六五六年,卒于公元六九五年.  相似文献   

17.
尉缭是先秦时期的杰出兵家,《尉缭子》也是战国秦汉之际极具代表性的兵书.秦汉以降至于宋明,相较孙武、吴起等著名兵家,尉缭所代表的"兵形势家"并未受到历代学者足够的重视,是以《尉缭子》一书及其著者尉缭也一直是中国传统兵学和先秦兵家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拟就以校注和引用两方面,作为历代对其书其人在文献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性述评.  相似文献   

18.
秦汉县丞尉设置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水杰 《南都学坛》2006,26(2):14-18
秦汉时期,县丞一般只设一人,但两汉京县为特制,有丞2-3人。县丞在秦及西汉有较强的私臣特性残留,故常称为“令丞”;到东汉,其公官的性质才开始凸显。县尉的设置,除京县外,有两尉、一尉和不设尉三种情形。在秦和西汉时期,有两尉编制的县一般都实设两尉。但东汉即使有二尉编制的县,也往往只实除1人。这种县尉设置的相对随意,是后代县尉权力下降、甚至废置的张本。从行政运作来看,尽管在秦时有县尉不关白县丞而自行署吏的情况,但秦汉时期的大部分情况下,县丞较县尉有着稍大的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9.
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是东汉末年进步的政治思想家和重要的历史学家.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荀悦始辟镇东将军曹操府,旋迁汉庭黄门侍郎,和荀彧、孔融等“侍讲禁中,旦夕谈论”,积极为东汉王朝的“中兴”出谋画策.他于这期间(建安元年—二年)写成的《申鉴》五篇,即是这“旦夕谈论”的集结.建安三—五年,他任秘书监、给事中.时献帝雅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后汉书·荀悦传》).书成奏上.迁为待中.  相似文献   

20.
刘献廷,字继庄,一字君贤,别号广阳子.直隶(今北京)大兴县人.生于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7月26日),卒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7月6日).他是我国十七世纪一位思想家、地理学家和音韵学家. 刘献廷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解体,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即黄宗羲所说的“天崩地解”的时代.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