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滞后、各种功能缺失和工作方法的不健全。学校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为拓展和创新高校学生工作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嵌入是介入的基本路径;整合是介入的基本方向。在基本路径上,学校社会工作在理念、制度与方法层面上进行了相关的积极融入,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与原有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行为问题层出不穷,高校学生工作面临众多新的挑战。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社区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人性化、专业化的社区发展服务,是高校学生事务体系创新的有效切入点。这一过程以实现学生“自我认同”为价值理念,坚持尊重与公平、真诚与接纳、自愿、人性化等基本原则,通过专业社工与学工队伍的密切协作、有形服务平台与虚拟服务空间的共同作用、学生—学校—家庭—社区相关资源的整合利用,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路径研究——学校社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工作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手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学校社会工作在“助人”的理念上更加凸现学生工作的人本精神,而预防性、发展性、补救性的服务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浦东新区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专门的服务领域。它既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价值观、理念、技巧和工作方法等,又结合学校作为一个服务机构的特殊性,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服务对象提供更适切的服务,以实现学生全面成长。2002年5月,在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的推动下,浦东38所学校开始试行学校社会工作,试点推行了“一校一社工”制度。在浦东新区,学校社会工作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有益补充”而添加在现有的学校体系中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浦东新区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四年多的回顾,即2002年到2003年的源起阶段和2004年至今的专业发展阶段,笔者希望能疏理出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世界高等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开放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在高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数据调研、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在此背景下,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秉承"全人教育,价值增值""质量标准,专业发展""整合资源,开放合作"等发展理念,聚焦学生事务重点领域,强调学生事务工作者职业胜任能力培养及评价,重点推进学生事务专业化水平。美国基于学生数据的高校学生事务实证调查、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发展、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专业化评估等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在工作对象、工作角色、工作内容上的相似性,为二者间的互补研究提供了借鉴基础;学校社会工作在工作职能、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等方面对加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文章从明确工作定位更新理念、借鉴专业化工作方法、构建职业化工作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借鉴学校社会工作,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学位论文是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而选题直接影响到学位论文写作质量.基于对井冈山大学244篇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分析,描述了当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现状:集中于老年社会工作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注重回应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侧重于开展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地方特色.以上选题现状主要受宏观层面的社会政策、中观层面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学校的培养方向、微观层面的学生自身知识能力和导师指导三方面因素影响.结合上述研究及分析当前社会工作发展最新形势,指出农村社会工作的深入研究、服务对象问题成因研究、社会工作支持性服务研究、服务成效研究将是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高校社会工作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在学业、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出现许多问题,因而对高校学生开展社会工作是完全必要的。高校社会工作在主体身份、价值伦理和工作方法上,有别于与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和一般的社区工作,又相互交叉和补充。高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民间自发的公益机构和高校社区的专业活动场所,具有一定的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9.
反贫困既是专业社会工作历史上关注的焦点,更是当代社会工作服务的重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专业社会工作者不仅更新了扶贫的价值理念和服务模式,更促进了扶贫社会政策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但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反贫困社会工作者的本土化创新、多元化协调、制度化保障、专业化和理论化水平还有待完善,而其中的关键问题是精准扶贫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不足。因此,需要以“价值—知识—技术”三位一体的能力框架为基础,从共同富裕、城乡平等、内源发展的价值理念层面,社会政策、生计发展、服务管理的知识层面,精准识别、跨界融合、统筹整合、评估跟进的实务技术层面构建精准扶贫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体系,并通过专业教育、继续教育、实务拓展和政策引导来培养、提升、拓展和巩固其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专业社会工作恢复和重建后的较长时间内,社会救助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属于两张皮,两者在价值、知识和技巧等方面都缺乏对话的基础.随着社会救助从道义性救助到制度性救助、从消极救助到积极救助、从单一救助到综合救助的转变,社会救助工作日益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需要专业理念的指导,专业社会工作也需要走出象牙之塔,服务民众,造福社会.社会救助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在价值、制度、知识和技巧等方面开始逐步融合.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中国高校总体服务资源有限、投入不足的状况下,中国高校学校社会工作,应该借助心理咨询等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来发展自身的专业,同时应该发挥社区工作在整合地区资源、提供预防性和发展性服务上的优势,针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空白处来拓展专业发展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社会工作者要与心理咨询专业工作者形成建设性的合作伙伴,以共同促进高校的学生服务性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社会工作是在学校教育机制中,运用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用以满足学生有关认知、学习需求及适应成长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高校导入学校社会工作,可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从整体上构建高校育人平台,在极大程度上保证大学生获得优质服务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解决众多学生问题中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结合现有的学生工作架构,运用系统理论,提出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可能性,并将系统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以组织架构系统性、工作对象多样性、介入手法整合性为特征的高校学校社会工作架构。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等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其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价值观念、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就业压力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同时,也使学生工作服务的时象带来许多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各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未雨绸缪地研究学生的就业问题,随着市场用人的政策变化做好毕业生各项就业服务指导工作。针对这些变化以及时新时期学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个性发展引导工作、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以及就业工作这四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5.
当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工作方法重灌输、轻疏导等问题.从大学生全面发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专业化的视角看,社会工作方法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诉求.所以,应将社会工作方法、价值以及实践引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升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高校学生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高校学生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安全为本、以学生的利益为本、以学生的成才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的重要基础.多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后勤的改革工作也在不断地进行.本文从目前高校后勤改革呈现出的现状、高校后勤定位、高校后勤的发展道路等几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嵌入社区是建设共享共治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我国现有的社区管理体制与社会服务体系下,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受到极大挑战.文章基于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探讨了社会工作嵌入社区后面临的专业价值偏离、专业地位偏低、专业界限模糊等问题.进而提出政府转变职能,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创造更多独立空间;建立有效的社区社会事务分类制度,理清社区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边界;专业社会工作者应不断地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以期实现政府、社区与专业社会工作合作下的深度嵌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