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就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真坚持,一种是假坚持。假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机械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要坚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并将其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前提是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创造是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给予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判断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处发展阶段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道路选择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确立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取向以正确指导。要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关键在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和历史发展主体的价值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成果。中国梦所蕴涵的科学的理想目标和合理的价值取向,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自觉统一的这一基本精神的自觉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领导权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精神保障和思想引航,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才有民族精神的独立和自信,才能找到克服在实现中国梦过程所遇到的难题的方法。在实现中国梦中,必须克服在基层层面上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标语化、口号化和形式化的倾向,在行动中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落细落小落实。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相结合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际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组合互动,相结合的结果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发展先进文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本质的必然联系。在当代中国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 ,才是真正的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必将指引着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其具体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充实与发展。"中国特色"应从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和核心价值的层面上来把握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和谐社会为目标,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 0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取得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根本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从矛盾的视角观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和唯物史观,坚持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在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实践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其意义在于辨明大是大非,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决定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10.
阐释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具体内涵,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现实如何影响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并从历史视角、国际视角、民权民生视角、政治视角、经济视角、党建视角解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合理逻辑,最后得出包括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两层含义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好的坚持,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好的继承。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已经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难以绕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批判和重构现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历史维度。“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构现代性的理论创新。探索现代性新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宗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问世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历史价值是对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新贡献。它证明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对现代世界本质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普遍性和普适性,它增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科学理解与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学问。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之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研究,在概念的界定上,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界定为一门“解释”、“理解”或“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在研究的具体内容上,对其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具体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在研究方法上,尽管运用了科学的哲学解释学方法,但方法论创新的程度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和阶级条件 ;为先进的中国人找到了正确的社会理想 ;为如何学习西方 ,包括学习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方法论的启示 ,即实事求是。从而得出结论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产儿。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伊始,既开始了它的中国化历程,也开始了它的大众化历程。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潮跌起,积累了一系列的历史经验。认真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对于我们完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争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代史上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历史内容。这个过程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其经过误读、阅读、现实选择、艰难探索,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运用于中国和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两个方面。其核心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含经济、政治关系和优秀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一种具体形式,在中国延绵近一个世纪,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进入新世纪,肩负新的使命的理论工作者,定会回应时代的呼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就必须要寻求到这一理论活动的逻辑主线。从实践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主线就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从理论层面上看,中国现代性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因此,现代性建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视角。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提供了不同的现代化方案。革命时期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种革命式的现代化方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案。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逐渐构建出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现代性和西方现代性的中国特色现代性。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现代性构建还在生成中。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主题就是着眼于中国道路,从各个维度尤其是价值维度,建构独特的现代性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变迁与当代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儒为主干,道、佛为两翼的三维结构;到了近代,其核心价值观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新中国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的核心价值观得以确立,但在相当长时间又受到了"左倾"的干扰;改革开放以后,其核心价值观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三者相互交织的局面。今天,中国共产党以"综合创新"为根本路径,完整地提出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殊性"一直是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和政治实践中的核心概念,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中国特殊性"的集中阐述,包含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决定论和普遍主义观念,这些特点为马克思主义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也构成了民族主义运动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始自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极大地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文化观念、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进行理论创新以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因而,抗日战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且也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