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声传译中记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记忆过程中,信息容易出现饱和与缺省现象, 并且在输入、保存和输出三个阶段以及在理解错误与精力分配不当时都会流失,口译转换难 以实现信息的守恒。因此,需要采取缩译、助译、换译、猜译、释译及其他各种不同的策略 应对同声传译中的信息不足。  相似文献   

2.
文本同声传译材料的语言特点是影响口译质量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包括词汇密度高,没有冗长罗嗦成分,较少出现形合现象,句法停顿较多.为提高口译质量,我们建议同声传译大会发言者从发言口语化,多使用意群停顿以及保持适中语速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交替传译是一个多任务同时操作的认知加工过程。在口译听辨、记忆和笔记等信息处理环节中,译员会遇到各种"困难诱因",承载着多重认知负荷压力,因此容易出现误译和漏译的现象。从认知语言学、心理学和翻译学等角度来分析,知识图式的激活与构建有利于提高信息的辨析能力和预测能力,同时有利于缓解大脑的短时记忆压力。此外,提高单项技能的处理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协调能力,可以提高交替传译的自动化加工能力,优化认知资源的分配,减少口译失误率。  相似文献   

4.
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口译过程开辟了新的道路。在Gile提出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脑力分配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口译中精力分配失衡的原因,探讨了如何通过降低口译各项任务的处理要求来实现精力的有效分配,提出了处理口译各项任务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短时记忆能力是口译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交替传译中尤为明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短时记忆的本质和特征,利用短时记忆认知研究理论,结合短时记忆在交替传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出有效提高交替传译中短时记忆信息量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在交替传译中短时记忆的能力,为他们更好地完成交替传译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同声传译或即席口译等 ,都脱离不了翻译的普遍原理 ,但口译毕竟有其自身的规律 ,它强调的是文化语境的掌握、瞬间的转换过程、译者的能力、心理素质、工作环境等。对口译进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从中不断提高 ,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扎实的基础和不同场所条件的技能训练 ,才是口译人才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同声传译过程中噪音的存在往往使信息无法准确、完整地传达给听众,造成信息的缺失或错误。译者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不足及注意力分配不当是导致语义和心理噪音的重要原因,译员不仅要提高语言、文化的素质,还要合理地分配注意力,以提高口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等方面结合口译实例,探讨了英汉同声传译在语篇衔接层面出现的问题,指出英汉同声传译要从语篇分析入手,注重上下文的衔接,译文才会自然流畅、主题突出。  相似文献   

9.
[摘要]随着同声传译成为国际会议中普遍采用的口译方式,传译员工作时多任务处理过程引起了各学科的研究兴趣,其中数认知心理学科与同声传译跨学科研究分支最为突出。Daniel Gile教授的同声传译精力负荷模式在英汉特殊同传实践中存在变形,但它对提高译员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英汉同声传译研究与优化专业英语口译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声传译指的是用一种语言(译入语)把另外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与原语发言人几乎相同的速度,用口头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式。本文阐述了同声传译的基本原则、传译技巧以及怎样优化专业英语口译教学的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人们对口译五方面的认知误区进行了探讨,认为口译人才不全是外语专业出身,非外语专业中更有可塑之才;译员不必英年早退,终身从业不仅可以让自己的专业技能炉火纯青,还可以缓解国家译员紧缺的压力;口译人才选拔及培训中要对非智力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培养译员不必循规蹈矩,盲目要求译员从忠从实未必就是上策;人为设置同声传译门槛只会造成同声传译人才的匮乏。  相似文献   

12.
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会面临诸多困难及问题,如认知负荷、信息容量、背景知识等。同声传译中的数字信息会占用译员部分精力,使得用于听辨、转换及输出等过程的精力减少,从而影响同传效果。有关同声传译中数字信息的研究屈指可数。该研究以数字信息为切入点,以同声传译中的加工策略为研究内容,以2013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三者的创新结合,探析数字信息同声传译加工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关联理论和信息处理理论的记忆机制探讨了同声传译的理解过程。用具体会议口译实例来说明译员认知、语言、社交和文化语境与其理解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探讨了信息组织、重复、信息视觉化、信息集中化以及信息联想在促进译员记忆理解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同声传译是集听和分析、短时记忆及译语表达于一体的口译过程。它所涉及到的较高心智和操作技能,都与认知科学密切联系。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同传中的影响因素,包括记忆、背景知识与图式、言语能力,并探讨同传过程中的运作规则,如“基本同步”、解构及“一心三用”规则,希望对同传学习及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Levelt提出的口语“补偿策略类型”为出发点,并参考了Petite提出的相关修改意见,对英汉现场同声传译中的补偿机制及补偿策略运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分析支持了Jones、Petite的观点,即同声传译补偿策略的运用并不仅仅局限于“纠正错误”。事实上,同声传译补偿策略的运用往往是同传译员根据原语输入、译语输出、个人表达需要等具体情况做出的选择,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同传译员对口译质量的时时监控,也反映了同传译员对译语贴切性和关联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交替传译是口译的一种方式,是一个理解、分析和复述的过程,它遵循正确、迅速、易懂的口译原则。在越汉交替传译中,往往存在对越南语的听辨与理解跟不上、短时记忆的信息容易遗忘、笔记方法困难、被"卡"在词汇量或生词上以及心理紧张等问题。通过提高对越南语的听辨理解能力、及时扩充越语汉语新词汇量、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对越南各方面知识的储备、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法来应对这些问题,为越汉译员提供一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汉俄同声传译中的言语信息省略策略,以CCTV玉树赈灾节目汉俄同声传译为例,通过对同声传译的源语和译入语的逐词逐句对照分析,提出了在汉俄语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主要采用以下策略:省略源语不准确的言语信息、脱离主题的言语信息、修饰语表示的言语信息、次要的言语信息和重复或叠加的言语信息,为汉俄语同声传译过程中省略策略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拟用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和Goldinger的范例表征理论,分析语块在同声传译语流听辨和言语理解中的作用。同声传译时,译员要同时进行言语听辨、理解、产出、监控等多重任务,这种特性决定译员要合理分配大脑的有限认知资源,以保证口译的顺利进行。语块是集语法、语用于一体,能"整存整取"的一个独立单位,能表达已"整合"的整体概念,其成分主要起到一个"触发"概念结构的作用。语块可以提高译员语流听辨和言语理解的速度,自发程度和与语境匹配关系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9.
象征英语能力金字塔塔尖的同声传译,在人们的心目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令众多学子仰慕。可喜的是,我本人多次以同声传译的身份参加重大国际科技交流会议,陪同过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老总接受上海卫视的采访。因此,我本人的学习体会和经历或许可以成为许多高级口译学员好奇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同声传译中,译员常常要面对语速快、信息密度高的各类演讲,对译员的处理能力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同声传译的目标识将讲话人的信息完整、准确地传达给听众。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理解的是译员的理解过程是一种累积动态分析。基于此可以采取相应地同声传译的压缩策略,以保证讲话人要表达的目的能够得到有效地传达,保证同声传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