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娱乐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但在多样化和大众化的娱乐时代,电视娱乐节目无疑是"娱乐"典范。与一般社会娱乐不同,电视娱乐节目是以仪式化的形式,以竞赛、征服为叙事模式,以大众参与互动的方式而成为电视中最有影响力的节目形态。电视娱乐节目在借用仪式和特定的叙事模式来传达意识形态的同时,巧妙地将意识形态与娱乐化的元素融合到一起,这样的意识形态策略也为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技术环境便利性下电视娱乐节目表现出生产巨量化、嘉宾大众化、主持亲民化、内容通俗化等现象,从精英模式向平民化发展;电视娱乐节目的这种发展走向深受西方民粹主义思想和娱乐主义的影响,同时技术革新在电视娱乐节目平民化发展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要警惕平民化特性带来庸俗化、技术至上主义对电视娱乐节目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大众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论述在大众文化影响下的电视娱乐节目。在大众文化时代,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具有娱乐化、商业化和大众化等特点。同时,对大众文化时代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娱乐文化的发展来看,“中国娱乐精神”之本质离不开“寓教于乐”.“寓教于乐”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教”的内容与“乐”的形式随时代的变迁,会具有新的内涵.当前,“寓教于乐”之“教”的内容应是符合民族生存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助于新时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确立的思想.“寓教于乐”是娱乐节目中“教”“乐”比的平衡统一,偏“教化”或偏“娱乐”是对“教乐比”的失度把握.追求娱乐节目中“教”与“乐”的有机融合,使之处于适当的比例,当是我们把握并判定作品“寓教于乐”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国内电视受众注意力资源的稀缺,以及在中国电视产业转型过程中,媒介品牌价值的日益提升,国内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加速品牌经营的趋势,也日益明晰。国内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结合现实国情、传媒政策、管理体制、传播观念等元素,率先强化了节目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品牌意识,展开节目运作的品牌竞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具体分析土家族传统体育在电视体育娱乐节目中构建的优势与机遇、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在电视体育娱乐节目中设置土家族传统体育的对策与建议,希望土家族传统体育可以通过电视媒体广泛的传播作用得到推广,以促进土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爱记歌词"是浙江卫视从2007年开始播出的一档电视娱乐节目。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我爱记歌词"活动,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爱记歌词"活动的开展以专题形式为宜,既要体现"寓教于乐",更要...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现代女性体育娱乐节目的世俗化和商品化倾向进行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娱乐节目过度追求感官刺激,在体育娱乐节目中把女性身体符号化、商品化。其动因在于社会文化规训下的角色期许、男权文化的影响,以及女性身体功用化。女性体育娱乐节目世俗化和商品化对我国受众和媒体公信度产生负面影响,矫治策略在于电视管理部门要加强制度管理,制定严格的体育娱乐节目播出标准,提高体育娱乐节目质量,做到有度有节。  相似文献   

9.
从多年前媒体选择娱乐报道来满足受众需求的传播环境,到今天媒体制造娱乐话题供人们消费,我们看到传统电视娱乐节目与网络制造的结合更为紧密,这带来了对传媒发展新的思考。文章结合信息环境化的相关理论,分析电视娱乐节目与层出不穷的网络制造之间资源共享对受众认知及行为的影响,并对两种媒体的结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近几年来,娱乐节目异军突起,但娱乐节目之间相互“抄袭”的势头令人感到担忧,沪上电视娱乐节目日益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便是最有力的佐证。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为特征的海派文化在沪上娱乐节目的创作中难觅踪影,一向以“注重变通和创新”著称的上海,其鲜明的城市品格和地域特色在沪上娱乐节目中也逐渐消隐。当下,身体符号的非理性传播不断挤兑着娱乐节目对人们精神层面上的文化消费,也让娱乐节目自身陷入了模仿的困境,身体成为炫耀的资本和令人艳羡的对象,电视画面上不断放大的身体符号在成为“力比多转移”的平台之后,也在刺激着人们内在欲望需求的进一步膨胀。因此,如何唤醒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意识,如何强化娱乐节目的身份指征,怎样处理身体、娱乐、欲望、精神和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该如何在商业文化中以理性的审美态度重塑娱乐节目是当下电视人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中 ,有一对在美学性质上成分两极 ,即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与日常性的游戏娱乐节目。对于春节联欢晚会 ,它是从属于传统理性主义范畴之下的“美感文艺”的典范 ,而对于游戏娱乐节目 ,它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后现代思潮影响的非理性的“快感文艺”。文章从艺术生产方式、美学理想与原则、以及审美效果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分析区别 ,从中挖掘在电视文艺领域对当代中国人精神发展积极有利的因素 ,警惕和防止有害的方面 ,从而建构健康向上的当代文化——心理意识。  相似文献   

12.
“平民造星”娱乐节目近来在电视媒体热播,由此迎来电视娱乐产业新时代。文章理性地审视了各类节目的特点,从参与者、媒体、观众三个角度出发,指出了“平民造星”娱乐节目风潮所引发的不良社会综合症。  相似文献   

13.
帅澜 《社区》2012,(5):53
闲来无事看看电视,是男女老幼都少不了的"娱乐节目"。可你是否留意,自己在电视机前是怎样的人呢?其实,电视机前的一举一动,或许就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有的人看电视时,精神总是高度集中、专心致志,很难被其他事情打扰。一般来说,这种人通常办事比较认真,一旦开始一件事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而且心思比较  相似文献   

14.
电视作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传媒之一,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对当今的儿童具有极大的"魔力"。据央视—索福瑞研究数据表明,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时间里,儿童接触电视的时间长达5 000多小时,远远超过他们学过的任何一门课程的时间。因此,儿童节目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极为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目前,儿童教育电视节目需要深刻探究的问题是如何做到节目的"寓教于乐",并真正以儿童的视角进行节目的创作,即"儿童本位"。  相似文献   

15.
锦学 《老友》2008,(2):43-43
近几年来,一打开电视总能看到像"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等各式各样的选秀娱乐节目,四周充斥我们视听的也多是迎合年轻人的另类、超个性的劲歌快舞,这让我这个年过七旬的老朽或多或少会避而远之,更别说产生共鸣。因而我每每看到屏幕里的"选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文化在消费社会中的新形态和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的形成,使得电视的消费功能特别是娱乐功能得到凸显和强化,电视节目出现泛娱乐化倾向:电视剧、新闻节目表现出轻松、娱乐的风格,游戏节目、益智竞猜类等新的节目形态开始出现。满足观众的娱乐、消遣需要,已经成为所有电视节目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娱乐节目的方兴未艾,是有深刻的社会心理基础和哲学根基的。追求感官娱乐,追求感性的释放,是当代人在长期的"理性逻各斯主义"的统治下,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存境遇下的必然追求。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追求快乐和享受是人类的本性。通过收看电视娱乐节目获得人性的舒张和生活的自我调节,是当代人关注"享受"的重要内容。电视节目除了传播信息以外,正充分发掘具有快感意义的资源,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生理欲望成为他们选择素材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7.
声势浩大的选秀节目一度掀起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选秀节目的成功,源于其平民化娱乐的创新导向契合了当下大众娱乐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然而,选秀节目在经历了人们对它的热捧、追逐到质疑、非议之后,其发展终因主管部门的"规范"走入窘境。选秀节目的成功,称得上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的可贵突破,但是它的滥办乱播,却破坏了媒体谋求节目创新与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间的和谐与平衡,扰乱了正常的电视生态格局,损害了电视媒体的公信力。选秀节目由热播到"限办"的命运告诉人们,电视娱乐节目不断追求创新是必要的,但这种创新应该建立在不背离媒体社会责任的导向前提下,必须注意寻求节目创新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讲求健康,注重品格。  相似文献   

18.
以《天天向上》这一娱乐节目为典型,通过其中的例证具体分析了电视语言类节目中语码转换形式,比如普通话与方言的转换,汉语与外语的转换,正式与非正式语言之间的转换。进而解析娱乐节目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社会意义,以期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视媒介技术和电视文化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现在电视观众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已由"今日的消息今日报道"转向了"现在的消息现在播报"。从目前的主要新闻媒体和各大电视台最近几年的发展实践来看,电视直播节目越来越多,不管是娱乐节目还是访谈节目、晚会,都说明了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电视新闻也只有实现了直播也才能更加符合观众对信息的需求。本文针对中国电视新闻直播的趋势,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浅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夏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在国内掀起了收视热潮,同时也成为微博传播热点,并由此形成了“电视+微博”的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典型传播样态.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对这种传播样态的观察、分析,探讨微博时代电视娱乐节目新的传播特征,为今后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传播发展提供相应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