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部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农村沼气户已推广1540万户,使6000万农民受益。在示范作用带动下,农村沼气已开发出多种富民生态农业模式,缓解了农村能源问题,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至30年代华洋义赈会农村合作运动的实质,是通过合作社把农民集结为信用团体单位,减少借贷的交易费用,从而把现代银行和国家金融机构吸引到农村的金融活动中来,形成以金融为切入点改良农民经济的模式。这场运动对农村经济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但由于借贷的条件所限,义赈会的资金主要为条件相对优越的农民所利用,导致了合作贷款的中农化。当合作社模式被国家政权推广为主要的农业政策时,现代农业金融制度产生了根本的困窘:国家有责任却没有能力向全部农民放贷,无法避免贷款的广义中农化,导致了合作运动最终在中国消失。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倡导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将农业合作化作为发展农业经济、改造农村社会的有效路径。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主张通过集体化和工业化来不断丰富农业合作化的具体内涵,以全新形式的农业合作化作为探索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从历史维度考察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发展历程与演变逻辑,对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和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民政府基于摆脱经济困境、铲除中共革命根源和作为遗嘱执行人践诺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为农民提供一定数量的低息借贷,基本保证了抗战时期军民粮食供应。国民政府农村合作金融主要是通过农村信用社来实现的,并最终形成其在治理结构、业务组织和产权(资金)构成方面的内部治理特征。国民政府将合作运动奉为国策,制定一系列政策法律、成立相关管理机构、建立合作金融体系,促进合作运动的规范化发展。尽管和西方合作金融相比,国民政府时期农村合作金融存在为特权阶层所操控利用等诸多弊端,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借贷格局,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受中国经济强村所走的社区集体经济企业化发展之路的启发,针对中国现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的缺陷,提出了在发达农村通过管理公司化联合农户的构想。认为乡村公司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收益,使农村基础公共产品的受益对象明确化,有利于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和维护,进一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业吸引人才和“更多的资金来源和投入”,有利于改变政府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分的状况。并对乡村公司的机构设置及其建立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现以农业大省安徽为主,结合其他几个农业大省情况讨论农民增收的问题。安徽这一两年围绕农民增收,主要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组织实施农产品流通、品牌和农业产业化工程;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稳定和扩大农村劳务输出等等),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农民改入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的好势头。2001年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圆,同比增长4.4%,农民收入开始走出1997年以来持续4年增幅下降的低谷。  相似文献   

7.
反垄断法第56条是我国农业反垄断豁免的法律根据。从该条保护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立法目的解释,农业生产者是在农业领域(大农业),直接从事农产品(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的农民、农业企业及其他组织。农村经济组织是"农民依法自愿联合组成,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据民有民管民受益原则,为其成员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合作性经济组织。"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和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改变我国农村贫穷落后的状况,毛泽东对国内农业的地位、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这对于加强农村工作,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民间借贷发展迅猛,但民间借贷的身份地位、诚信、交易秩序、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规范民间借贷,需要政府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民间借贷;全面加强农村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对农民进行诚信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规范农村民间借贷行为,同时要在实践中探索一套应对农村民间借贷的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思想。本文全面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 ,并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 ,阐明了邓小平这一思想对当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发展农村经济 ,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世纪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借贷市场势在必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农民增加投入、扩大再生产比较大的制约因素。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大银行收缩战线,撤并了一些县及县以下的网点,农村贷款渠道越来越窄。由于正规金融部门农业信贷数量不足以及农民贷款难等问题,一些地方民间借贷市场应运而生。虽然国家一直加强金融市场监管,不断加大打击非法金融的力度,但民间借贷一直挥之不去,个别地方甚至愈演愈烈,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是一个历史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从历史上说 ,我国农业生产多年来处于结构不合理状态。新中国成立之前 ,农业基本上是沿袭世代的传统耕作种植方式。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几次大的政治运动的影响 ,农业和农村经济没有多少改观 ,虽然搞了多年水利基本建设 ,但对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并没有引起重视。改革开放 2 0年来 ,农业和农村经济有发展、有进步、有提高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从现实上看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之后 ,农业的发展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 ,农业由解…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个体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是当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我国农村融资的两大主要途径是正规金融借贷和民间借贷。本文阐述了各自的特点及目前在支农中的地位和运作情况,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融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改善我国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和融资环境、规范民间借贷市场,进而解决困扰我国农村发展的资金问题,保障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国江西农村的民间借贷与农村经济的破产、农民生活的困顿相伴而生。各方调查共同表明,民国时期江西农村的民间借贷始终以生存为主要目的,很少用于生产或商业投资,属于低水平的金融流通方式。然而,这种以高利贷为特色的传统借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村生产关系,田地转让、买卖陷入一种不正常的运行轨道中。  相似文献   

15.
试论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我国农村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指出“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以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出农业为前提,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各个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反映农村产业结构合理性的主要标志,也是实现在2020年浙江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的关键之一。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浙江农村经济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在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各种比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浙江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轻重关系已由1980年很不合理的"一、二、三型"转变为目前较为合理的"二、一、三型"。但是随着浙江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一系列涉及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由于天灾频发、军阀混战、内外压迫等原因,农村民穷财尽,金融衰竭,高利贷盛行。陕西农村高利贷存在的主要形式有借钱还钱、借钱还粮、借粮还粮、预卖及预押、土地抵押、典当和借农具等。其特点是借贷利率高,借贷周期短,农民借贷来源主要是私人借贷。高利贷的猖獗与农村经济的破产互为因果,为挽救濒于崩溃的农村,民国陕西政府曾积极治理高利贷,除严令禁止外,还发展新式金融事业,如建立现代银行、成立合作社、设立农仓和金库。这些措施对于当今愈演愈烈的高利贷的控制和治理,仍具有可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农村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是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经营体制继续创新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结合绵阳农村的实际,提出了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农民问题为核心的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 农民、农业及农村问题同可持 续发展问题是涉及现阶段全国约9亿农村人口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如果我国能成功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不仅有可能按照预期目标实现以山川秀美为基础的现代化,而且也将给全球环境建设及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农民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问题、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当前全国约9亿农村人口中,农民综合素质将取决于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与农民问题的角度分析,它既是一个经济与政治的问题,又是一个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在经济方面,我国农民现实的收入水平同广义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解决农民问题,曾积极领导浙江萧山、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在国民革命运动中,又领导农民掀起以两湖为中心的中国农村革命,并在政策和策略上予以正确的指导。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乃至以后的一系列斗争,终于彻底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要彻底解决农民问题,尚需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