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外报道对于正确传达中国声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外报道的英译不同于单纯的汉译英,其翻译更注重传播效果。对外报道英译的有效策略是在政治内涵、文化内涵、语言表达等方面追求译语与源语的最佳关联,从而保证对外报道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摘要]我国进入灾难频发期,媒体也随之出现灾难报道的热传播,这样更好地满足了受众对于灾难事件的信息知情权。但是灾难报道不应该仅局限于抗灾、救灾活动,应该从生态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叙事学等多维视角拓展报道空间。当然,提高报道质量和报道空间,还需要更多相关思考,比如灾难报道的情感把握,灾难报道的报道伦理、不同群体的心理看护等都值得深入思考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会议报道是各类媒体发布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存在着"远"、"死"、"浅"、"滥"的问题。可从多元信息发布、确定主体受者、选择传播内容、创新报道形式4个方面加以改进,让会议新闻报出"彩"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电视重大报道凸显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是当今时代无法破解的悖论,但追根溯源,可以找到悖论的根基;从电视对灾难报道、危机报道和盛会报道三个场域着眼,我们可以看到,在灾难报道中诉求人文精神,报道中就没有宏大与细节之争,在危机报道中回归精英主义,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之矛盾也迎刃而解,所谓"点名"或"不点名"实为无谓之争;在盛会报道中树立"理性民族观",平衡"兜售民族"与"融合世界",二者将在传播活动中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5.
典型人物报道在中国新闻传播中独树一帜,一直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回溯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历程,它走过了萌芽起始阶段、繁荣鼎盛阶段、畸变扭曲阶段,如今它又步入变革创新阶段,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运用文献分析方法,以延安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为背景,对中国媒体(主要指报纸)不同时期的典型人物报道进行重点解读,通过分析代表性典型人物报道的文本特征,探寻报道文本与媒介生态的相关性,进而透视典型人物报道的演进历程、典型形象的变迁脉络,以及典型人物报道策略与传播技巧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6.
"奇观"是美国传媒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从法国学者盖·德堡那里借用并转化的一个概念,用以指称"形象增值""视觉主导"的时代特征。政治传播的目标是制造同意,达成社会共识。在我国的政治传播领域,全国"两会"报道是新型主流媒体通过媒体融合创新传播实践的重要场域。通过对新型主流媒体2019年全国"两会""爆款"产品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传播转型过程中,新型主流媒体普遍采用了奇观化呈现和情感化叙事的策略,冀图借此改变过往姿态僵硬、语态生硬、载体技术落后等弊病,从而在政治传播中达到有效传播,形成共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信息分析的视角重新审视通讯的报道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闻信息传播的视角,阐释了主次分析法的要点与功用,用主次分析法具体分析了通讯的报道特点,让通讯的报道特点更加明晰,对增强通讯的信息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关于“三农”问题的战略性决策,对新时代涉农报道提出了新要求。以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的涉农报道为研究样本,发现当前涉农报道在议题与话语方面不断创新,表现在:注重乡村经济发展,聚焦农业转型和农业现代化;注重报道乡村文化建设,真实客观全面反映乡村社会文明;注重报道乡村现代化治理,推动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建设。同时,现有涉农报道也存在一些不足,表现为:经济发展报道与生态建设报道比例失衡;边缘群体成为涉农报道中被遮蔽的主体;报道呈现形式较为单一等。基于此,未来涉农报道应在全面性和建设性上下功夫:平衡乡村振兴战略五大内涵议题、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呈现乡村人和事、建构城乡互哺的传播关系,做好建设性涉农报道、为破解乡村发展困局助力。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中医药使用合法,但进一步传播依然面临重重挑战。通过梳理近十年澳大利亚主流媒体涉及中医药内容的电视报道,明晰媒体关注点,管窥澳洲中医药使用状况,并对媒体强调研究数据、借助现代医学语言开展描述、对立性呈现正负面评论等叙事倾向进行分析,揭示媒体所暗含的科学化中医倾向,期待中医界在国际传播中与媒体加强互动,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我国调查性报道的倾向性、独立性、故事性等,认为与西方调查性报道相比,中国的调查性报道倾向性更突出,取材范围更广阔,传播机构相对独立,叙事方法更具表现力;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要想保持活力,必须与时俱进,增强整合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齐顺利 《国际论坛》2012,(4):74-78,81
马来西亚建国以来一直被民族建构的问题所困扰。巫统作为马来西亚最重要的执政党,主要依靠公民权和族群政党联盟对马来西亚进行政治整合。以出生地为原则的公民权有助于华人认同马来西亚,精英合作下的族群政党联盟也有益于社会稳定,但二者均强化了人们的族群意识,使人们倾向用族群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不利于族群间的融合和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新闻英语的基本语言特点,讨论了跨文化交际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并以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试图解决新闻英语汉译中所遇到的问题.英语新闻的翻译除了要遵循一般英译汉的原则,在进行基本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种语言的转化之外,还应注意到新闻英语自身的一些特点,做到在形式上更贴近新闻的语言语体表达特点,在表达效果方面体现出新闻的简洁、严谨.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信仰的国家,在这个特殊的国度,华人的宗教信仰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马来西亚,华人的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复杂、实用主义、包容性与开放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议程设置”是美国传播学者提出的理论假设,它提示人们,媒介议题直接影响受众议题。地方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如何报道十九大这一重大政治事件对基层群众对于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和贯彻执行影响颇大。本文从议程设置理论的角度对《商洛日报》近30期报纸中关于十九大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洛日报》关于十九大的报道体现出提前铺垫进行议程导入、全程跟踪报道进行议程循环、深度解读精神进行议程深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机制:党内政治传播、党外政治传播与国际政治传播。党内政治传播机制是由会议制度、报告制度和学习制度构成的;党外政治传播机制是通过政府主导、民主党派协同、人民团体配合、主流媒体导向运转的;国际政治传播机制是通过专门机构定向、社会团体沟通、专业媒体中介运作的。  相似文献   

16.
政治沟通是政治系统赖以存在与运行的基本前提和不可缺少的要素。社会转型对政治沟通的巨大需求与政治沟通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政治沟通发展的困境。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沟通制度建设和公民政治社会化教育,是超越社会转型期政治沟通困境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自1932年至今,泰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经历了五次大的机遇,也遭受了一系列军事政变的挫折;致使泰国的政治发展既没有像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那样建立起稳固的威权体制,也没有像菲律宾和印尼那样在民主化之后建立起稳定的民主政体,而是在动荡和军事政变中像钟摆一样在军事威权、半民主和民主政体之间来回摇摆。造成这种独特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原因主要在于泰国的政治发展形成了对军事政变的路径依赖、没有构建起现代的官僚体系、统治精英之间相互分裂与斗争、民主的支持力量软弱而不稳定。泰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无法摆脱目前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要建立稳固的民主政治,泰国必须培养强大的民主文化。  相似文献   

18.
政治沟通理论及其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沟通现象由来已久,但对于政治沟通的学术研究却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才出现和兴起.政治沟通理论的研究发展经历了"一元—二元—一元"的过程.目前,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政治沟通理论是由卡尔·多伊奇创立发展起来的.实际上,这个发展路径限制了政治沟通理论的发展,现有的"一元"政治沟通理论是难以满足中国政治沟通研究需求的.对已有的政治沟通理论进行梳理概述有利于日后对中国政治沟通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传播确定了两个前提: 传播的理论必须是科学的、真正无产阶级性质的;这种传播的成功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变化相联系。政治传播者需要具备四方面素养: 智慧、思想、风格、知识。政治传播的主要目的在于影响还没有卷入运动的广大群众。政治传播中的传播者本身,是最重要的媒体。政治传播者要具有持久的政治传播毅力,不为一时一地的成功或失败所左右。传播目的正当,手段也必须正当。  相似文献   

20.
群体人际互动理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功能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情感表达、认知交流、感染教育、引导控制及激励凝聚等功能.用群体人际互动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功能拓展就是要以合作为目标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表达交流,以冲突为手段调节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控制导引,以暗示、模仿、感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激励水平.因此,要建立群体良性互动秩序营造沟通功能拓展环境,创新群体互动教学方式搭建沟通功能拓展平台,运用人际关系规律建立沟通功能拓展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