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刑事诉讼的效率价值谈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效率是司法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适用正是体现了这一价值取向。但反思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存在的一些问题 ,需要以最低公正标准予以完善 ,以促进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民事简易程序过于简单的立法设计,不利于两便精神与诉讼经济原则。因此除坚持《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外,应以公正与效率、方便诉讼与合法原则为理念对现行简易程序进行创新。规范化的简易程序应设计为:审判组织专职化;适用范围标准双重化———以诉讼标的额与案件性质为标准;开启网上远程立案新形式;增设庭前调解制度;延长审理期限;加设二审程序及独任审判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刑事简易程序应包括公正和效率两种价值取向 ,这两种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并指出必须要协调两种价值的对立 ,追求它们的统一 ,才能让公正与效率获得合理的平衡 ,也才能使刑事简易程序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民事简易程序作为一种简便、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具有诉讼成本低、审理期限短、诉讼方式便捷等优势,在我国民事审判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现有的民事简易程序的弊端也不断凸显,影响了民事简易程序价值的实现。改革和完善民事简易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将“四诊合参”的中医学思想运用到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法庭调解三个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诉讼活动中,使之有机结合,能够真正实现简易程序的价值功能——诉讼效益与诉讼公正,并使“四诊合参”在法律的语境中得到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正与效率并举的司法观念的深入人心,民事简易程序的改革成为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虽已在立法中规定了民事诉讼简易程序,但是现行民事简易程序仍存在若干问题应对其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问题目前已成为法学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从简易程序中的起诉传唤方式、法庭审判程序、审判期限、判决书制作、调解和解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仔细探讨,同时从简易程序的定位、简易程序的特殊性、简易程序的价值取向三方面对民事简易程序相对独立性特征进行研究,以确定民事简易程序的地位,使我们能够加深对民事简易程序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民事审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简易程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虽已在立法中规定了民事诉讼简易程序 ,但从实践来看并未收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 :一是没有给予简易程序以科学的界定 ,二是其理念及价值的错误定位。本文试从这两方面入手 ,对简易程序进行多样化界定 ,以经济分析法学派的视角在成本与收入的衡量、公正与效率的博弈、交换与冲突的抉择三方面论证简易程序的理念及价值 ,并构建我国简易程序改革及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28日,中国最高立法机关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其中对再审程序进行的一系列重大修改,可以极大地改变民事诉讼法修改前由于民事再审程序的滥用而造成的裁判效力不稳定的弊病,增强民事判决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体现了立法者以维护生效裁判权威、监督纠正裁判不公与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宗旨,努力在判决的既判力和个案公正、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之间进行平衡的司法理念。为保障和方便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保证诉讼公正,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第一审民事诉讼案件适用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一般依据原告起诉时的诉讼标的金额或价额,或依据民事案件的性质由法院裁量。为维护诉讼程序的安定性,经法院决定适用何种程序后,一般不允许任意转换程序。但诉讼程序是为诉讼案件服务的,诉讼程序的每一项形式规则,都应当与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这两大基本价值联系起来。当事人基于其程序主体地位,合意选择将民事案件由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改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人民法院在兼顾程序安定性等要求、在程序转换不致迟延诉讼的情况下,允许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转换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符合民事诉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角度看,诉对当事人的价值有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之分,其产生基础在于与之相对应的财产中心正义观和主体中心正义观.当事人之诉除了追求实体价值之外,还注重追求程序价值.对此,在民事诉讼法改革的道路上,应当以诉的价值为一个独立视角,紧密关注诉对当事人的价值如何实现的问题,谨慎设计对诉的处理程序,并在法律制度上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代位权诉讼的特殊性,代位权诉讼中的程序设置不仅决定着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其他诉讼参与人乃至诉讼以外的利益相关人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如何寻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科学预置代位权诉讼程序,对于切实保障代位权诉讼中的各方利益至关重要。我国《合同法》有关代位权诉讼中的程序设置虽有一定的现实性与合理性,但存在明显的不足和亟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确立,标志着人民法院民事司法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却未引起民事诉讼法学界的关注.笼统地说“调解优先”并不科学,应从案件性质、发生地域、诉讼程序和法院审级等方面进行细化分析.“调解优先”的司法政策容易导致对不顾当事人意愿强制调解的担心,必须采用以当事人对席的方式进行调解,调解方案应依照预测的判决提出等有效的程序保障手段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4.
略论民事案件的程序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民事案件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转换,目前中国的立法现状主要表现为简单笼统、缺乏明确完备的法律规则;而与之相对应的司法实践更呈现出纷乱杂陈的混乱状态,界限不仅被模糊,甚至出现同构化趋势,提高诉讼成本、浪费审判资源、匮缺司法公正。针对这些程序错位、效率低下、公正缺失等弊端问题,解决的途径在于: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程序设置必须多元化;严格程序转换的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15.
审理期限是国家司法审判机关审理案件必须遵守的法定期限,是司法公正的有力保障。涉外民事案件的审理没有规定审理期限,降低了司法效率,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应当参照适用国内民事案件或涉外仲裁的审理期限。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历经变迁,其价值取向经历了从“公平优先”到“效率优先”再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变化,这对满足特定历史时期的客观需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倡导法治,弘扬民权的现代社会,这些价值取向所带来的弊端已不断显露出来。我国现代城市房屋拆迁应当具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民权优先”、“民生为本”、“克减公权”等法律价值取向和理念,惟此才能对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立法、行政执法、司法救济等起到前瞻性的指导作用,对依法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发挥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政策实施型司法向回应型司法的转型过程中。民事司法结构和模式的转型呼唤程序自治性、程序主体性的制度建构,呼唤程序规则的独立性和经由程序的正当化机制的回归。价值取向和技术特征迥异的各类程序,如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私益诉讼程序与公益诉讼程序、财产诉讼程序与家事诉讼程序等,分类入法,可以满足当事人不同层次的实体权利和程序利益之保护的需要,以程序主义视角和程序利用者视角为导向的程序选择权由此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8.
信息革命的辐射力逐步蔓延在我国民事司法领域,也预示着民事司法体系中的一场革命性变化。信息技术对民事司法体系的技术关怀,迎合了司法的效率化、技术化、精细化等倾向,形塑与培植着现代型民事司法制度。我国民事司法的信息化变革,蕴含了司法便民、司法效率、司法协商、司法公正等价值。面对信息化对现行民事司法体系的冲击,应当在坚持改革的合法性、程序适用的自愿性、灵活性与程序性相结合、兼顾公正与效率等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信息化民事司法模式的启动方式、适用案件范围、审前程序规则、特殊审理规则、庭后工作规则等方面逐步实现信息化民事司法模式运作的制度化与法制化。  相似文献   

19.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主体问题上,我国学界颇有争议.本文认为,无论是从现实角度.还是从理论层面看,从主体角度界定反不正当竞争适用范围存在着难题,合理的做法是排除主体因素而径直以行为角度确定.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以往学者虽一致认为应当取消法院再审的发动权、完善检察院发动的再审、建立由当事人作为唯一启动主体的再审之诉,但对于哪些当事人可以成为提起再审之诉的适格主体,学者们并没有作更加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提起民事再审之诉的适格当事人主体,认为应将提起再审之诉的必要性和实效性作为适格提起主体的考量基础,并探讨了不同情形下再审提起主体所具体包括的当事人,以期对实践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