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北京这个有着特殊的历史传统、特殊的现实环境、特殊的城市定位的城市中进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固然需要体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共性,更为重要的是必须突出北京的特色。由于特有的地位和条件,北京应该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三者并举的前提下,把力量部署在优先发展原始创新和重点发展集成创新上;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宜居城市”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切入点,带动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进而突破实现创新型城市的重点和难点;培育和弘扬与北京特殊城市定位相一致的“北京精神”,建设和发展与北京特殊城市定位相一致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和确立北京市民的创新意识,围绕“北京人文”实现和体现创新。  相似文献   

2.
厦门城市林业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人们开始追求理想的城市模式 ,城市林业应运而生。城市林业是厦门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 ,根据厦门城市发展的特点 ,为其城市林业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定位 ,确定出近期和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 ,为厦门市建设森林城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伦敦国家公园城市建设对我国正开展的生态空间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系统梳理了英国国家公园城市运动的基本内涵,剖析了国家公园城市与国家公园、公园城市的异同.从建设条件、发展历程、追求目标、组织架构、实施路径5个方面全面回顾了伦敦国家公园城市建设的实践历程,指出其本质是自下而上强调全民参与的城市自然保护运动.最后提出了国家公园城市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在价值观念上通过多方路径树立全民自然保护价值观,在定位目标上强调实现野生动物福祉和野性自然环境,在治理体系上自下而上发动全民参与,在活动策划上创造人与自然联结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在野生动物保护优先的理论维度,人与野生动物存在着不可中断、不可逆转、不可割裂的三种善的逻辑:一是生命进化的连续性,二是本质塑造的交互性,三是价值创造的自然性。这三种善的逻辑蕴含了人与野生动物之间既是生命共同体又是发展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的“道”和“义”。野生动物保护优先是遵循人与野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天然关系和善的逻辑、回应生态危机背景下价值观变化的时代选择。在野生动物保护优先的历史维度,近现代野生动物保护经过两个阶段的发展从而实现了三个转变:野生动物的食用从合法转变为非法、从道德转变为不道德;动物保护的重点由家养转变为野生、由野生动物的个体转变为物种及其生态环境;野生动物保护的价值观由人类中心主义转变为“弱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转变为野生动物保护优先奠定了历史前提。在野生动物保护优先的实践维度,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先导的经济社会发展使人类拥有了可以摧毁地球和地球生命的能力,“能而不想”是生态文明最基本的心性要求。由此野生动物保护优先首先要维护野生动物的生命之善,其次必须加紧扭转野生动物生境持续恶化的局面,再次必须加快改变野生动物深陷人类“围城”的状况,最后必须抓住禁食限用、保护优先拐点到来的契机,将野生动物保护优先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战略,贯彻于绿色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尽快建构政府主导的多主体、分类分级分区保护体系,防止把野生动物与畜养动物混为一谈,防止“法不容情”和“道德泛滥”。同时,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价值理念的塑造,加快生态伦理的本土化、体系化建设,从生产生活出发进一步探讨和制定野生动物保护优先的伦理指南,突出人道与自然之道、野生动物之道辩证统一的价值评价,防止把生态伦理、野生动物保护符号化。  相似文献   

5.
城市林业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的角色。城市林业法制建设应当以建设城市生态文明为价值目标,以解决城市雾霾问题为出发点,在我国的法制实践基础上,结合国外先进的城市林业法律制度,确立城市林业理念,理顺城市林业管理体制,扩大公众参与途径,以实现城市林业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世界城市是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力,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目前北京已经初步具备了打造“低碳城市”的经济基础,但仍需要政府、企业与居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建设包括多个方面,林业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徐州市作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城市,有较好的林业建设基础,本文着重从林业建设的角度,研究徐州市林业建设与徐州市城市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8.
城市林业是为城市服务的林业体系.如何改善城市环境发展城市林业,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课题.从城市林业的兴起,城市林业的骨干林种和新方向,生态风景林的设计原理以及关于生态风景林的效益评估等几个方面讨论了新世纪的城市林业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9.
长株潭两型社会林业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两型社会获批给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林业生态建设是目前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两型社会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生态文明。目前该区域局部环境状况恶化、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社会发展不可持续。在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背景下,沿湘江流域和三市结合部布局生态公益林带,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都市生态圈建设,对保护湘江水质、改善区域环境、支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社区》2005,(16):3-3
宜居城市建设不应是“穷人出、富人入”的过程日前,《商务周刊》杂志和零点公司等联合推出了“中国宜居城市排行榜”,宣告上海、大连、北京等为中国十大“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并同时宣布“,在公众看来‘,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等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合生活的最重要指标”。不过,在我看来,单纯根据这套指标评选出来的城市恐怕仅仅是神仙“宜居”的蓬莱仙阁,而并非升斗小民其乐融融的“宜居城市”。说来也巧,同一天的同一家报纸,还刊登了美兰德信息公司就“公众最关心的话题”对北京、沈阳等13个城市的5…  相似文献   

11.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重要理论依据,阐述了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科学高效地运营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传统的以政府运营为主,市场、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不足的城市森林运营体系难以适应当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迫切需要多主体运营体系。当超越一个以上的主体活跃在城市森林运营领域时,就会产生协同的需求,协同是城市森林的多主体参与下的必然选择。因此应构建城市森林多主体协同运营体系。但运营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其内涵与外延,构建其体系,分析影响协同能否发生以及发生何种协同性关系的因素,以使城市森林的运营要素实现协同,达到城市森林的运营目标,实现城市森林的善治成为必需。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规划中应采取的对策:(1)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和城市规划;(2)积极推进城市产业转型;(3)构建城郊绿色网络,大力推进生态建设;(4)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江苏平原林权制度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江苏省林业分布的情况,从农田林网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大力发展城市林业、加强村庄绿化建设等方面探讨了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建设绿色江苏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4.
道路绿化建设是石家庄市道路改造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石家庄市主要街道实地调研考察,对石家庄市主要干道的绿化景观及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进行了设计与规划,以期为石家庄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态势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城市发展已成为贵州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贵州这样的后发展地区来说,关键是要从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本文从经济环境、生态环境、法治环境、居住环境和人文环境五个方面的有机互动出发,研究并分析构建贵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体系,提出贵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三个发展态势与发展道路:低碳经济的工业化道路、绿色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和生态文明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受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化必着力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状况.城市缺水及水质恶化、城市垃圾、大气污染是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解决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法制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应从切实加强环境立法、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全面强化环境法律监督这三个方面来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城镇化速度和规模取得了较大提升。近年来,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青岛,一直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区位优势和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城镇建设过程中,青岛尤其注重城镇建设与生态循环之间的良性互动。既有的城镇化建设实践表明,若要实现积极稳妥的城镇生态化建设目标,必须强化完善城镇建设参与主体的行为约束机制,包括城镇规划生态强化机制、环保科技城镇化应用推广机制、城镇居民观念绿色转型引导机制、城镇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18.
城市森林效益与可持续性研究展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正确认识城市森林的功能和效益 ,探索不同管理措施对城市森林效益的影响 ,对实现城市森林的可持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城市森林对生态环境和生态过程产生的影响及生态和社会效益 ;分析了城市森林可持续性的内涵及特征 ;对城市森林可持续性模式及评价标准、城市森林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归纳分析。在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城市森林是构建城市绿色空间的主体。建设可持续城市森林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林业县域经济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林业十大产业发展兼具优势与特色的典型县(市)开展实地调研,总结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分析目前林业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推动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