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浚(1420——1495年)是中国十五世纪经济思想的卓越代表人物。他的经济思想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有不少观点是很有价值的。他继承了我国历史上优秀思想家的民本思想,在其主要著作《大学衍义补》中,提出和阐发了“重民”、“养民”、“保民”、“爱民”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在这些论述中,贯串着一条鲜明的红线,这就是他的养民、富民思想。这是他整个经济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很珍贵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丘浚的经济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王朝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背景中,丘浚继承与发展了“善因论”,针对现实,提出了自己的经济管理思想及主张:1.以“听民自为”作为管理国民经济的指导思想;2.主张以“配丁田法”管理土地;3.工商管理要适应“民自为市”的要求;4.货币管理要银、钞、钱三币并用,以银为“权”。  相似文献   

3.
孔子道德观的核心是“仁”,即“爱人”。“爱人”的基础是人与人在道德、人格上的平等。因此,孔子主张,在社会管理中执政者要“为政以德”,要爱民、惠民、养民、富民、教民,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这些主张反映了孔子浓厚的民本思想。孔子的这些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朝鲜李朝诗人丁若镛具有强烈的民本思想,主张爱民、养民、治民。在诗歌中,他客观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批判了“三政”害民的罪恶,提出了革除弊政、以仁政牧民的措施。这些批判“三政”制度的诗歌集中体现了其广泛、深刻且相对彻底的民本思想,同时也是其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对清末养民思想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兴农养民作为古代养民思想的沿承,在清末仍然存在,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清末养民重在救贫而非富民,从这个层面上则反映出清末社会的凋敝、民生的艰辛。设厂养民是清末养民思想的亮点,民间与政府对设厂养民主张,达成了共识,这都与晚清洋务运动的兴起及西方科技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
丘浚──市场经济的早期憧憬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经济维护者和封建专制政权是排斥、压制商品经济的。明代思想家丘浚,对此则极力反对,并提出了具有时代前沿性的商品经济的主张:1.扩大商品流通,反对贸易禁制;2.反对官府垄断商品、市场,废罢各“榷”、“场”、“务”,提倡“民自为市”;3.改革货币制度,确定“三币”的地位和关系。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在数十年的革命奋斗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富国养民的经济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富国养民亦是三民主义的归宿。孙中山的富国养民经济思想对今天改革开放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养民和教民问题乃是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针对其先后轻重的关系问题,学者间却各有持论,不一而足。本文取萧公权先生的观念为基本线索,检讨了学者对孔、孟、荀有关养民和教民之先后轻重的相关主张,指出其长短得失,并试图从理论上说明判定教养次序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充分认识到了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认为应该对民众施以宽松的政治,用宽厚的政策来休养人民。为了保障宽以养民目的的实现,王夫之主张要“严以治吏”。本文对王夫之的“严以治吏”的思想做了初步的探讨。首先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其“严以治吏”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思想的进步意义,最后还对其思想的局限做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明代琼州府琼山人丘浚是一奇才,并且从以下四个方面评述:1、由神童到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成为“位极人臣”;2、勤勉读书,学问渊博,笔耕不辍,著作宏富;3、有“仁爱”、“民本”思想的《大学衍义补》是丘浚最重要的著作,最早提出了“劳动价值”的问题;4、垂暮之年,“恐误国家之事”,奏请辞职,回“归田里”。  相似文献   

11.
在明晰为政在人,人必与法兼用的前提下,丘浚对典狱之官提出了三方面的素质要求,即:发自内心之“哀矜”敬狱的主观态度;权势不移,财利不动,置祸福于度外之中正品质;通经明理之道德义士。抛开其历史的局限性,丘浚的论述有裨于当代中国司法队伍素质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循吏是指“奉法循理”之吏,在国家治理中扮演“亦官亦师”的角色,承担着“养民”“教化”和“理讼”三重使命。司法是循吏在国家治理中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一任务广泛体现在“养民”“教化”和“理讼”三项活动之中。循吏司法不仅是理讼的过程,也是教化甚至养民的过程。汉代是中华法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代循吏的司法实践以“无讼”为价值追求,在理讼过程中多以“教化”为具体手段,注重把“国法”和“人情”结合起来,体现出“奉法循理”的风格,以此达到政平讼理的效果,实现以德化民的目的。汉代循吏司法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法律传统,推动了中国古代法律与道德的共同治理,是“德法共治”的国家治理体系建构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为当代国家治理提供了有益的传统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勰法律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的法律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同时继承和吸收了法家的思想成分。在当时各种学派思想相互影响和交融的背景下,在当时各种学派思想相互影响和交融的背景下,他通过对儒法两家关于法律和刑赏的观点以及前人各种法律主张的归纳与阐发,提出了一些带有民本主义因素的主张和具有时代特征的法律观点,如“以民为本,宽法慎刑”、“赏罚严明,赏平罚当”、“多德少刑,养民富民”等,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方孝孺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本,他认为君主最基本的职责是养民,“诚以格君”是君职落实的主要途径,治国的根本法则是“均平”,治国路径应该是仁以施治,“视民如伤”, 推行井田制,藏富于民,重用人才、慎选治国理民之吏。为了更好地保护民众利益,方孝孺主张寓仁于法,寓礼于法,“立法利民”,强调立法的目的是卫民,倡导普法宣传,加强执法,先教后诛,“治人”与“治法”并重。方孝孺的政治主张在建文帝时期获得了很好的实践,缔造了绚烂的盛世局面,不失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落实“以人为本”要求的有益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明代实学之祖丘浚反对理学空谈,注重现实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丘浚提倡写救时济世的明道文章,使明代文风为之一变,并对明代中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进行了全面考察,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文章认为丘浚《大学衍义补》是明代第一部实学集大成之作,其实学思想和务实精神对明代后期及清代的实学家都产生过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尚书》是流传于今最为久远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作为备受儒家推崇的政事元典,《尚书》中蕴含了丰富的“德政”思维,对其管窥蠡测,其明德诚信、立政唯贤、恤民养民的“德政”范式清晰可见。明德诚信是君临天下的内在素养,立政唯贤是政治首脑应有的政治胸襟,恤民养民则是判别是否“德政”的外在要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行政理论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内容,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形态,并在明清之际达到了它近乎顶峰的极限状态,黄宗羲的善治理论就是它在这个阶段的重要代表。黄宗羲视域中的善治在内容及方式上,都延续了儒家传统主流观点。它在内容上首先要求圣王,即唯有圣王才能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所谓善治实际上就是“不忍人之政”;其次它还将善治的具体内容确定为养民与教民,“养民”就是使民足以事父母及畜妻子,养生送死无憾,“教民”就是用圣王学说教育民众,使民衣食住行都合乎礼;再次它还主张治理目的是使民皆“至于至善”和“止于至善”。中国传统行政理论的善治理想在现实中还有强劲的生命力,它既表现为行政的强烈伦理导向,又表现为一种主动作为的积极政府观,还表现为一种彻底的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8.
以实现王道仁政为目标和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在如何认识与处理君民、官民关系问题上,有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思想,即世人所熟知的“民本思想”(或“民本观念”)。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再到汉唐盛世以及明清两朝,历代都不乏民本思想的阐述与主张(思想理论层面)、推行与实践(国家政策层面)。民本思想的内容颇为广泛,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教民、富民、养民等。儒家“民本”思想不等于“民主”思想,但在历史上确实发挥过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丘浚的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代表作《大学衍义补》中:1.学校教育思想,即减、德的育才、造士的思想;2.社会教育思想,即忠君、爱国、爱民的思想;3.丘浚的教育思想既有封建性落后性,又有进步性和积极的作用,应给予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有两个重要的理论渊源:其一是中国历史上“以民为本”的思想,其爱民、惠民、养民、教民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所吸收;其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相信群众,要善于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