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家庭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阵地。在理论前提上,家庭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目的、内容和方式上的契合;在教育的固有功能特性上,家庭教育具有教育范围的广泛性与基础性优势、教育身份的亲和性与权威性优势、教育对策的及时性与针对性优势以及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传承性优势。通过梳理家庭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现实挑战,发现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尚存包括教育理念失衡、教育主体缺位、教育单向传输、教育方法不当在内的各种不足,据此提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家庭教育主阵地的具体举措:传统家庭教育的宽严相济和现代家庭教育的丰富多样相结合;传统家庭教育的以身作则和现代家庭教育的双向滋养相结合;传统家庭教育的因材施教和现代家庭教育的理性认知相结合;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视环境和现代家庭教育“家校社”联动相结合;传统家庭教育的家国情怀教育和现代家庭教育的“五个认同”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日渐融合、趋于一体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走向。认识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探索家庭教育实践的运行机制,研究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已成为广大家庭教育研究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由王国琪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的《现代家庭教育新论》(下文统称《新论》)一书在这方面作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当今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启示是:家庭教育须将礼仪、孝亲教育放在首位;家庭教育须重视忍耐、挫折教育;家庭教育须重视孩子自立、自信品格的培养;政府必须给与家庭教育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借鉴日本PTA经验,积极探索我国家庭、学校、社会合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中国与新加坡同属东亚文化圈,历来都重视家庭教育,但两者效果却大相径庭。新加坡家庭教育重视家庭价值观的培育,继承创新儒家文化,注重家庭中的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拥有全方位的教育联动机制。结合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家庭价值观、儒家文化传承缺失,重智轻德、家庭教育学校化,家庭教育依附于学校教育、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等问题,得出我国的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家庭价值观教育,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创建家长学校,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立体教育网络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携手同步才能搞好.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望子成名成家心切,教育内容偏颇,方式上缺乏民主.家长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积极支持者.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的价值日益彰显,但现实中我国家庭教育往往沦为经验式活动,缺乏科学的指导体系,建构家庭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对其科学指导也就更显迫切性,而家庭教育逐渐由私人领域转向公共领域的趋势也为建构家庭教育评价体系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对婴儿的发展至关重要。经调查发现:在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方面,家长重视早期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但较为忽视婴儿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培养。教育行为方面,家长在认知、健康、社会和情绪情感方面教育得当,但艺术熏陶稍显缺乏,且存在物质条件提供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教育需求与期望方面,家长对早教机构和早教交流平台有较大需求;对子女的学历期望多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基于以上现状,多渠道构建早期教育公益讲座,建设早期教育交流平台以及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是发展城区婴儿家庭教育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创建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可以弥补现代家庭教育资源的缺乏,弥补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德育、智育、能力、信息等方面的不足。学校可依其教育资源组织一支指导家庭教育的师资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社区可以利用管内各个部门、各种人才资源、弥补青少年乃至儿童社会知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三位一体家教模式的目标是共同创造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乃至学习型城市,最终结果是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支柱已逐渐呈现不平衡的状态,家庭教育被弱化,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立法的缺失,缺乏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同时现有零散的法律规定未明确家庭教育权利、义务以及相关法律责任。因此,亟需制定专门的《家庭教育法》,保障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明确家庭教育权利义务及相关法律责任,并以《家庭教育法》为核心,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构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法律系统。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社会传统家庭教育文化功能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缺乏正规学校教育的凉山彝族传统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彝族传统家庭教育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功能,其主要表现为传承和保存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吸收和借鉴异族文化发展本族文化的教育功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试论父母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充当了孩子的主宰、保姆、看守或旁观者角色,而现代家庭教育要求父母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做名副其实的教育型家长。  相似文献   

12.
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充当了孩子的主宰、保姆、看守或旁观者角色,而现代家庭教育要求父母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做名副其实的教育型家长.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于教育事业,并毕生将其作为革命事业的重要内容。其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包含理想教育、情商教育、学习教育三方面。其来源一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与毛氏家族教育思想,二是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和教育实践,三是作为政治家、革命家、战略家、思想家的毛泽东不断赋予教育以新的时代内涵。毛泽东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对传统家庭教育的继承和发展,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日本有着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日本民谚中“三岁之魂,百岁之才”的说法,正是揭示了家庭早期教育的意义。战前的日本是父权制的家庭结构,家庭教育也是以父亲为中心的“忠孝”、“诚实”等内容。战后,日本的家庭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945年11月6日,在战争中解体的文部省社会局恢复伊始,就多次向地方当局发出通知,指出“家庭是教育的场所,父母的自觉教育是确立国民道义的源泉”。1968年3月27日,家庭生活审议会在给首相的报告中也指出,为了培养人才,“要重视并发挥家庭的作用,父母承担的职责”,把家庭教育作为父母的一项重要义务。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日本的家庭教育又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日本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强化家庭教育的功能,在推动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方面进行了若干探索,使日本的家庭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代家庭普遍缺乏家庭教育学的理论指导及有关知识的普及,因此,家庭教育的实践基本上处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盲目状态。当代家庭教育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如不能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将会严重危及我国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危及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整个社会主义大业。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教育问题是人人关心的问题。对青少年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而家庭教育则为首位,父亲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但现代的家庭结构基本都是三元结构。这样的家庭给青少年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但随之也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漏洞。以导致了许多社会学家、教育学家都为之叹气、遥头无不遗憾。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和青少年接触的比较多,从青年人的言行中,发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正是现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究其原因,都是因家庭教育的重心偏移而导致成今天的后果。 首先:这一代人缺乏爱他人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7.
现代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教育方式在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如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发挥家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则是本文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家庭在社会中履行最重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家庭教育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奠基工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望子成龙,盼子成才。可是结果往往不遂人意,甚至事与愿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对家庭教育规律的探索,缺乏对家庭教育原则的研究。 “原则”一词源于拉丁文prinzip,意思是本质、基础。家庭教育原则是根据家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根据家庭教育的目的和家庭教育过程的规律提出来的。是千百万家庭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贯彻家庭教育原则,对于家长端正家庭教育观念,把握家庭教育战略地位,处理家庭教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完善现代家庭教育的方向、环境的优化、内容、方法以及家长自身等各个方面,使家庭教育科学化,为孩子成才,实现其人生价值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现代儿童家庭教育,探索教育方式对亲子关系的影响。资料的收集方式为质性研究深入访谈法,总共访问了两名儿童和两名家长。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父母是影响下一代成长与发展的关键人物。但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忽略,影响了亲子关系。现代家庭教育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是,家长在教育方面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减轻孩子的压力,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