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2009年起在全国10%的县(市)开展新农保试点。2010年6月24日,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的指导意见》(稿),明确了新农保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度模式、筹资方式等重要政策。通过对甘肃兰州市若干农村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新农保的运行方式及试点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推进新农保试点继续良好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参保意愿影响因素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基于对湖南省“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政策了解程度、了解渠道、养老金发放情况、缴费便利程度和农民对新农保能否解决养老的认知等因素对农民参加“新农保”有显著影响.对此,可以从改善宣传方式、调整政策内容、完善配套设施和培养专职“新农保”经办队伍四个方面来切实推进“新农保”工作,以尽早实现“新农保”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样本农民的问卷调查,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农民的养老观念与对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评价的关系。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分为两个层次,即较低层次养老保障能力和较高层次养老保障能力。农民对新农保较低层次养老保障能力的评价呈正态分布,而对新农保较高层次养老保障能力的评价呈偏态分布,即农民相对较认可新农保的较低层次养老保障能力,而不认可新农保的较高层次养老保障能力,新农保仅是有限保障。农民的养老观念对新农保不同层次养老保障能力评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农民的养老观念中影响农民对新农保较低层次养老保障能力评价的变量有社会养老观念、家庭养老观念,而影响农民对新农保较高层次养老保障能力评价的变量有机构养老观念、精神养老观念、社会贡献观念。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快山东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山东省的青岛、烟台等地在建立以财政补贴为主要改革内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试点情况看,新农保制度仍然存在覆盖面低、各地出台的新农保政策差别大、资金来源不稳定、新农保基金投资管理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今后加快新农保制度建设,需要加强对新农保的组织领导,加大对新农保的财政投入力度,需要对新农保制度进行进一步创新,需要建立新农保基金的有效管理与保值增值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农保"保障了亿万农民的养老权益,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基金收入逐年增长,缴费人群持续扩大。与此同时,"新农保"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定额缴费制度中存在不合理因素、各级政府财政补贴分担不合理、"新农保"筹资在村里人工收费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刑事犯罪等等。笔者调研发现:提高"新农保"的待遇水平是构建长效可持续发展筹资机制的关键所在。在"新农保"个人缴费中应采用比例制缴费方式,尽快提高"新农保"的入口补和出口补的待遇,合理分配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国家支付"新农保"60岁以上每人每月55元应该提高到100元,大力拓宽"新农保"资金保值增值的渠道,"新农保"筹资机制实行省级统筹。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在逐步扩大覆盖面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政策满意度。这既关系到新农保制度的运行效果,也关系到新农保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依据全国20省市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对新农保的政策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的政策满意度主要受政策信任程度、政策了解程度及缴费给付水平三个变量的影响,且它们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次序性。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新农保政策满意度的相关政策建议,以实现新农保制度的有效性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农保是我国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风险"而设置的一项重要的惠农政策,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制度设计。充分了解当前新农保的客观运行状况与广大农户的主观认知评价,对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湖北省4县新农保实践调查发现,当前广大农民对新农保的认知整体上处于相对了解、比较理性、保持乐观的状态,绝大多数农民对该政策的实施表示赞同并积极参保,但对补助金额大小、基础养老金发放、政策的稳定性、宣传动员方式等具体实施环节还存在不满或担忧。为此,应当坚持在"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新农保的作用以保证农民最优化的利益实现,科学管理新农保的各项实施环节,增强政策的普惠、福利功能;合理促进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当代农民养老观念的转变;积极拓展新农保的宣传渠道,促进新农保"全覆盖"的实现;灵活规范新农保的制度实施,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劳动力老龄化不断加剧,社会养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新农保作为一项具有普遍性的养老保障制度,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新农保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作为研究出发点,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数据,针对变量选取中出现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岭回归逐步分析法,选取年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土地拥有量等作为控制变量,研究新农保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保参保人群会明显降低其参与农业劳动的概率,但新农保政策对于提高农村人口老年福利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此,建议逐步提高养老金的发放额度,扩大新农保的覆盖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以缓解农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东省即墨市D村进行调研,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将生活方式操作化为可测量的6项指标,计算新农保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值。结果发现:总体上,新农保对农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一般,但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对女性群体的影响要大于对男性群体的影响,而且新农保对女性群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意识层面,对男性群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从生活方式的6项指标来看,在养老观念、生育观念和农民对政府态度方面,新农保对女性群体的影响要大于对男性群体的影响;在代际关系、储蓄与消费和收入方面,新农保对男性群体的影响要大于对女性群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实际调查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理论,可以构建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满意度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校检显示:新农保政策内容、经办服务正向影响参保人满意度,间接影响参保人信任度。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优化经办服务和提高基金管理运营水平,是确保新农保实施效果、推进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阜蒙县新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接机制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已实施老农保的阜蒙县而言,在新农保试点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制度供给和财力支持;也需要广大农民经济承受力的提高;更需要正确处理新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间的衔接、过渡问题。通过建立新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接机制,即养老模式的对接机制、筹资方式的对接机制、经办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机制,实现新老农保的有效对接与平稳过渡,充分利用已有社会保障资源,降低新农保的制度实施成本,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农民养老需求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农保"制度运行机理,建立了个人账户的精算模型,并结合人口寿命分布模型,预测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收支缺口。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比直接在银行储蓄获得的收益更大,新农保值得参保;参保方式多样化,参保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年龄、参保喜好、收入水平以及预期期望可领取的养老金水平来选择开始参保年龄、缴费水平和缴费年限;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存在21%的缺口,不过缺口额占GDP的比例较小,并且增长缓慢,政府将有较充裕的时间对制度进行改进。"新农保"基金缺口产生的原因是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应适时调整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和退休年龄或者将个人账户养老金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来保障新农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进行新农保试点。文章拟在回顾过去20多年的农保制度的同时,分析新农保制度的创新点,并提出对新农保试点及推行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新农保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经过四年的实践,我国新农保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至2012年底,新农保已实现制度全覆盖。同时,国内学者对新农保及其参保者满意度进行了广泛研究:李放、黄阳涛以江苏试点县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发现以银行、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为基础,探讨新农保对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层次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新农保对农民生存型、发展型耐用品消费影响显著,对享受型耐用品消费影响不显著.主要结论:陌生人信任对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比大众信任大,新农保在中、西部地区对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较一致,在东部地区的影响和全国相比情况差异较大.建议:因地制宜发挥新农保对农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扩大农民耐用品消费.  相似文献   

16.
对榆中县6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农户年龄、文化程度、子女个数、年人均收入以及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民参加新农保意愿影响显著;而性别、婚姻状况、如何看待子女赡养、农户类别、选择何种方式养老以及对"捆绑政策"的看法,对农民参加新农保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制定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待遇、淡化家庭养老观念,加大宣传力度,就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推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综合考虑农村“新农保”参保观与消费观,根据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试点区域“新农保”参保对农民消费家用小汽车、电脑、摩托车等耐用品的影响。实证发现,“新农保”对农民消费电脑、摩托车促进作用显著,但对消费家用小汽车作用不显著。相较于超前消费观念,即期消费观念更能促进农民消费耐用品。“新农保”在东部地区的消费促进效应与全国相比差异较大,在中部、西部地区的效应趋同。应根据“新农保”的消费区域促进效应,因时制宜地充分发挥其对促进农民消费耐用品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民耐用品消费等级。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验,但以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并且导致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率较低,因此无法在全国推广。本文以2010年1月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的调查数据②为依据,对"新农保"开展以来在各试点地区的参保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新农保"参保率的因素。本文主要采用spss的相关分析,探讨不同地区影响农民选择参加"新农保"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和运作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正在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改革,对规模巨大的新农保基金进行严格监管和科学运作,可以有效促进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增加农民福利,减轻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从2009年产生到现在的推广都遵循渐进主义的原则,从渐进主义的视角来研究“新农保”,发现这种渐进有稳定性、连续性、风险性小等优点;同时也存在如时间差、保守、对政策的依赖大、保障水平低等缺点,所以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避免这些缺点;可以通过加快政策推行进度、加大财政补助、建立运行监控系统、注重家庭保障等来解决“新农保”这种渐进存在的问题,保证“新农保”可持续的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