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文章借助寓目的第一手文献材料,对"浙派"这一概念的指代对象和历史变迁做了较系统梳理和挖掘,探究作为诗歌流派的"浙派"与文化史上众多"浙派"指代对象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为深入研究浙派诗人群体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文字狱阴影笼罩的雍乾之际,"浙派"中期词人马曰璐的两首词却直接抒写了与文字狱有关的人物和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浙派"中期词人精神面貌的真实状态:洒脱背后隐藏着悲凉。这种悲凉感奠定了"浙派"中期词的基本主题:对抗世俗,朋辈相惜,伤逝悼往。  相似文献   

3.
清代浙派领袖厉鹗一生创作了许多以江南山水为主要题材的诗歌,堪称山水诗人。由于仕途多次受挫以及不谐俗的孤僻个性,厉氏宦情淡薄而转向山水自然,以求得涤荡胸襟、消解苦闷。生活阅历狭窄与气质情趣的孤澹,决定了厉氏偏爱描写清寒、孤寂的山水之境;而逃禅倾向,又使厉氏喜写佛寺山水,以得禅悦之趣。虽然其诗风格欠丰富,又好用僻典替字,但清幽的风格、典雅的文词,使厉氏山水诗于王士、朱彝尊之外自树一帜,并影响到浙派诗人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4.
苏州为清代三大词薮之一,本文以吴翌凤、郭麐、彭兆荪、张埙等为例进行个案剖析,凸显乾嘉时期苏州词坛以"浙派"为主潮的特征,并勾勒其整体构成与祈向。  相似文献   

5.
乾嘉诗人吴锡麒是浙派诗学中后期转关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虽无系统诗学著作,但蔚为大观的诗文题序、尺牍、日记等,均明确地体现了独特的诗学思想。即兼采唐宋,上溯汉魏,摒弃浙派的专宗宋诗;主张性情学问,相辅相成,扭转浙派一味重"学"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6.
乾嘉诗人吴锡麒是浙派中晚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清峭而不秀媚、情韵格律兼长,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后期浙派诗“神骨不俊、气格不高,力量不厚”的弊病,继厉鹗、杭世骏之后再振此派旗鼓。其诗歌在艺术特色上明显地表现出对此前浙派诗风的承袭、新变:汉魏唐宋,共炉而冶,在诗歌宗尚上不拘囿于宋诗;用笔雕琢、隶典自如,对浙派末流的钉饵捋扯既有承袭又有修正;以“清”为宗的诗歌风格和以雅正为纲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7.
在晚清词坛,仍有众多词家遵循浙派词风,浙派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浙派对词坛的影响依然很大。通过考察清代词风的嬗变,应以嘉庆七年为界,将浙西词派分为前后两期。在浙派前期的发展中,康熙十七年和雍正三年是重要的节点,前者标志浙派的形成,后者标志浙派鼎盛期的到来。而在浙派后期的发展过程中,道光十一年与光绪九年均是浙派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前者标志浙派与常派在词学理论上并峙局面的形成,后者标志了浙派在创作上亦进入了衰落期。  相似文献   

8.
清诗浙派以"宗宋"为基本特点,厉鹗作为浙派中期领袖,"宗宋"倾向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学问根柢,以书为诗材;二是语言上避俗生新;三是学南宋小家。他的宗宋是对宋诗美学的进一步肯定,再现了宋诗之美。  相似文献   

9.
《论语》“其N”结构中的“其”大体上都起指代作用,也有的进一步虚化。“其”的功能与具体指代对象都是可以推定的。首先,“其”起指代作用有一定的作用域。作用域则随“其N”在句中的位置及其与谓词的语义关系发生变化。其次,在确定作用域后,“其”的具体指代遵循五大原则:同层原则,整体原则,就近原则,直指原则,同类原则。在作用域与五大原则的制约下,“其N”结构中的每一个“其”的功能与具体指代都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10.
杭州净慈寺烎虚禅师释明中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浙派诗僧的代表,“南屏诗社”重要成员.释明中诗画兼擅,亦长于书法和治印,时人誉为“画禅诗圣”.释明中以“南屏诗社”为基地,与钱陈群、金农、厉鹗、杭世骏、丁敬、梁同书等浙派代表人物的交往及其创作活动,奠定了浙派文学艺术的基础,在清代文学艺术史上应占一席之地.其对当今研究文人诗僧结社与浙派文学艺术创作和繁荣的关系,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廷焯的师友交往,是他后期词学思想转向的重要动因。他由庄棫导引逐步脱离浙派而向常州派靠 拢,对自己以往的创作和清初词坛的创作进行反思,最后走上批评浙派,弘扬常州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浙西词派在乾嘉时期开始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盛世不在,使浙派"醇雅"的审美主张失去了依凭的社会基础,与此同时,浙派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对词体形式、语言的雅化追求,忽略了对词作内容的关注,造成了内容的重复与空洞,浙派词也因此失去了生命力与感染力。与此相应,浙派流弊的具体表现是:性灵不存、用典无度、风格单一。  相似文献   

13.
浙派诗人集群是清代中期具有独特创作个性、人格去向和诗史意义的诗人群体,在清代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诗人群体,其研究状况却与其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相匹配.文章以1911年为界,对浙派诗人集群的研究状况加以梳理和讨论,以期引起学界对于这一诗人群体的研究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论吴之振的诗学观及其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之振是清初诗坛上的重要诗人,也是浙派初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学观念和诗歌创作以宗宋为基本特征,以学苏较为主而转益多师,故能得生香真色之所长,而不染叉牙生硬之弊。晚年于诗宗旨不及,而微露颓唐气象。他和吕留良等人一起选编的《宋诗抄》,对清初诗坛的宗宋之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与黄宗教一起,为浙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特定的人文时空中出现的文学流派必须以宏观的视角来观察其与时代文化氛围、地域人文构成之间的关系,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其诗歌观念、创作特征之渊源所在.因此,在探讨浙派诗歌理念中占中心地位的两个理论观点"清"和"学"与时代文化氛围、与浙地的地域人文特征之间的联系时,也要以宏观的视角,才能对浙派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做出合乎实际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16.
"河湟"这一地理概念,大致经历了汉代构建时期、唐代扩展时期和宋代以后复原时期三个阶段。汉代,随着中原王朝疆土西拓,"河湟"表述得以构建,但早期"河湟"内涵并不清晰;唐代,由于"河湟"地区本身战略地位的变化,"河湟"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其内涵更加的抽象化,指代的地域范围也更加的泛化和模糊;宋代以后,随着"河湟"边防地位的下降,其内涵也趋于向本体回归,最终成为今青海、甘肃两省黄河与湟水交汇区域的普遍代称。  相似文献   

17.
仪克中是清代嘉道年间岭南词坛的著名词人,其《剑光楼词》既充满忧己伤怀的幽怨之音,又不乏悠游山林的闲逸情怀。其词师法姜夔、张炎,醇雅清空,具有鲜明的浙派风味。在嘉道之际岭南词坛开始转向浙派的进程中,仪克中作为当时最负盛名的词人之一,发挥了导夫先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借助"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的理论观点,探讨智顗"一念心"以及"心"作为认识对象的合理性问题,兼论这种认识论方式所具有的时代意义。通过层层分析和推理,考察出"心"作为认识主体与客体的整合是其自我反思方式的必然结果,并为解决现代社会在认识层面上的混乱局面提供新的理论指向。  相似文献   

19.
浙派诗歌理论及其渊源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中期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以重“学”与重“清”为核心建构起了自己流派的诗歌理论,但其诗歌理论并非渊源于学界所常提及的“淅派文艺源头”——黄宗羲与查慎行.而是源于常因“反宋”而被摈之浙派诗歌发展流程之外的朱彝尊。  相似文献   

20.
以"上"和"下"在"V+上/下+N"格式中出现的有关不对称和对称的一个具体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形式不对称、形式对称但意义不对称、形式和意义均对称等现象展开研究,运用"视角"、"凸显"等概念,从语言要素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分析,为"V+上/下+N"格式中"上"、"下"出现的不对称与对称性提出了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