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市民共同享有的基础性公共资源,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承担着服务日常生活、增进社会交往、激发社会活力和促进城市公平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职能,其背后更是映射了城市社会结构发展变迁的基础动力和深层影响,是完善城市空间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的核心内容。基于社会属性思考,城市公共空间扮演着社会形态的物质载体、公共领域以及自由权力的对话场域等多重角色,通过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的交互关系透视,健康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强化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属性,持续促进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双向良性互动,将空间权力向社会回归,以此捍卫城市公平正义,让城市公共空间从分化加剧的发展状态沿着良性发展轨迹走向善治。结合高质量健康城市建设与现代化城市治理目标,在梳理健康城市理念发展脉络与公共空间价值研究的基础上,对公共空间的基本属性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价值取向与治理内涵分别做出阐述,进而以健康城市治理为导向,从规划意识转型、规划体制建设、规划研究拓展3个层面系统论述公共空间规划的具体响应途径,指出结合城市治理内涵开展公共空间规划是高质量健康城市建设的时代所需,是对城市现代化治理目标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理想型构:合作网络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的本质特征是公民社会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独立管理或与政府的合作管理,治理体现了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型关系.城市社区合作网络治理模式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政府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第三部门等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采用一定的手段方式,合作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的运行机制.城市社区合作网络治理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民主政治建设、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模式,更涉及到政府与社会二元结构的调整等.  相似文献   

3.
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事关公众切身利益,体现国家服务效能与治理能力。 基于合作生产理论、公共价值和战略三角模 型间关系,从党建引领视角提出“一核多元”型综合整治合作生产模式。 以北京市 J 社区为例,采用张力分析工具,从使命管 理、政治管理与运营管理层面建构综合整治张力分析模型。 分析发现,党建引领的综合整治合作生产可促进社区合作生产网 络的形成与发展,这对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与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危机让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更加了解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事务、推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多元化价值,但同时也暴露了社会组织存在良性协同体制尚未完全形成、多元协作应急联动问题凸显、高效管理运营能力亟需增强、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风险面前,社会组织要把“危机”变“契机”,就要看到城市危机事件影响下社会组织发展“转机”和改革的“先机”,通过推动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加快社会组织之间的联动协作、增强社会组织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性等途径,来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由于经济性干扰使公共空间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诸如被资本挤压、规划失衡、华而不实等现象,带来了公共空间与人际交往的割裂。健康城市理论主张人与城市要素之间互相支持,建立可持续关系以构建优良的人居环境,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化拓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把握健康城市建设的三个维度,贯彻需求为先、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规划前提,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互联网思维,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并健全公众决策机制,使公共空间真正“源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我国城市化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当代城市问题挑战传统城市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城市管理是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的公共管理 ,它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表现为权力控制、行政命令、制度约束 ,非人性化的管理相当突出。在当代 ,它不仅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的挑战 ,而且承受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压力。告别传统城市管理 ,走向由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部门与私人机构、国家与市民社会互动合作的现代城市治理 ,是人类维持城市发展和满足自身需要的主动选择。由治理而“善治” ,是一种理想的城市管理模式选择 ,是各国城市改革所应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全球公共问题的共同性和不可分割性,要求全球治理主体通过合作的集体行动来治理日趋增多的全球公共问题.在没有世界政府的国际社会中,借助国际制度的作用实现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主要是通过国际组织治理、非政府组织治理和全球合作治理三种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全球公共问题的共同性和不可分割性,要求全球治理主体通过合作的集体行动来治理日趋增多的全球公共问题。在没有世界政府的国际社会中,借助国际制度的作用实现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主要是通过国际组织治理、非政府组织治理和全球合作治理三种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公共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管理热点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政府在公共安全能力建设、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性、市场化的安全防范组织不断壮大,公共安全领域呈现多元主体互动合作的良好态势.但是,当前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并不十分规范,在安全责任意识、安全职能定位、安全治理保障机制等方面仍存在现实问题和制度困境.理念层面,需要培养合作治理共识,加强公共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层面,需要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建立政府与社会互动的治理制度;操作层面,需要落实公共安全的全过程合作监管,实现城市公共安全合作治理的制度化、法制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起,社区成为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重构的重要载体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空间。围绕着"城市社区如何治理以推动社会的发展",理论界与实务界都进行了积极探索。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回顾理论与实践,发现城市社区治理绩效评价存在着社区中行政与自治配置何以最优、政府行动与居民需求何以对接、"碎片化"的实践绩效与学术评价何以整合的现实困惑。基于公共价值的视角反思认为,作为地域型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社区,社区治理的绩效不仅仅是政府自己生产的,而是多元主体合作的产物,必须以反映广大社区居民集体偏好的公共价值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陈家湖社区的街区制改革实践为例,分析从封闭小区到开放街区及基层治理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及其化解之道。小区开放及开放街区建设不仅是小区物理空间的开放,也是社区社会空间、组织空间、权力空间、管理空间和认同空间的重构;不仅涉及到居民生活便利与安全,也涉及到居民的权益和社区的公共产权和治权;不仅需要对社区组织、管理、服务以及资源和权力的重组和创新,也需要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进入了一个时间、空间和社会的三维转型期。在城市转型期,频发的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威胁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并挑战政治治理理念、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城市政府应对转型中的突发公共事件,应该采取如下三个方面的策略:以合作治理策略提升治理理念,以包容他者策略增强治理能力,以有利有节策略改进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加强泉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是建设"和谐大泉州"、改善投资环境、弘扬侨乡文化、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需要。目前,泉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主要存在政策支持不够、资金渠道不畅、高校资源缺位、历史文化融入不够等问题。加强泉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应完善泉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政策与管理,采用政府与企业共建的"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解决资金问题,建立以高校资源为依托的城市公共艺术活动的长效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公众认识,在汲取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比如泉州市东海片区市民广场的公共艺术空间建设,应该通过体现时代特征、活化公共建筑、注重时空脉络、融入地域特色来表现其品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公共管理主体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网络治理理论,对区域公共管理主体间合作关系模式做了初步探索,认为区域公共管理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包括政府间合作和政府与NGO间合作,前者可以采取项目合作、行政专区、城市联盟等方式,后者要注意合理分工、利益平衡、责任共担。  相似文献   

15.
区域公共问题治理与地方政府协作机制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区域公共问题的频繁发生凸显了传统科层制内向型行政和单边行政的治理模式与区域公共问题外部性特点之间的矛盾。这要求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治理。然而实践证明,现有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由于存在效率低下,缺乏制度和法律上的保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公共问题。因而,构建超越地方政府合作基础之上的地方政府协作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协作的制度化建设,法律保障机制建设,责任分担与惩处机制和多中心治理机制建设就成为治理区域公共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广大农村地区是涵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据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条件。受传统宗族观念、家国情怀和邻里互助文化影响,乡村社会中公共空间普遍存在。在基层社会构建公共空间、培育场所精神,需借助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的有机融合,加快乡村治理政策的落实。公共空间培育能够化解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纠纷和难题,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视角,通过因子分析法选取政治包容、社会保障、经济管理、社会公正、政务公开五个方面共计13个指标,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公共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公共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和Shapley Choquet积分,构建公共治理指数测算模型。利用测算模型测算全国30个省会城市的公共治理指数,实证分析测算模型的可行性。运用公共治理指数的理念与测算方法,可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增强,提供建设思路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共理性是有限理性、渐进理性,作为导向制度正义与政策正义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尺度,其核心功能在于塑成权力的合法性与利益的协调性。它表达的是公正理念,倡导的是社会合作,追求的是协商民主,运行的是共赢思维,发展的是公共治理的逻辑。作为公共领域的核心精神,公共理性精神是和谐公共空间成长与良善公共生活营造所必需的一系列精神观念、文化要素与心理习惯。践行公共理性精神,就意味着在公共管理中充分彰显公共价值、以公共的视野和思维逻辑进行治理,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达致公共生活的民主化与效能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逐渐显露,各种类型的公共危机呈现出高发态势。其应对和处置越来越趋于复杂,仅凭政府的力量已难以应对,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有效地化解危机。以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对公共危机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合作的现实基础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加强非政府组织能力建设,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合作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等对策,以实现对公共危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创作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艺术与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发展提高是同步的,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有效的表达了大众情感,发挥了审美资源的共享。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形象的关键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人性化和多样化。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公共艺术已经不仅仅是城市文化的载体,越来越具备满足城市公共空间中多样化需求的综合功能。未来,艺术家在创作中该如何权衡公共艺术价值与公众期待的关系将成为创作公共艺术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