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和谐社会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建立了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和谐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就纵向和横向比较两种情形,分别给出了单指标评价、子目标综合评价、总体综合评价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方法及其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动态量化地反映新农村建设进程,是实施新农村建设宏观战略的基础工作。该文以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涵为根本依据,应用系统科学层次分析法,通过设置预选指标库,专家筛选、农民排序及多次专家论证,并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54项个体指标,构建了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综合指数模型(SCCI),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为例进行了实证应用,结果可为当地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基础上,从陕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目前的发展速度,构造出陕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的目标值.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在客观性、相对独立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文章借鉴相关研究文献和实践研究成果,拟利用一整套评价指标筛选流程来构建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初步构造了一个含有46个指标的新农村预选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主观筛选方法(如专家筛选法)和客观筛选方法(如系统聚类、相关性分析)对评价体系进行筛选,最后利用指标鉴别力分析对筛选后的指标进行鉴别,最终得到了一个含有25个指标的新的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城乡一体化的内涵、要求和特征,建立了具有层次结构的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分别给出了单指标评价、子目标综合评价、总体综合评价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2000-200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出福建省城乡总体发展水平、城乡关联程度、城乡协调程度3个子目标的综合评价值和城乡一体化水平综合评价值,进而提出了加快福建省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保证这项工程的顺利推进,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而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本文综合运用AHP法、熵殖法和1-9标度法为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指标进行赋权。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鉴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与优势,在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具有模糊性,故可以采用基于专家咨询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基本步骤依次是:设定指标权重向量、建立评价指标集、建立评价等级集、构建二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二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一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一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目标层模糊判断矩阵、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价对象所属等级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8.
股市和谐是经济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根据和谐股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从综合性和科学性等原则出发,设置主体关系和谐、利益分配公平、两级市场协调、股价定位合理、市场运行平稳和功能发挥正常等6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27个二级评价指标,构建股市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对股市的和谐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市研究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是一项推动国家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及产品发展的重要工作。技术引进的目标可以分为宏观战略目标和企业具体目标两部分。每个部分又由六个子目标组成,支持这些子目标的有24个指标,形成一个包括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效果的评价科学化、定量化,应用 AHP分析法求出各指标对总目标的权值,并可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评价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效率。本文尝试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效率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定相关指标的权重,对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当今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为背景,首先现实地阐释了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农村社会长期稳定,不仅是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的“双基”工程,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更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与水平的时代任务。然后,围绕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观念、加强乡镇公共组织建设、村级组织建设以及相应的执政能力建设、县乡(镇)村三级管理体制联动整合建设等内容,对如何加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农村社会长期稳定,从理论与实证结合层面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发展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目前一个重大的发展决策,而"新村庄"建设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首要路径,因此已经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新村庄建设"不等同于"新农村建设",更不能仅仅看作是"村容村貌"的改造,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适合人居为宗旨,并要在"村庄"自有特色的基础上,以城镇的生产生活水平为指向,走一条"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也即"新村庄的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理念的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探讨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提出了基于和谐社会理念的新农村概念,并分析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为了考挂和谐农村建设的成果,本文基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构建了评价和谐新农村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简要介绍了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的运用步骤。  相似文献   

14.
独具"城尾乡首"特质的小城镇是促进城乡社会经济交融的平台或基本点,将建设新农村与发展小城镇紧密结合起来是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取向,必将加速农村生产方式的非农化转型与生活方式的城镇化跨越。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靠农民来完成。农民的文化素质、法治意识、劳动技能、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性和农民素质的现状,要求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一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选择正确的途径,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韩国新村运动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整合问题进行分析,并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整合目标,提出了传统乡村规范整合、文化价值整合、现代法律制度整合、乡村社会组织整合等不同的整合机制的建议,以期对提高整个新农村社会的整合程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成渝城乡统筹试验区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其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研究表明:只有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提高农民民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才能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乡村干部的服务意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效率,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的一系列对策建议对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内生动力,是实现城乡统筹、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内在要求。江西和其他中部各省农村居民人均科技投入对收入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生产性物化科技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着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包括构建现代农业关键技术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科技普及推广体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体系、现代农业网络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农村科技支撑体系中的重大作用,促进农民长效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