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英语与其他语种一样存在着形式与意义不一致的语用问题 ,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 :陈述句起疑问句、祈使句作用 ;疑问句起着陈述句、祈使句作用 ;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 ;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由于说话者的目的不同 ,选择的表达方式就不同 ,其语用意义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探讨了语境与交际的关系.重点论述了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在交际模式的指导下如何利用语境,寻找到最佳的关联,推理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具体分析了语境在交际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英语语言的标记性与得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阐释了英语语言的"无标记性"、"有标记性",并结合具体的语境或场合,探讨了英语语言形式针对某一场合的"得体性"问题,认为语言的标记性和得体性是与语境(或场合)及说话意图紧密结合的。某一场合中,说话者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并让听话者准确地知悉说话者的意图,不管是使用标记性形式还是无标记性形式,都是合适的、得体的;如果说话者用有标记的语言形式,准确地表达了其本人的特殊意图,那就是技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小句”为视角,采用“疑问句语用性嬗变理论模型”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以汉英语祈使疑问句为研究对象,从句法层面对其语表形式进行充分的观察、描述和解释,向深层挖掘语里意义,向外层探求语用价值,力求做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以期在祈使疑问句的形式、意义和功能之间找出某种对应关系,对二者的类型进行合理的归纳、分类;对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及衰退进行了验证,挖掘出汉英语祈使疑问句出现的根源并发现二者之间异同.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跨语言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能动获知义句式就是表示人类能动地获取某种认知过程的句式。从语言交际角度来看,能动获知义句式主要有五种语言交际类型,而且不同的交际类型与句子的结构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五种类型分别是:说话者自己获取信息:说话者向听话者传递信息,并让对方通过一定的动作过程后验证此信息;说话者向听话者传递信息,让对方通过一定的动作过程获得更多的信息;说话者让听话者发出某种动作行为,说话者通过此动作过程获得信息;说话者让听话者通过一定的动作传递信息。说话者获得并验证此信息。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中隐性否定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否定是英汉两种语言共同的语言现象。根据形式和意义的不一致,否定可分为显性否定和隐性否定。为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说话者有时会采用隐性否定,既避免伤害听者的面子,又表达了自己的否定意图。英语和汉语会采用不同的隐性否定形式表达否定意义,以达到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英语新闻语篇及物性的批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为工具 ,分析英语新闻语篇里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这些意义会体现在说话者对语篇及物系统的选择过程中 ,而这种过程一般会受到说话者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8.
语用预设的两个基本特点是共知性与合适性,它还有另一个重要特点,即单向性。单向性语用预设的形成原因是说话者提高语言交际效率的需要,说话者对听者背景知识的判断具有不确定性;说话者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理解,说话者带有某种隐含意图等。预设的单向性通常不会带来会话的困难,这是因为合作原则在预设行为及话语理解过程中起着约束作用。尽管如此,交际者出于某种意图,在语言交际中表现出"不合作"现象也是常见的。  相似文献   

9.
从说话者意图角度看交流双方的理性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的生成和理解体现了人类行动特有的理性特征。为实现目标意图,说话者由目标意图依次生成和转化一系列交流意图,直至施行言语行为;听者的任务是由外显的话语形式逐步推知说话者内隐的不同层次的交流意图,直至领会说话者的目标意图。  相似文献   

10.
批评语言学认为,语篇的各个层次和各种结构都可能具有意识形态意义。新闻语篇里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会体现在说话者对语篇及物系统的选择过程中,而这种过程一般会受到说话者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1.
英语附加疑问句的陈述部分常常以省略的形式出现 ,构成“省略句 +附加疑问”的形式 ,是为省略型附加疑问句。关于这种现象 ,研究得不深入 ,文献也较少。本文从分类、形式、省略规则与规范附加疑问句的关系、作用等方面对省略型附加疑问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说话者的意义是说话者的意向所赋予。双关与反语都是有意而有度的隐藏说话者的意向,都有语言本身意义和说话者意义,而且二种意义不一致。双关是说话者意义对语言表面意义的偏离,而反语是说话者意义和语言表面意义相反。反语是双关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3.
Jef. 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为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一种综观的思想.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反映了说话者借助语境,对语言编码赋予某种特定的含义指向,从而揭示动态语境下语言形式与社会意义之间的关系,恰当而准确地运用人称指示语是言语交际和谐进行下去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斯珀伯和威尔逊创立了关联理论,从认知和交际的视角来分析幽默交际中的认知环境.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认知环境大,就有可能与幽默者的相互认知环境也大,就更容易理解说话者的幽默意图和获得幽默效果,幽默交际就能成功进行.反之,就可能会出现幽默交际困难,甚至是失败.  相似文献   

15.
说话者意义是语用范畴的意义。说话者意义存在话语意义或语境意义与交际意义两个层面。从这两个层面对说话者意义进行分析、解释和定义,可以帮助受话者准确理解、掌握说话者意义,从而使交际过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反意疑问句是经常出现在口语中的一种语言结构,它承载着某种特定的语用功能,即说话者对前面所述的事情要求确认。本文从句法上和与语用上探讨了反意疑问句的特征,及反意疑问句在形式和语用功能方面的语法化特点。作者认为认知语言学尤其是语法化理论是阐释反意疑问句的最佳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反意附加疑问句的常见形式,重点阐述其特殊变化的规则,并予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外显义是后格莱斯语用学理论发展的产物,体现了由语义和语用划分的争论向语用发展的趋势。可取消性是格莱斯提出用来判定会话含义的经典标准,部分学者认为它也可用来检验外显义。从意图的角度考察外显义发现,外显义是语言意义和语境意义组合而成的作为说话者意图表达的一个载体,因而可消除的只是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意图进行推断的可能意图;而说话者的意图是不可取消的,因此蕴含明确意图的外显义是不能被取消的。  相似文献   

19.
言语交际中, 表达主体指称形式的选择对整个话语形式和结构的选择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一般语法的研究对此问题重视不够. 在角色参照语法下, 分别分析以说话人、 听话人和第三方为角色参照的句法实现. 从多个角度解释和分析同一种语言里在同一个句法位置上若采用几种不同的指称形式, 其意义与功能的差异, 以及同一指称形式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意义与功能差异. 通过创新性的研究方法, 解释话语形式生成的一些规则和特征, 从而更好地实现不同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谈话分析的角度对デモ作为接续词时在会话中的机能进行分析.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说话者的预测性.一般デモ后句的说话人对前句的内容并没有提前预知;2.属性共存.デモ的前后句可以是同一事件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性质;3.话题转换.デモ可以用于同一事件不同侧面之间的话题转换,且焦点在后句:4.话题返回.デモ可以使原本潜在的话题再度显性化;5.后句是否为特殊疑问句.デモ的后句一般为非特殊疑问句或者不要求回答的特殊疑问句.其中属性共存、话题转换和话题返回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