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共享发展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享发展内蕴三重维度,即坚持人民立场的主体维度、维护社会公平的实践维度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维度,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的价值底蕴,凝聚起筑梦奋进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体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求。"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指南,共享发展理念是"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实践。从"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旨归看,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的立场,实践共享发展的理念。从实践的维度看,我们必须推进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必须转换政府职能并作出更好的制度、机制安排;必须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契机,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共建共治共享是我国的根本社会治理制度,它伴生于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历程,体现出明显的合作性要求和公共性特征。国家以根本制度的形式将共建共治共享固化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共建共治共享包含分析、化解社会治理领域问题的三维逻辑:共建位于社会治理的主体维度,以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回答了“社会治理依靠谁”;共治位于社会治理的路径维度,以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回答了“社会治理怎么办”;共享位于社会治理的价值维度,以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回答了“社会治理为了谁”。  相似文献   

4.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领法治中国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我国"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的重大命题.新发展阶段引领法治中国建设,着眼于法治建设地位更突出、目标更具体和举措更系统的宏观层面;新发展理念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则从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引领法治中国建设,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两个维度进行具体展开;在这二者基础上,新发展格局引领法治中国建设,聚焦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引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此引领下加强法治中国建设,都必须依靠党的全面领导.因此,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在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既关照中国当代现实又连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既具有一般现代化的普遍意义,又因其独特意涵,对全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道路选择维度看,它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从理论创新维度看,它为世界现代化理论新谱系构建提供了中国理念;从文明发展维度看,它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力量;从制度建构维度看,它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共享发展是指主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就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态度、发展方式、发展行动等达成协调一致,共同创造出富足充裕的成果并共同享有,以满足主体自身的多层次、多样性需求,获得愉悦美好的共享体验和感觉。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马克思、恩格斯“自由人联合体”设想在当代中国的生动阐释和具体展现;是中国共产党兑现历史承诺,开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理解、接受、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个体价值维度。从社会价值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的过程;从个体价值维度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却是一种信仰教育,是优化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主体能力的过程。据此,准确理解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在儿童福利需求满足的过程中,社区存在自身优势并发挥特殊作用。从共享到福利治理,再到儿童共享发展福利治理理念的探索和形成,为构建儿童社区福利发展的政策导向提供了理念逻辑。儿童福利群体目标由困境人群转向适度普惠和精细划分群体的重建,福利内容目标由改善物质生活转向满足儿童多重福利需求的重建以及对其内在逻辑机理的探索,构成了儿童社区福利发展中的效能优化逻辑。从客观实践看,上述理论实践和目标重建的实现,目前尚受到社区儿童福利提供能力的现实制约,通过制度设置优化实现主体权责关系明晰化、社区福利治理专业化和智能化,以福利治理微创新促进儿童福利需求的快速回应能力的建构,构成了社区儿童福利发展效能优化的保障逻辑。  相似文献   

9.
人民主体思想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之一,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一脉相承,它至少包括价值主体、动力主体、权力主体三大哲学维度。价值主体之维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动力主体之维体现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和依托,权力主体之维表现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本质的正确定位,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民主体性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享发展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共享性”。共享是对“均享”与“私享”的超越。对共享发展之根本特征“共享性”的理解,需要从普惠性和公平性两个方面入手。普惠性是就共享的主体而言的,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社会发展成果。公平性是就共享的客体而言的,不仅表现为发展成果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而且体现为社会成员之间权利与机会的均等。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价值导向,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而且为促进每个社会成员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不管是在物的发展还是人的发展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治理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抓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意义的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为新时代城市治理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紧密把握中国城市发展现实,不断创新发展了城市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范式。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是揭示现代城市形成发展和治理深层机理的理论,以此为视角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范式,不仅有助于深化把握城市治理的核心议题、现实挑战和实践进路,而且有助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现实创新发展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从核心议题层面看,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提供了全球化、城市化和生态化议题。全球化是洞悉中国城市治理本质的历史境遇,城市化是把握城市治理机理的现实进程,生态化是城市治理的战略议题,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范式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实现了与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的理论关联。从现实挑战层面看,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面临...  相似文献   

12.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发展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这不仅是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更是基于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产生的新的发展模式,也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必然要以坚持和实现共享发展为价值追求。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传承、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我国根本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南,更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3.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是农村生活的主人、是乡村事务的主角,理应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和主要力量。充分激活农民主体性和内生发展动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要求,也是贯彻和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决策的力量源泉,是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中国化、现实化和时代化的新发展和新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自力更生和主体力量,但是现实生活中农民主体性激活所面临的困难不能忽视。必须让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中闪耀理性的光辉,让农民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致富”的观念转变,在保障农民合理权益中赋能农民在乡村振兴全过程的主体性激活和创造力激发,发展和提升农民的价值创造伟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让农民主体地位和利益在下乡资本的治理和人文环境建设中得以保护和发挥,保障和落实农民对乡村振兴政策的知情权和受益权,让党的好政策转化为农民自觉奉献乡村振兴的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也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梦想追求。它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共同富裕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着力点,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伟业,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系统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回答了共同富裕的学理逻辑和现实基础,从历史维度和价值维度回溯了共同富裕的历史源流与价值取向,形成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纵览党的百年历史,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持续加深了对共同富裕的理论认识,成功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共同富裕之路。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立论基础,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鲜明标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与战略指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新财富观、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分配观、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观,织密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网,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推动共同富裕在推进人民经济的征途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人民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文艺范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艺观的理论创新,是有别于"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新的创作导向。通过对"人民"这一概念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人民文学观的生成和发展,进一步揭橥人民文学观的当代价值。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的提出,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了文艺发展的需求,更在于对现实、社会、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外儿童文学充满了“动物”色彩,动物文学因其独特的内涵和异质的美学魅力成为了对少年儿童大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特殊题材。通过论述动物文学与儿童文学交错重叠的关系,回顾了儿童动物文学的兴起,并从政治、社会、科技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发展动力,综述我国儿童动物文学及其翻译研究较为匮乏的现状,挖掘其研究意义,肯定其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与影响,旨在为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和儿童文学事业发展提供借鉴与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大屠杀言说和不可言说的争论中,欧芝克创作了影响广泛的大屠杀作品《大披肩》,受到各类读者认可。运用叙事学方法和大屠杀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欧芝克的女性大屠杀叙事特征,分析欧芝克选取的历史原素材,阐释运用的叙事模式实现的完整叙事,解析母亲视角的特殊意义,提出女性人物的大屠杀经历将从性别视角突出女性历史性话语,映射犹太女性遭受的多重迫害,从母亲视角深刻体悟大屠杀对个体以及犹太民族造成的创伤。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颁布了一系列高等学校教师管理政策,经历了恢复重建时期(1978-1984年)、改革发展时期(1985-1998年)、改革深化时期(1999-2010年)和内涵式发展时期(2011年至今)四个阶段。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建立了以提升高等学校教师队伍质量为动力的政策形成机制,体现了不断追求以教师为本的政策价值取向,形成了以政策工具为抓手的政策实施保障体系,反映了以教育学话语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管理政策要注重建立权责分明、统一协调的政策作用机制,坚持多元化的政策价值取向,强化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与评估环节,完善教师参与的政策话语规则。进入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师管理政策在注重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荣誉感,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社会地位的同时,要进一步促进各项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新时代高校教师管理走向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系统观念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并用系统观念来统摄"七大思维"(即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进一步明确系统观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中的重要地位。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从社会和自然出发,确立了"有机体"和"集合体"的观念,把自然和社会当作一个"有机""集合"的"相联系的总体",这实际上就是把自然和社会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马克思对人类社会这一复杂系统作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概念在内一整套范畴体系,并运用这套范畴体系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历代领导集体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点,把事物看作由各种要素基于一定关系组成的有机整体,站在整体和全局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自觉地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谋划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布局和新方略,使坚持系统观念成为党的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的系统观念思想方法是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深化和发展,创造性地提出并运用的系统观念思想方法,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人民健康观是新时代保障和实现人民健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人民健康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论观点,是对新时代全面建设健康中国新征程的实践慎思。习近平人民健康观有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建设健康中国为战略目标,以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为根本原则,以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为科学道路,以加强科技创新为关键举措,以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为科学方法。习近平人民健康观构建起进行伟大斗争的健康基石,赋予了建设伟大工程的健康使命,激活了推进伟大事业的健康基因,夯实了实现伟大梦想的健康基础。贯彻落实习近平人民健康观,对于新时代统揽“四个伟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