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区域创新系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一个变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创新系统的缺陷,导致产业转型之路艰难而漫长,建立与完善区域创新系统,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可以考虑采取及早进行区域规划、深化矿产资源开采权市场化改革、加快资源型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促进外地企业与教育科技机构在资源型城市建立分支机构等措施,建立与完善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成熟期资源型城市鸡西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探讨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选择,提出鸡西应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成熟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是国内外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山东省是公认的资源大省,拥有较多的资源型城市,部分资源型城市已经进入衰竭期,资源依赖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主要经验是:产业链延伸、新型产业植入和新主导产业扶持.产业转型中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强度大,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地质灾害触目惊心;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且存在结构性短缺.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是:创新发展观念,强化竞争优势思想;严格控制超能力过度开采,减缓产业转型的压力;拉长资源型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替代产业;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并举,改善地区发展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筑产业转型的人才优势;发挥政府在城市转型中的作用,完善产业转移援助政策.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 ,但由于自然条件、社会意识、政策制度等差异较大 ,国外成功的模式在认识和解决我国工矿城市中的问题时值得借鉴、但不能照搬。国内此方面研究始于2 0世纪 80年代 ,接替产业选择、产业链条延伸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急待找到依据和方法。其产业转型依据和方法的研究必须注重以下 5方面关键问题 :(1)产业转型的功能定位是研究者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2 )产业转型要由传统的资源导向型的思维向市场导向型思维转变 ;(3)产业转型应正确发挥企业与政府的作用 ;(4 )产业转型的产业链条延伸必须依靠人力资源和科技力量 ;(5 )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核心问题是消化和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5.
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规避"资源富城市兴、资源竭而城市衰"的风险,做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预警研究,避免因资源枯竭而进行被动转型,实现产业的顺利转型,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关系到城市体系乃至区域和国家的持续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主导产业是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的采掘业 ,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欧盟等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比较研究 ,提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税收政策钱 勇,赵 静 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政府既需要通过税收政策筹措资金,又需要通过它来激励各类企业主动参与。主要从这两个角度探讨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税收政策,分别对应于资源型城市的税收返还和增值税改革政策。主要结论是:税收返还不仅较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而且相对于资源型企业税率降低政策更加有效;在资源型城市进行消费型增值税试点,促进其中的投资增长和企业的流人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油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博弈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讨中国油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在阐述油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概念必然性的基础上。通过对高市场集中度条件下的油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企业总是倾向于减少用于产业转型的投入.将产业转型的任务推给政府的结论,提出油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资源型城市选择转型模式应立足比较优势 ;再造竞争优势 ;通过选择适宜的转型模式 ,推动替代产业的良性发展 ;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三种主要模式 ,并对影响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针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发展转型,就要克服资源型城市在多年的资源开采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依赖于资源的"资源文化",树立环境是稀缺资源更是最珍贵财富的价值理念;实现由主要通过行政手段调整生产要素破解发展难题向主要通过改革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的转变,大力实施产业集群战略,走永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我国近十年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构成比,以及与其他国家相比,得出我国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产业结构优化度低和区域发展失衡导致向现代产业转变的进程将很缓慢。另外,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缺乏雄厚的资金、技术和完善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面对区域间的产业结构扭曲,产业组织的低水平生产过剩,只有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增强中小企业活力,大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我国区域经济才能克服区域产业结构失调的现象,使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尽快起飞,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3.
金融发展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选取二线城市苏州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1990~2010年的相关年度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在对比分析变截距模型与变系数模型回归结果的基础上,探讨金融发展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异质性,总结金融发展水平对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发挥的作用,并对类似苏州的较发达二线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互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区域间的产业结构扭曲和产业组织的低水平生产过剩现象,提出以点轴开发理论为指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大力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克服区域产业结构失调,促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起飞,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5.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传统加工贸易为引擎的我国主要外向型经济区普遍遇到了发展瓶颈,转型升级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本文以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东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管理统计学和产业分析理论,对东莞市的加工贸易、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支柱产业、企业类型和规模等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系统分析,为从行业和企业两个维度探索行之有效的传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途径和方法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江西就业结构的演进和转换在中部地区有很强的代表性且具有其特点.江西就业结构的演进和转换的机理是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格局决定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和分布格局;产业结构及其部门结构的不协调导致就业结构转换阶段的错位;产业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和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导致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偏离.因此,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促进就业结构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8—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在降低第一、第二产业比重的同时,提高了第三产业的比重,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金融发展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产业结构的初级化不利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相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构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交互项后发现,不同层次的产业结构水平在金融发展影响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随着产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会强化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01年至2015年间中国107个资源型地级市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居民收入差距、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资源型城市往往追求短期的发展目标,而缺乏长远的规划,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更为重视产业结构高极化的发展,而忽视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进程;产业结构优化影响了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与收入差距负相关,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收入差距正相关;不同的产业结构优化指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高,越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而过于追求产业结构高极化则会抑制经济的发展。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应结合自身特点,避免盲目的跟风行为;二是要重视资源型城市居民的就业问题,尤其要着重关注原资源型从业者失业后所面临的安置与再就业;三是要合理科学地看待城市经济发展指标,摒弃"唯GDP论"。  相似文献   

19.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综述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产业政策、需求与供给以及信息通信的基础地位等方面分析了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将从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城市体系和城市布局、经济运行和管理机制以及制度构架和政策措施等诸多方面推动通信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不断发酵和酝酿,预计将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长三角地区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工业革命的到来既有冲击也有机遇。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的长三角地区应该把握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结合区域特点,创新政府体制机制,推动企业生产模式调整,加强自主研发,加快产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