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全国29个省份2000—2008年的数据,分析了城市化、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化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起到正向拉动作用;在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建设用地扩张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提出为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过快扩张,政府既可以基于控制农地流转规模、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视角,也可以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政策。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了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和其产业结构演变的现状,并从理论上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通过建立四个时序计量模型,检验理论分析变量与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集群对结构优化效应并不显著,而就业规模则与湖南产业升级成负相关.最后对FDI与产业结构进行Granger检验,发现FDI与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联.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政府进行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决策依据.文章从工业企业生产率视角识别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和地级市统计数据,考虑城市人力资本变量的内生性后,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研究城市人力资本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本后,城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比越高,工业企业的产出越高,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显著,且人力资本正外部性主要存在于人口规模300万以上的大城市.从工业内部看,行业内人力资本正外部性随城市规模扩大逐渐增强,而行业外人力资本正外部性随城市规模扩大逐渐减弱.从企业异质性看,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大企业从城市人力资本提高中获得的正向溢出效应更大.此外,城市外商直接投资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越高,地理区位距离港口越远,越不利于工业企业产出的提高.文章的研究结论表明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发挥大城市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对新时期经济可持续增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4—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分析城镇化质量、人力资本聚集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城镇化质量、人力资本聚集和产业结构升级自身协调性强且相互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从区域层面看,自东向西,城镇化质量、人力资本聚集程度和产业结构协调程度递减;中部城镇化质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正,但人力资本聚集与产业结构升级没有形成双向互动关系;西部三者之间均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区人力资本禀赋、研发资本存量等因素可能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使用门限回归模型对这一命题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整体来说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基于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因素存在单一门限效应,即当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存量、地区经济规模低于门限值时,OFDI对当地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较小或不显著;上述因素跨越门限值后,促进作用显著且促进效果增长。梳理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机制,通过引入地区客观条件这一因素,解决了目前国内对于该领域研究的争议,对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劳动力质量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质量能够强化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第二,高等教育规模会抑制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质量能够强化高等教育规模对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三,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和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负向的直接效应和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负向的直接效应,无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第四,不同地区劳动力质量的调节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从教育角度要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与提升教育质量并行;从地区发展角度中西部地区要增强就学地粘滞作用,提高就业吸引力;从国家政策角度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强化政策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30多年持续保持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是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密不可分的。城市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产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而城镇化进程又会对产业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新型城镇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投资和环境规制等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研发投入、居民消费等也均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分地区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变化影响不明显,而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且结果为正。我国的人力资本优势不明显,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没有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力资本支持。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快推进城镇化模式创新;尽快形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城市结构;结合各地情况制定不同的环境政策;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以区域联动推动产业协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等。  相似文献   

8.
面对资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约束,如何在人口城镇化发展背景下通过调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实现城市生态效率提升,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人口集聚角度出发,利用2004-2016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不同人口规模、不同人口密度对城市生态效率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从人口规模与城市生态效率的角度看,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从人口密度与城市生态效率的角度看,不同人口规模下人口密度与生态效率之间的门槛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积极发展小型城市,建立区域发展增长极;二是优先扩容中型城市,培育城市群崛起动能;三是科学布局大型城市,推动城镇一体化发展;四是优化城市规模等级,促进区域要素相协调。  相似文献   

9.
基于湖南省2003—2012年13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系统耦合模型,对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 省13市人力资本综合指数高于产业结构综合指数,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总体较好,但各城市的差异较为明显,长株潭地区高校人力资本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湖南省 未来仍需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加快促进产业结构改革,实现区域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机制,建立以人力资本积累为依托的创新型产业结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地级市、人口普查、工业企业及企业专利数据,从“城市—企业”视角研究城市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揭示了城市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及竞争效应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多种回归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市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呈正向关系,基于Heckman和2SLS结合的实证结果显示城市人力资本提升1%,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约0.77%;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以及不同区域分布的城市,其人力资本会对不同行业和所有制企业的创新水平产生异质性影响;城市人力资本行业内溢出效应、行业间溢出效应以及竞争效应对企业创新都具有正向作用,其中行业内溢出效应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从产业结构演变视角探讨山西省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对山西省产业结构演变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新型城镇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仅就业结构的高级化与新型城镇化存在因果关系,二者相互促进,产值结构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文献的回顾,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梳理人力资本的作用机理、差异化和协同性对产业结构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力资本通过要素配置、功能发挥、供求作用、产业价值链环节和技术进步等方式作用于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人力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结构对不同的产业升级路径存在着差异化影响;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性或匹配度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3.
主流观点从降低行政管理成本视角,认为要弱化中国地级市地位和功能。与主流观点不同,文章从经济学的视角,认为地级市的经济地位不应该削弱而应该进一步增强,进而将地级市打造成为各省的区域次中心,成为未来城镇化过程中工商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目的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需要从产业、资金、资源、市场、制度等方面加以引导,促进地级市产业发展,并吸纳足量的农村劳动力到地级市就业与定居。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视角对全球129个国家的人力资本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国际综合排名第92位,位于第4梯队。人力资本存量(健康性人力资本、技能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经济增长通过对教育性人力资本的再投入推动创新性人力资本的提升。比较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人力资本结构差距,可以看到:未来15年中国人力资本将面临国际适应性和竞争性的重大挑战。应当通过提升职业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增强教育性人力资本与技能性人力资本的深化,从而为提升我国创新性人力资本做准备,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平台,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否有效促进出口产业升级,成为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和出口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议题。作者基于2007—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中国出口产业升级的影响,旨在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否通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有效推动出口产业升级,同时考虑技术水平、地理分布、“市—片区”布点、设立批次等城市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推动了中国出口产业升级,在开展严格的识别假设条件和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仍然是稳健的;从影响机制看,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推动出口产业升级;从城市异质性看,对于拥有高技术水平、地处东部地区以及“一市多片区”以及“长周期”的城市,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出口产业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强。文章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研究层次上,已有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的研究均停留在省级层面,忽略了城市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异质性,而文章作者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更为深入地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出口产业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依据灰色系统理论研究变量序列之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人力资本的跨部门、跨区域流动,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人力资本的区域流动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人力资本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总量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证明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我们应该提倡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来进一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区域,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国研网的国际贸易研究及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库提供的HS编码分类下的商品出口数据和各省市统计局系统的产业结构数据,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测量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以出口商品区位商和产业区位商为依据识别优势产业,再依据匹配度和优势产业对长江经济带重点培育的五大产业集群建设提出建议。匹配度分析显示:除四川、贵州外,9省市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具有相关性,能够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优势产业识别结果是,浙江和江西在打造纺织服装业集群,上海、湖北、重庆在打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集群,上海、江苏、重庆在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家电产业集群上具有显著优势。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应推进产业和出口之间的互动发展,重视发挥各省市优势产业的作用,共建五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相似文献   

18.
增加城镇就业是加快人口城镇化发展和提高人口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支撑。利用2007—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软件stata12.0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和大城市化对城镇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大城市化对城镇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提高大城市比重有利于提高城镇就业水平。从财政支出结构上看,教育支出对城镇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就业的影响不明显。财政医疗支出对城镇就业的影响为负,但医疗产出性指标对城镇就业的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型教育消费是在现有的知识存量基础上,通过研究学习、探索和创造新知识而进行的消费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消费,但又不同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消费,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研究型教育消费自身的消费属性、人力资本外部性以及技术创新性3个方面来体现。基于中国2005~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角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动态GMM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研究型教育消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认为,2005~2017年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但地区之间发展差异较大;研究型教育消费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受其自身滞后一期的影响显著;由于区域差异性,不同地区研究型教育消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应当重视研究型教育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采取差异化扶持方式推进各地区研究型教育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