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生命体验是女性性别意识的基础和前提.女性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有其特有的生命体验即对于生命的经历和感悟的过程.而体验成为后现代的重要特征,也是女性主义与后现代遭遇的必然前提.对于生与死,悲与欢,离与合的有限生命经验的体验促成了女性对于现实世界意义的无限追寻.以后现代视域的体验为视角来透视和展现女性的生命体验对于展示女性生命个体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视角.  相似文献   

2.
生与死是人生的终极问题,庄子对此论述颇丰且有较多独到之处,形成他独特的生命意识。本文从生命形成的物质性、生命的时空定位及其意义、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及达观面对死亡等方面,对其生命意识进行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人格的发展怎样从“有限走向无限”?怎样达到个体与“类”的整合?这是人格研究至今仍感困惑的根本问题。文章认为,“价值时空”作为人所特有的主体存在方式,具有“自为性”、“总体性”与“发展性”的特征。由于人格是人的“类性”在个体性上的体现,因而人格的本质内含着人在实践中形成的“类性”或“类价值”的普遍性。人正是在“价值时空”中获得了这个普遍性,成为能体现“类价值”的普遍性个体,从而使人格的发展从有限走向无限,从个体走向人类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生死问题在彝族古典自然哲学中?从本体认识论到辩证法都肯定世间万物包括人类有生死?认为自然界生命乃至人 类的存在?是一个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相依而对立统一?而全人类的生与死观念是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人类社会历 史进程的生活写照和生活缩影?反映和再现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个体生命生与死是灵魂崇拜和祖 先崇拜的具体体现?反映和说明了“生是死的前奏?死是生的转折”的生死轮回观? 彝族对人类生死现象的认识?不只有唯心 主义的人类生死观?同时也含有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两种相互并存?也相互矛盾统一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生命观有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任何一种生命价值观都会遭遇现实的困惑,哲学如此,文学亦如此。文学对生命价值的困惑在怀古伤逝题材中表现最为突出。中国古代知识群体,无论持入世的儒家、超脱的道家,还是无执无著的禅宗生命价值观,在亲历古代遗迹时,都会难以自禁地流露其生命情绪。在怀古文学意象选取中的最大特征,就是今与古、生与死、永恒与短促的“情绪”对比的不同。不同的“意象情绪”对比传递出作者不同的生命观,由此形成怀古文学以生死为焦点的鲜明的生命特色。随着生命本体观的苏醒和认识的深入,怀古文学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本体间冲突的表现也在深入,并引起怀古文学中有限与无限统一的哲学生命思考,其意象的选取也渐次由悲凉到空漠,最终走向平淡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生中最紧要最重大的问题,是人生一切问题的起点和归宿.忧患拂逆,起落蹭跌,贯穿于苏轼的整个生命之中.可贵的是,面对命运的坎坷艰难,诗人却能表现出圆融通达的人生态度,在个体生命的追寻与客观实在的交叉碰撞中,形成一种超越实在的博大胸怀,在对个体生命的悲凉空漠况味的体验中,寻求和把握人生的诗意,在生命延续的过程中,追求人生的前途,在变与不变的矛盾统一中,使人生的短暂化为永恒,从而进入到一种艺术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有限 ,幻想着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无限的价值 ,在相对的存在中追求绝对的意义。中国人把生生不息的自然山水看作寄托个体生命的载体 ,这种自然意识使山水诗人在歌咏自然山水时表现出强烈的时空意识。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梦”境具有强烈的思辩色彩,使梦成为生死之辩的独特空间。在生与死之间,庄子对人生生命哲学的阐述有独特的观照:一是世俗的生死,一是超世俗的生。庄子梦与非梦的人生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它严肃地批判了现实的人生,然而又无法逃避和脱离现实人生,生命哲学的统一机制完善地体现于梦境之中。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齐物论》是实现逍遥游的方法的话,那么《养生主》就是生命个体在现实中如何达到齐万物和齐生死的途径。在《庄子·养生主》中,作者对于生的把握主要在于虚心以游世,对死的态度则是顺应自然,坦然面对,正所谓生是时机死是顺化,全真保性自由自在地享受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的人文本体和终极价值 ,其核心意蕴是天下万物和人从何而来 ,往何而去的问题。在基督教文化中有着自然与自觉、生命与智慧、生与死、无忧虑与原罪、快乐与痛苦五大冲突。中国没有设计一个唯一绝对的上帝创世纪说 ,而是由天地、男女、阴阳冲突融合而化生新和合体 (众多人物 ) ,和合是万物化生的价值本原。中国儒道的生死的终极追究 ,道家上生死的共同载体是气 ,气聚则生 ,气散则死 ,儒家从道德价值的视角讲生死的道德意义和道德义务。和合生死学三界 ,即生存、意义和可能生死世界 ,生存生死世界蕴涵境的生死学和理的生死学 ,即体质生死学、生理生死学、情绪生死学 ;意义生死世界包括性的生死学和命的生死学 ,即心理生死学、道德生死学、价值生死学 ;可能生死世界意蕴宗教生死学、哲学生死学和精神生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