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创建金融机构、发展金融事业,尤其对各根据地的货币体系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革和管理,促使该时期货币体系发生了深刻的演变。以自己的财政金融力量有效抵制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和掠夺,实现了人民币的发行和人民币制度的确立,实现了货币主权的完整和币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清代后期,各种外国货币在我国许多地区大量流通,占清末全国货币总额的比重超过30%。外币的渗透与侵略活动经常有密切关系,但根本原因是它们适应了我国币制变革的需要,被缺乏货币主权意识的中国人主动接受。外币的流通在我国货币制度的早期近代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晚清的币制改良运动是受外币流通的刺激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份,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美国主权债务问题。实际上,美国政府债务已经远远超过了名义上的14.29万亿美元,巨额债务之下的美国经济之所以还能顺利运行,主要是因为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一个特殊地位,可以通过增发货币和贸易逆差将一部分货币输出到国外。美国不会出现无法偿还债务这样的直接违约。但是,能够通过债务货币化和美元贬值,制造全球通货膨胀,减轻债务负担,同时使持有美元资产的投资者遭受损失。由于我国巨额外汇储备中很大比重是美元资产,而且我国经济与美国经济联系密切,因此,美国主权债务风险对我国外汇储备及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应该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美国对中国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政府1935年实施的币制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美国对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币制改革的进程和结果.在酝酿阶段,因为白银利益集团的利益和统治集团内部意见分歧等原因,美国采取"不介入"的立场,延缓中国的币制改革;在币改方案宣布后,为操纵世界金融,美国逐渐由"不介入"转为"变相"支持态度,以购买白银等方式,向中国提供用来稳定法币汇价的外汇储蓄,逐渐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但在客观上对中国的金融复兴也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的态度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变化过程。在酝酿阶段,因为白银利益集团的利益和统治集团内部意见分歧等原因,美国屡次拒绝了中国提出的修改白银政策、援助中国进行币制改革的要求,采取了“不介入”的立场,延缓中国的币制改革。在币改方案宣布后,为了操纵世界金融,美国逐渐由“不介入”态度转变为变相支持态度,以购买白银等方式,向中国提供用来稳定法币汇价的外汇储蓄,逐渐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但在客观上对中国的金融复兴也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的流动性大、金融监管不力、金融衍生产品泛滥以及房地产泡沫破灭,这些只是美国金融危机直接的、引发性的、操作层面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理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以主权纸币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储备体系。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历史背景下,中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公有制为主体,分配制度上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防止严重的两极分化;必须坚持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宏观调控;必须严防主权纸币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负作用,并力推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控制房地产市场,谨防重蹈美国次贷危机的覆辙。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货币理论和铸币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既是政府调节经济的手段,同时也是古代王朝币制混乱的理论根源。通过对中国古代货币理论和铸币政策的回顾及评议,探究货币制度与治乱至盛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外国机制标准化的银元开始大量进入东南沿海商埠,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结算货币,内陆及边疆地区亦行用日广。对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进行文献梳理和分析总结,发现当时民间舆论对洋银流入的认知和应因大致可分为3个层面,首先是从流通传播层面介绍洋银的形制及其在不同区域的使用情形,其次从认知接受层面展现时人对洋银流通的看法,最后是从应对行动层面来看洋银流通引发的问题、各省自铸银元的实践和清廷币制改革的过程。舆论对洋银流入的种种反应,呈现出社会层面对外来货币的认知逐步加深,并提出仿铸以取而代之,实现货币主权的迫切希望。总体来看,随着对洋银流入这一货币现象认识的加深,舆论的焦点也从通货本身逐渐延伸到货币制度改革的讨论。事实上,舆论的高涨对清廷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应对举措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因为从清季政府行动层面来看,几乎都围绕着禁止或仿铸之争、自铸银元、改革币制而展开。  相似文献   

9.
西方主要大国——美国、英国和日本在围绕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币制改革问题上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而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美国政府对于中国的币制改革政策经历了由“不介入”的消极态度到转变为“变相”支持的积极态度;英国政府对中国的币制改革表现出积极的介入和强有力的支持态度;日本对中国的币制改革则充满了抵制和破坏的行动。其实质是反映了英美等大国与日本在中国问题上矛盾的日益表面化和尖锐化,也反映了中国国民政府企图借助西方外力使中国经济向着现代化进程迈进,以稳定国民政府对全国统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白银购买与中国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从1934年起实行白银政策,通过购银提高了国际银价。中国国民政府币制混乱已久,受美国白银政策的强烈影响,银价下跌,大量外流,于1935年11月与美国谈判后迫使实行币制改革,放弃银本位。而美国 认为中国的新币制不与美元相联不能使它获取最大利益。遂实行放弃向世界购银的政策。使中国的币制改革再一次陷入困境,又一次迫使中国答应法币与美元挂钩,并扩大白银用途换取了1936年白银协定,使得币制改革得以进行。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学者关于货币制度的讨论,大都是围绕货币本位制展开的。讨论的币制改革方案中最具有理论意义并对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实施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管理通货制。提出并讨论管理通货制有一个过程,先是在讨论银币本位制时提出对银币进行管理,后来讨论纸币本位制时要求对纸币的发行进行管理,最后为法币政策设计方案时进一步全面系统地讨论了管理通货制。  相似文献   

12.
试析白银在中国货币制度中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银从明朝中后期被大量使用,到民国初期成为中国的本位货币,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发展史中起过重要作用。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放弃金本位币制,以黄金为标价单位的国际白银价格开始急剧上升。受此影响,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中国的货币金融遭受沉重打击。为了摆脱国际银价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影响,国民政府最终于1935年11月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从而结束了白银统治中国货币市场数百年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东亚货币一体化逐步深入,东亚货币区内亦需要一种主导货币。这里最具竞争力的是日元和人民币。它们都有显著的优势。但亦有暂时不可扭转的劣势,因此都不可能单独成为主导货币,日元和人民币加强合作才是出路。在当前,我国要积极、开放、务实地做好金融工作,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和孙中山针对清末民初财政困难,币制混乱的状况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货币主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货币思想。由于社会经历和认识角度的不同,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异同。梁启超和孙中山在货币本质认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关于中国究竟实行什么样的货币本位制问题,梁启超前后多变但总体能够抓住货币本位发展的趋势,而孙中山主张学习日本实行金本位制,但实际却提出缺乏可行性的实物本位制构想;梁启超对纸币的态度是消极的,而孙中山则准确预见到货币发展的动向,积极主张发行纸币。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发行纸币的时代 ,由纸币、金属货币和有价证券共同构成的宋代货币体系 ,其相互关系的复杂及其不确定性导致了宋代通货膨胀的复杂和持久 ,也造成了对这一问题看法上的诸种分歧和不足。事实上 ,宋代正当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 ,其通胀成因错综复杂 ,表现出混合型的特征。宋代纸币是一种混合货币  相似文献   

16.
货币治理伴随着货币制度的形成而出现。中世纪英国货币治理问题是由自然磨损、削剪、伪造、私运货币和贵金属外流等现象所引起。鉴于此,英王颁布法令严惩货币流通中的违法行为,并派人搜查主要港口和市场上的商旅以抵制劣币的流入和使用、严禁汇票的使用以防本土货币的外流、大规模重铸货币以改善货币流通。上述治理举措体现了英王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即控制货币的铸造和发行、肃清流通中的国外劣质货币、保持货币的高标准、反对国内贵金属的输出。中世纪英王货币治理的举措及其成功经验,如高度控制铸币权和货币价值,对当代中国的货币管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民政府初期的货币危机与"废两改元"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和美国在国际上的大量购银,长期处于"两""元"并存局面的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国民政府实施"废两改元"政策,虽然步履维艰,但"废两改元"最终完成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确立了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工商业的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外汇的定义进行阐述和展开我国的一系列外汇管理制度,结合中国当前庞大的外汇储备数量,分析了目前央行已有的货币政策不能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和外汇风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的货币史上,美元自面世至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美元对世界经济施加的不良影响有所不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拥有世界黄金总量更大份额的美国,不但不严格遵守金本位制规则,反而利用美元对国际贸易和世界货币体系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美元,不仅没有真正承担起国际价值标准的义务,而且经常将美国的债务危机转嫁给贸易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的美元完全脱离了黄金的约束,致使美元在世界范围肆意泛滥,造成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以及国际贸易体系和世界货币体系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中元区"的构建:现实可行性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中元区",是指以"中元"为单一货币的货币运作区域或范围。构筑"中元区",推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货币一体化,有利于稳定两岸四地的金融市场,减少两岸四地的交易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方便两岸四地民众的往来。从建立统一货币区的经济和非经济因素来看,目前两岸四地建立"中元区"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具备充分的条件。因此,只能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货币合作,最终建立统一的货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