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胡适依据实用主义等理论,对中国传统人性论作了现代意义上的阐释,将性善说和性恶说转换成无善无恶、可善可恶说;着重考察各派人性论对人性向善可能性的思考,及在人生向善、社会至善的进程中如何抑恶扬善,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探索,为现代人如何追求至善的理想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借鉴。他多从外在的、强制的角度阐释抑恶扬善的途径,对传统人性说如何从内在的、自觉自律角度达到至善的思想注意不够。胡适的不太深入系统的人性观,是他观察现代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人性论是哲学界讨论得比较充分的一个专题。对中国古代人性理论历史类型的划分也比较统一,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超善恶论、性善恶相混论。这种划分抓住了中国古代人性理论的主要特点,但也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在各种人性理论内部,作为善恶逻辑主体的人性概念本身並不同一。  相似文献   

3.
论王安石“善恶由习”人性论的理论渊源及其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人性论是王安石人性论形成的理论来源。传统伦理思想史上的人性论主要有孟子的性善论、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论、荀子的性恶论、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论、董仲舒的性三品论、扬雄的性善恶混论和韩愈的性情三品说。王安石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人性论成果,形成了他的"善恶由习"的人性论。他的人性论给传统人性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开拓了新的境界,因而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儒学史上人性思想为善、为恶、有善有恶,性即理等人性思想的来源往往倾向于天赋论、先验论等。先哲们对人性论思想的提出多倾向于独断论式的结论,对人性思想缘何为善、为恶以及性善情恶等,其论证要么“不明”、要么“不备”。王船山关于人性为善的思想论证既“明”又“备”: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考察了人性何以为善,认为气质之偏之人人性亦可为善,并说明善乃“人之独”。船山关于人性为善思想的人文价值在于:其一,从船山沿袭儒家传统人性思想说明船山思想在本质上仍属宋明理学范畴,并非如其他学者所说的船山是启蒙思想家的说法;其二,船山关于人性为善思想的论证说明,同时也为他关于道德意识起源的学说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儒学史上人性思想为善、为恶、有善有恶,性即理等人性思想的来源往往倾向于天赋论、先验论等。先哲们对人性论思想的提出多倾向于独断论式的结论,对人性思想缘何为善、为恶以及性善情恶等,其论证要么“不明”、要么“不备”。王船山关于人性为善的思想论证既“明”又“备”: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考察了人性何以为善,认为气质之偏之人人性亦可为善,并说明善乃“人之独”。船山关于人性为善思想的人文价值在于:其一,从船山沿袭儒家传统人性思想说明船山思想在本质上仍属宋明理学范畴,并非如其他学者所说的船山是启蒙思想家的说法;其二,船山关于人性为善思想的论证说明,同时也为他关于道德意识起源的学说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性真恶论对卡夫卡小说《变形记》及其本人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及其父母、妹妹的人性之恶,以及作者以假写真、以恶写善、以丑写美的对比写作手法,然后从寒鸦、虫视角和恶的辩证角度,探讨卡夫卡本人的人性问题。经过研究发现,卡夫卡及其作品包含着丰富的人性异化的理论,提醒当下的人们要在充分意识到人性之恶的基础上坚守善的原则,让自己变得强大,使社会变得美好。  相似文献   

7.
以显学墨家学派人性素丝论为代表的天赋自然论,认为人性本如丝,无分善恶;人性易受环境染习,可以为善,亦可为恶;人性的善恶完全是后天教育、环境熏陶的结果,后天的教育与环境之于人就像"染缸"与"素丝"。该思想是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出发去认识和阐述教育作用的,强调了教化对于人的重要作用,是对"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这个问题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人性论中,无论是性善论、性恶论,还是性无善无恶论,虽然其主要理论观点存在着很大差异,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但落脚点却是一致的,它们的价值理想追求都是一致的,即通过道德修养的途径抑恶扬善,最终达到至善的理想人格"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对人性的认知经历了性无善恶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几个阶段。但从仁礼并重的体系架构看,先秦儒家没有绝对的性善论者和性恶论者,孟子和荀子只是对人的自然属性扫社会属性的强调有不同的侧重而已。先秦儒家力图用“仁”来引导和培育人性中的善端和良知,使人们学会“爱人”、“敬人”;用“礼”来规范和约束人性中的恶念和贪欲,使人们拥有理性和智慧。仁礼并重的学说体系是先秦儒家对人性善恶的合理应对,家国同构、稳健实用、积极入世的治世之道是先秦儒家对人性规律的合理运用,它们共同构成儒学独尊千年的人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对儒家人性论的思考,经历了性善论、性有善有恶论、性无善无恶论三个阶段,虽几经变化,但终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王安石对人性的研究只是承袭先秦告子、荀子和汉代以来的"顺气而言性"的道路,他的人性只是"才性""气性""气质之性",而非"天命之性""义理之性"。这既体现了王安石人性研究强调后天"习"养"作用、重视人为力量的特点,也反映了其人性研究的不彻底性。王安石主张自然的天道观,把天道与人道区分为二,从而没有构建起儒家的道德形而上学,这一任务只有在二程等理学家那里才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1.
盈利管理(EarningsManagement)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盈利管理的研究,能为认识会计信息失真、假账真算等现象提供更深入、客观的理论依据。本文拟从盈利管理与管理激励的内在联系来分析企业的会计行为,寻找导致企业实施盈利管理的激励和制约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的会计行为,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会计 ,二者之间相互依存 ,密不可分。因此 ,必须把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并把后者置于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笔者认为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本质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参与,在于建立一套多层委托代理、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制度。作为企业运行驱动力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由治理结构来确定。完善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就必须以公司相关利益者为本位,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即“共同治理”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价值最大化将逐渐成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主导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 ,管理的职能出现很早 ,但管理学的产生却相对较晚 ,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 ,才正式成为一门科学 ,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搞好新时期的管理工作 ,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必须努力提高管理艺术 ,实现艺术管理。而“以德化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等 ,则是现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管理作为人类的重要活动之一,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危机管理是应对危机状态时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伴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各种危机也在此起彼伏,这里试通过对危机管理和一般管理的时空二维度比较分析,揭示危机管理内在的本质,并对危机管理的常态化发展、实施有效地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置换等作以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是管理的两大范式,二者都是主客二元思维的产物,具有内在的局限性;但二者作为对立的两极,具有互补性,二者的整合发展必然产生一种新的管理范式——对话管理范式。对话管理以科学管理为基础机制,以人本管理的精神为价值导向,形成一套新的内在机制和完整范式,是对二者的内化与超越;它超越主客二元模式,是一种主体间性管理,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今天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7.
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其出发点是为了充分利用公司的知识智慧、创造能力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 ,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最新发展阶段 ,与信息管理相比 ,知识管理通过管理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使单位内部的知识资源加强交流 ,其目标是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知识管理主管是公司内部负责知识管理的高级行政官员 ,其工作重点是确保公司的最重要的资产——知识发挥最大效益 ,而信息主管的工作重点则是技术与信息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资金导向的城市经营模式 ,对我国的城市经营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在全球化浪潮中 ,面对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 ,经营城市必须由资金导向转向功能导向。在此过程中 ,政府必须在经营城市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促成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 ,从而实现城市经营模式的战略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扁平化管理与管理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扁平化管理来自于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实施扁平化管理需要管理变革的理念,需要建立真正的人本管理的管理思维,同时需要构建一个不可或缺的协作型团队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20.
和谐管理思想与当代和谐管理理论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5  
在探索和谐管理思想发展概况的前提下,介绍了一种当代的组织和谐管理理论,并考察了相关的研究趋势,认为时代的发展,必须对和谐理论进行完善和发展,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应做的几项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