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区域间物流产业专业化分工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物流业1999-2004年的数据,本文首先描述了物流业在中国的区域分布及其变化。其次,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衡量区域物流行业专门化和区域间物流业同构程度的较为合理的指标和方法组合,并利用这些指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区域物流专门化分工及各区域内省市物流行业同构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各区域间的差别大致上可以用自然禀赋理论和外部效应理论给出合理的解释。得出大区域物流行业专门化程度是由各子区域本身的主导行业专门化程度和各子区域间经济同构程度共同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逻辑增长(Logistic)模型确定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三大经济圈为倒,利用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计算出三大经济圈物流业的单位增长带来的区域经济的贡献。指出不同的物流业增长阶段,各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不同的贡献。决策者应当针对不同的阶段特征,制定正确的物流产业政策来促进区域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物流服务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健康发展的保障。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区域物流服务业绩效评价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对物流服务业的绩效缺乏正确认识。本文以生态文明为导向对区域物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结合生态文明的思想,科学、合理设置区域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并通过反馈评价结果促进区域物流绩效水平的改进,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三大经济圈的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逻辑增长(Logistic)模型确定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三大经济圈为倒,利用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计算出三大经济圈物流业的单位增长带来的区域经济的贡献。指出不同的物流业增长阶段,各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不同的贡献。决策者应当针对不同的阶段特征,制定正确的物流产业政策来促进区域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产业-行业人口密度和区位商指标,分析了产业、行业人口省区间和区域间分布现状.中国产业-行业人口分布不但省区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东中西部、南方与北方区域间差异明显;三次产业和16大行业在省区间和区域间差异程度不同.定性和定量探讨影响产业-行业人口分布的因素,认为中国产业-行业人口区域分布差异性是由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而导致.  相似文献   

6.
以长江经济带物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Kernel密度估计分析等方法,测度2010—2021年长江经济带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区域内发展差异。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向好趋势明显,然而地区差异明显,呈现出下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而中上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的格局,但区域发展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具体而言,经济发展基础、物流运载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绿色发展成效较稳定,物流产业绩效呈波动上升态势。据此,建议加强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区域间的合作,缩小其区域差距;重视物流业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构建区域绿色物流网络,提高材料的回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互动关系的理论基础之上,选取2009-2016年安徽省经济与物流指标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做出关联矩阵,研究经济与物流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构建耦合模型,进一步探究经济与物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程度变化。结果发现:(1)经济系统与物流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都十分密切,其中农业总产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物流的影响最大;物流业增加值、货运量对经济影响最大。(2)系统耦合度除2010年和2013年达到基本协调外,其他年份均处于基本不协调。根据研究结论,文章针对如何促进安徽省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区位商对西北五省的主导产业进行识别,并选取相应指标代表主导产业集聚程度和物流业发展水平,利用熵值法拟合出各省的主导产业集聚程度指数和物流业发展水平指数,计算各省上述两个指数的有序度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二者之间在2007—2017年度的耦合协调度.结合各省(自治区)两个指数的有序度回归关系和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除青海省以外,其余四省(自治区)主导产业集聚程度和物流业发展水平均从不协调逐渐走向协调,青海省在剔除三个采矿业以后从不协调走向协调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北地区应进一步提升物流业运行效率,加大物流业的投资,加强物流产业区域间合作与协同,努力推动区域主导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进行评价,可以为政府部门科学制定物流规划、合理配置物流资源及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以物流行业从业人数、能源消费量、固定资产投资为投入指标,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物流行业生产总值为产出指标构建了区域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对京津冀三地20092013年的物流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物流效率不同程度出现物流效率不高、协同发展程度较低等问题,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应该从空间、产业和企业三个维度促进物流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虽然广西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东盟的重要桥梁,在与东盟贸易往来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因此作为沟通相邻国家的必经区域,广西的区域通道网络建设至关重要。以广西各城市的截面数据为研究数据基础,依据科学性、数据获得性与可比性原则,分别从经济发展状况、城市物流发展综合水平与东盟贸易状况3个方面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共14个指标,测算广西13个城市的物流发展水平与能力;运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评价指标解释主因子的载荷,利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构建物流综合水平评价模型,最终得到各城市的物流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并据此确定物流节点枢纽城市;引用物流引力模型进一步确定节点枢纽城市的物流引力,通过计算得到轴心对辐射城市的物流引力大小。研究认为,应以南宁市、防城市、钦州市和北海市为核心枢纽构建支干线物流网络通道,通过构建物流圈为广西物流业提供区域性、模块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物流的发展是由三层性质不同的作用力逐级推动共同促动的结果。这三层作用力分别是社会经济作用力、相关产业作用力和产业自身作用力。积极推进区域合理分工和贸易,努力协调区域关系一致,这样区际将产生大量的物流量,从而对区域物流体系的建立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丹东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三沿"城市,具有建设东北东部区域物流中心的优势和条件。近几年,丹东市物流业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但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对丹东作为东北东部区域物流中心的环境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丹东建设东北东部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合理布局、发展重点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协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78—2009年的广东省年度数据对区域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代表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三个重要指标,对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验证短期修正效应。结果表明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广东省经济增长对物流产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0-2012年的相关数据,选取物流发展成效指标、物流供给指标、物流需求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测算山东省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是区域物流需求、供给、规模的增长均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区域经济增长也推动了物流产业发展。山东省要注重提高区域物流供给能力、优化区域物流布局、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物流产业集团、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以物流产业发展促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以我国东部31个地市级地区为数据样本,研究我国东部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效率的问题。首先阐述研究效率评价的一些相关综合评价方法,从中选取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作为问题分析方法,并建立区域物流发展效率评价模型,以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1999年~2010年12年间我国东部31个地市级地区区域物流发展的总体效率。并以2010年作为典型年份,对样本地区区域物流发展的松驰变量以及规模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及中国现实情况构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包括制造业及物流业增加值、制造业物流外包率和我国物流费用占 GDP 比重等变量,在完成模型的强壮性和一致性检验后应用 Vensim PLE 软件进行系统仿真政策模拟,结果发现我国物流业信息化对物流费用占 GDP 比重及制造业增加值有显著影响,而物流业增加值对制造业物流外包率的增加较为敏感。同时,国家对物流业信息化资金扶持可使制造业外包和物流业信息化的效果更加突出,使系统各参与方都得到更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8—2007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贡献。研究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物流发展差异在不断扩大;物流网络密度、人力资本存量、市场开放度、区域物流政策等因素对区域物流发展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夏普里值(ShapleyValue)分解结果则进一步表明,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省际地域固有因素、人力资本存量、物流网络密度、市场开放度、区域物流政策。  相似文献   

18.
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物流系统是由物流子系统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其演化是各个子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和方法,分析区域物流复杂系统的组成和自组织运行特性,并以生物种群和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的相似性为基础,借鉴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生态位理论探讨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发展阶段,同时根据各阶段演化机理分析建立区域物流系统协同演化方程,从而为区域物流系统产业结构调整和协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共生理论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共生关系,构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和发展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通过对模型均衡条件的稳定点进行解析,可以得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一些结论:1.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彼此促进的作用是明显的;2.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最大的不协调就是发展不同步,以致供需不对称;3.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上,竞争与合作具有终端层面上的促进作用;4.在发展不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中,合作的作用大于竞争的作用。由此提出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