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出版过程。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具有产品的数字化、流通的网络化、交易的电子化等特性。作为一种新形态的传播媒介,网络文化在传播叙事形态、传播内容的表现形式以及传播模式等方面有自身的美学特点。透过对这种美学特点的分析和把握,从而推动先进文化的网络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技文化传播,应引导公众正确理解自然科学的文化特质、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解答当代科学与道德、人生、艺术、审美、宗教、信仰等人文文化的关系问题;技术文化传播要关注技术创新的人文环境、技术创新的文化评价、技术进步的人性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与技术认同等问题。加强科技文化的传播,需要以探索和创新精神不断完善高效率的传播机制,其中包括传播体制、组织、途径、方式等。必须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传播评价体制,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联手,协同传播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电子媒介成为主要的传播栽体。以佛教文化为底蕴的云冈文化如何整合现代传媒技术,重新撞击受众的观感,在口口相传、经文翻译、石窟雕塑的局限性逐渐显露的今天,如何找到崭新的传播途径,以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绿色崛起的目标,已成为云冈文化传播的重中之重。要想实现云冈文化的更广泛传播,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工具,实现立体化和交互式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湘西地区土家族文化传播为主题,以传播学、文化产业、文化传播、旅游学等理论为指导,分析土家族民族文化的特征、传播的价值以及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可行性,提出民族文化传播模式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对策,旨在为湘西土家族民族文化传播与产业化融合提供新的科学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创意视域下,文化产业不仅是符号产业,更是一种品牌产业,其核心是创意与创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黄河文化品牌是以黄河文化资源为依托而塑造的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背景下,塑造和传播黄河文化品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黄河流域大发展、大保护、大治理的有效举。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探讨当前黄河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探索在文化创意视域下黄河文化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的新路径,以推动黄河流域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黄河文化产业“走出去”,提高黄河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媒介技术的不断成熟,人类逐步迈入以沉浸为主要特征的第三媒介时代。沉浸化作为个体认知世界的方式进入到红色文化视野,推动红色文化从文本传播转向沉浸传播,并在红色文化视野中生成沉浸媒介的特殊性。在这一境遇中,红色文化传播的沉浸化主要指红色文化传播中人的形态、红色文化传播时空形态和红色文化传播方法形态的发展。为适应这一转向,红色文化传播实践将从提升主体的沉浸素养、塑造泛时空的生活形态、实施传播效果“沉浸指数”评估等维度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7.
文化传播的功能既包括传播者的目标,也包含传播的社会效果。本文站在多元文化的立场,以文化控制、文化增殖和文化分享为主线,对文化传播的结构、过程和社会效果进行了社会学的探讨,试图发现传播目标与传播效果相一致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技术使乡村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播。以抖音短视频平台粉丝量前20的新农人为研究对象,以参与式观察、实时视频作品互动追踪为研究方法,得出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的类型,包括对乡村仪式、农耕文化、乡村饮食文化及乡村传统工艺的转化与创新传播。抖音短视频对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实践的成效包括乡村文化传播主题与内容多元化、构建乡村文化产业新链条、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但是,当前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还存在传播主体媒介能力有待提升、传播内容失衡和传播渠道单一的问题。对此,通过提高乡村文化传播主体的媒介能力、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要素和打造乡村文创IP,拓展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的渠道等路径促进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传播。  相似文献   

9.
中国篮球文化的传播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篮球运动传播的角度,以传播学理论为理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等对篮球文化传播进行研究,分析篮球文化传播的内容、方式、价值以及影响传播有效性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和范式,国际化传播随之呈现出以"去中心化"为特征的全民传播态势.安徽地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可以借助传播格局巨大转变的重要机遇,依托新媒体手段,通过文化认同整合、现代化诠释、特异性凸显、全媒体融合等策略构建安徽地域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新机制,为提升地域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效果提供新路径,以扩大安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全球文化的商业化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大趋势。文化交流在现代传播技术的支持下,不但可以快速交流,还可以轻易地克服诸如政治、经济、宗教和地域等障碍实现更大范围的交流。而文化内容的去严肃性、通俗化、时尚性又加速了文化的全球化交流。全球化文化传播和交流无疑伴随着无尽的商业利益,与此同时,当然也隐藏着阴谋、掠夺、强权和垄断等有害因素。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文化的商业化,特别是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商业化潮流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和危害,以及人类文化交流所面临的困境等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海南文化特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南文化是土著黎族文化本底基础上,经历史时期汉文化及苗、回等民族文化,以及近现代以来的华侨文化和农垦文化、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先后以不同的传播类型、传播方式长期开拓影响,并经相互碰撞融合、推陈出新,在海南这一地域环境下整合生成的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该文探讨了海南文化的开疆性,质朴、诚信,包容性和多元性以及海岛性征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3.
张斌  方广和 《金陵瞭望》2007,(24):22-22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和谐文化传播.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有效发挥和谐文化凝聚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传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给和谐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积极适应现代网络传播技术的新发展新趋势.加强网络传播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提高驾驭和谐文化网络传播的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牢牢掌握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技术渐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数据、物联网、VR/AR、算法等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在新闻生产和传播领域给传媒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智媒成为媒体发展的一种趋向。淮河文化有着极为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重视其与新媒介的融合,为淮河文化的传承与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使其具有时代感,并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从传播主体、技术把关、叙事空间三个方面探索智媒时代淮河文化的传播趋向。  相似文献   

15.
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电视传播技术与特性 ,传播者的知识和技能 ,以及社会文化价值和观念等方面的分析论证 ,试图说明电视文化传播的基本要素和内涵。并以电视传播在我国当前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为实证 ,强调按社会发展需要 ,有针对地加强电视传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文化传播,应引导公众正确理解自然科学的文化特质、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解答当代科学与道德、人生、艺术、审美、宗教、信仰等人文文化的关系问题;技术文化传播要关注技术创新的人文环境、技术创新的文化评价、技术进步的人性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与技术认同等问题。加强科技文化的传播,需要以探索和创新精神不断完善高效率的传播机制,其中包括传播体制、组织、途径、方式等。必须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传播评价体制,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联手,协同传播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传播性,并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主要体现在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弱势国家对西方外来文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先进的数字技术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个体的自我意识提升等。这些特点的出现使得西方的文化渗透和文化入侵更加隐蔽。对此,处于文化弱势的国家应增强文化自信,保持文化独特性,加强网络空间的文化生产与传播,以应对国际文化传播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俄苏音乐文化的传播,对中国革命歌曲的创作以及中国抗战音乐的发展产生过直接的影响。本文聚焦抗战时期重庆主要刊物,搜集、甄别、整理战时首都重庆俄苏音乐文化传播的相关文献资料,探查俄苏音乐文化传播在战时首都的关注重点和主要特点,探讨俄苏音乐文化传播对战时首都重庆抗战音乐发展的影响及历史意义,从而确立俄苏音乐文化在以战时首都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传播状况的总体认识。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和头脑风暴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化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国家意志为引领,对中国武术文化全媒体传播质的变化、双刃剑效应以及应然理路进行了学理性分析与设计.认为,中国武术文化全媒体传播遭遇的媒体融合彻底改变人类文化传播格局和新媒体引发武术文化传播模式质的变化,促使中国武术文化全媒体传播呈现出融媒体助推中国武术焕发新型生命力和全媒体消解着中国武术的核心竞争力双刃剑效应.面对国家层面将中国武术的传承发展和海外传播工作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我们尤其应该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承传发展规划树立媒体融合创作意识,打造中国武术文化精品;强化武术文化信仰教育,坚定中国武术文化自信;坚持内容为王的核心优势,规避武术传播"去中心化"风险;优化中国武术传播模式,开启其全媒体传播范式,以应答当下中国武术媒介化形态嬗变与创新发展国家意志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相融合作为物质基础,提供并传播一切(知识)信息资源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它极大地冲击着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矛盾交织之时,我们要辨证对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