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经济学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得到不断发展,并且衍生出许多具体的流派。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两大主流学派,二者此消彼长,相互吸收和融合。通过对当代经济学主要流派的观点梳理,并分别选取了两大主义“水土不服”以及克林顿政府的“第三条路”的案例加以分析,以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把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分为三大流派,即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中间道路学派。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有德国新历史学派、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等;经济自由主义包括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中间道路学派主要指第三条道路。文章对三大社会保障理论流派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作了简要分析,认为三大流派在西方社会发展中,实际上是循环往复、交替出现的,所谓新理论不过是旧有理论的回归、修正或综合;三大理论流派主要是围绕着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权利与责任之间孰重孰轻所展开的争论;其本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社会矛盾的回应与调整。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济学关于政府的经济职能有两种主要观点。第一种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政府经济职能观,第二种是国家干预主义的政府经济职能观。对于国家干预主义,政府的存在和政府对经济的具体干预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经济自由主义,许多人认为,它是否定政府的存在,否定政府对经济的必要管理,其实,这是对经济自由主义的误解。 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呢?在理论上,那种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自行调节,维护供求均衡价格理论,并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一切理论形态,都属于经济自由主义的范畴,在政策上,主张经济自由、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和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政策,都属于经  相似文献   

4.
了解政府干预思想的演变史并理解其内在逻辑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干预和经济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思想的交织斗争和演变构成了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主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 ,对各种经济理论进行扬弃。在我国当前的转型时期 ,政府干预这只“手”必须加强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后,经历了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新自由主义宏观经济学成为经济理论的主流、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趋同与综合这三个重要的演变发展阶段。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现实经济问题不断对原有经济理论和政策提出挑战,各经济学流派不断争论与融合,从而丰富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干预和经济自由是两大永恒的主题,宏观经济思想与经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考察政府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发展变迁过程,对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对不同时期政府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进行了归纳.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经验证明,政府干预也好,经济自由也好,不过是同一思想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国情下的不同的外部表现.政府干预不会去破环市场经济这个基本原则,相反,是视这些原则为理所当然的前提;而任何一个经济自由主义者都不会认为所谓自由是可以自动产生、自我维持且不需要政府保护的.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社会福利理论的演变,表现为从传统的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及保守主义,转向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及福利多元主义,其本质是从单一的"市场取向"或"政府取向",迈向综合的"社会取向"。这一演变对我国社会福利实践的启示是,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和第三部门在福利体系中的角色与功能,在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形成良性运行的福利机制。  相似文献   

8.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消长变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消长变化及其启示孙新雷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作为两种对峙的政策主张或思潮,曾几度消长交替。演变至今,两种政策在实践中又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分析和研究这种发展变化,不仅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西方经济学的...  相似文献   

9.
论西方政府职能理论在我国的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职能的理论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市民社会的兴起而产生,最早的政治职能理论主要包括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种。20世纪政府职能理论发展经历了市场失灵和凯恩斯主义、政府失灵与公共选择、公共行政思想危机与政府再造几个理论阶段。我国政府职能理论既源于马克思主义,又吸收了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理论,并在我国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再造了许多新的政府职能理论,实现了政府职能理论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中,有关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之间的争论,以及市场与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定位的权衡,贯穿于经济理论发展史的每一个阶段.对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国家职能观和经济制度观进行回顾与评价,从而探讨了在经济实践中可借鉴的理论观点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主义与保守自由主义是传统自由主义的两个当代变体。保守自由主义认为,在自发秩序的引导下,市场经济可以自足自治;国家行为存在内在悖论,政府也会失灵;政府干预作用有限,弱政府才是最佳选择。保守自由主义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强政府理论,并借助经验认识论、消极自由观和主流民主观详细论述消极国家观的合理和必要。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新左派对保守自由主义的弱政府理论提出了猛烈批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家和理论家;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或经济理论著作,还是庸俗的、边际主义的、新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或占主流地位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虽然在诸如价值的创造、价值的分配等重大的基本经济理论问题上的观点都是根本对立的,但是在对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相统一、而与社会主义相对立;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统一,而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理解上,却表现出惊人的高度一致.双方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市场经济是私有制的资本主义所独有的,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象征,因而理所当然地都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正成为当今世界的两股浪潮,其主题是经济自由主义.计划经济这一人类建构理性主义的产物,它的兴起源于对经济自由主义价值的抛弃,而其失败则意味着国家全能主义的破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要确立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独立经济人格,赋予个人充分的经济自由,这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和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也是形成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自由主义是古典自由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否定公有制、社会主义和国家干预.以“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为标志其由学术理论而经济范式化、政治纲领化和意识形态化.它在全球推行时,也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层面影响着我国的发展.基于此,运用马克思主义正确区分经济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和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有效利用经济理论的新自由主义的积极成分,并采取对策防范和抵制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渗透,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认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伊藤诚从克服凯恩斯主义、苏联模式和新自由主义的弊端出发,提出了民主、分权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尽管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重大挫折,但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的改革以及欧美马克思主义的复兴中,伊藤诚看到了市场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民主、分权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于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信心,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重大,但这一理论也存在着误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路径虚幻等缺陷。  相似文献   

16.
自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传媒政策经历了两大旨趣相异却又相互纠缠的范式:经济自由主义范式和国家干预主义范式。前者强调传媒资源分配的市场机制,主张国家和政府扮演消极、被动的角色;后者认为市场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资源配置问题,主张积极的传媒政策。两种范式都有其自身难以解决的机制缺陷和政治风险,在当下全球化、技术进步以及公民社会崛起的语境下,西方社会开始寻找一个超越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面向“市场-国家-社会-媒体”合作治理结构的新范式。但历经多元主义、法团主义、共和主义等种种“主义话语”的探索,传媒政策范式的重建依然难脱困境。因此,面对当前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政策改革的迫切性,一个更为紧迫的任务是为自由主义注入公民政治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至今,经历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正呈现出“分久必合”的趋势。这既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条件变动的反映,也是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理论和方法深入发展的结果。其主线与核心是政府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两种思潮间的此消彼长和相互融合。各流派间的分化与趋同,正是上述基本趋势的辩证表现。理论侧重点与政策时效性的变化也与此有关。其方法论的逐步深化,则是该过程最重要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是肇始于美国20世纪70、80年代政治哲学领域的两大主要流派。二者皆根植于社会不平等加剧的时代背景,致力于寻求拯救社会危机的良方。新自由主义以"原子个人"为逻辑起点,强调个人权利的绝对自由,最终为个人主义盛行和更为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埋下隐患;社群主义以社会为本原,强调社群利益的优先性,但却可能导致集体强权的出现。比较、辨析两大流派的发生背景、政治目标、逻辑前提和现实困境,结合我国政治生态与社会管理现状,将两种思想有机结合,可对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实现的程序设计和制度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共和主义掀起的与自由主义的争论中,围绕公民定位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这样的讨论,将两种政治流派的自由观、国家观等内容串联起来。共和主义站在积极自由的立场上,对积极公民进行了全方位的褒扬,对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进行了消极公民的界定并加以严厉批判。两相比较,共和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是建立在并非自由主义主张的立场上的。自由主义从来没有以自己对消极自由的赞赏,将公民安顿在消极公民的位置上。相反,自由主义在公私领域、国家与社会领域分流发展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公民以消极自由维权、以积极参与结社的立场。因此,共和主义对自由主义消极公民的批判是不成立的。倒是共和主义对现代政治弊端的批判,如果缺乏自由主义的规训,就会潜含危险甚至显露危机。这让共和主义只能以自由主义为归宿。  相似文献   

20.
对于经济法的产生,学者们往往拘泥于市场失灵与政府缺陷二者矛盾的演化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立足点要么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要么是"具体的经济法律的出现",都认为当国家开始借助于政府职能通过法律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之时经济法就诞生了,然而,这些理论观点忽视了国家干预的不同内涵,在不同的国家,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干预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垄断的产生、大危机的爆发、战后的百废待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流行、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的批判为国家干预提供了契机,而国家干预的宏观性则奠定了经济法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