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我国传统文化积淀与民族文化心理,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标准和理念,即重表现和含蓄,以有限表现无限.中国传统的绘画"留白"技法从形式上预留空白发展到思想感情表达上预留空白,诗画同源的传统,使得水墨之间的空白在文字间显示出趣味横生、璀璨多彩的独特艺术魅力.结合对唐代诗歌作品的解析,探讨"留白"技法在文学作品鉴赏中传达出的独特的审美意蕴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中唐诗歌新变背景中,刘禹锡诗歌的创变特色并非特别显著,其诗歌的艺术个性体现为继承唐诗传统的典雅、宛畅、优美、蕴藉的审美特征,在保留传统唐诗诗性特质的基础上,用审美的形式来表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生命的独特感受。他对唐诗传统审美特征的继承有创作主张、审美趣味、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原因。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正是思想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独特的精神气质使他的诗歌独具内在气骨,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使其诗和其他标举“雅正”的诗歌有了显著的区别,理性沉思和感性思维的结合使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传统的美学范畴也相应地产生了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出现了荒诞.荒诞审美范畴在自身的逻辑演变和历史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中逐渐成形,并经由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到文艺思潮最后上升为审美范畴.荒诞的审美范畴有自身独特审美品格特性,一方面非理性的内容,表现出的以恶心、孤独、焦虑为核心的现代情感构成了其内在的美学意蕴;另一方面,其以反形式、反美学、反艺术的现代审美特性丰富了荒诞范畴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中心范畴.但也可将它理解为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核心要素,因为它既是手段、方法,又是结果,同时还是艺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空灵"则是在纯净、虚净、空荡的气氛中时时透出生命灵气的那种艺术境界,它最能、也最深刻体现中国人传统的"天人合一"和绝对自由的最高审美境界.而"线的律动"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总的形式特征,也是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再现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观"、"虚实观"、"气韵观"对中国龙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龙舞的发生发展在本质上可视作中国哲学思想最生动、最直接的形象表达.对中国龙舞的关注不应仅停留于舞龙过程的呈现,还需聚焦这些物化形式后丰富的精神蕴涵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文章以中国龙舞的重要代表——"铜梁龙舞"为切入点,试从中国传统哲学观的角度关照这一享有"中华第一龙"美誉的龙舞样式,以揭示龙舞艺术所积淀的民族审美特征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心理。民族审美心理世代相继,绵延不断,其恒常性和稳定性十分突出明显。究其决定因素,乃是一个民族生活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独特的物质生产方式,而独特的物质生产方式是最终极的根源;并且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与审美情感方式所使然。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美学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美术领域,致使美术作品有独特的民族意蕴.20世纪初中国一批曾留学海外的艺术家带来了油画的新生命,油画新生命中的现代主义在中国异军突起.林风眠、吴冠中等一批艺术家一直是现代艺术的追随者,他们在艺术中强调中西融合,在形式语言上,以中西绘画的审美精神的融合,创造了油画艺术在中国土壤里新的审美体系.吴冠中不仅在油画民族化而且在水墨现代化探索历程中一直强调对美的追求,强调追求意境.抽象是形式的核心,意境结合在形式美之中,从意境入手等等,都是吴冠中在艺术创作中的审美理想.艺术即美,这种美创造了一个充满意蕴、情趣,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对这种"美"的追寻,主要体现在中华传统美学中.  相似文献   

8.
数码艺术设计是当今数字化时代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正确认识数码艺术设计的生产和发展,以及数码技术的特点和表现风格,寻求数码艺术设计独特的审美价值,是其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发掘数码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艺术渊源,是丰富数码艺术语言和正确表现数码艺术形式美的关键,并以此取得在艺术价值上的更高地位.  相似文献   

9.
<野草>是鲁迅作品世界中最具魅力最难解读的作品.<野草>是鲁迅写自己的,也是写给自己看的书,它忠实地记录了中国人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痛苦的灵魂挣扎.<野草>是客观情势的变化在作者内心的反映,它是作者创作心态大的变化期的独特的艺术结晶.它的产生昭示了一种超越文体学的文学现象,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美学精神;它是新的艺术形式对新的心理经验和审美空间的召唤,是世界从艺术上对人类新的融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典型的地域性、丰厚的传统性和广阔的发展性,传统音乐的根基和精华在历史的流变中得以延续和发展,祖辈们通过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留给了我们一笔博大精深的珍贵的音乐遗产.而母语语境下的音乐教育应以传承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为己任,长笛艺术教育作为西洋乐器在中国的教育,应以长笛的独特特点来拓宽中国民族音乐形式,使中国民族音乐形式更加丰厚,并寻求在互溶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音乐风格,进而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曾景祥花鸟画集》的出版是我省乃至我国美术界花鸟画创作成果的又一个丰硕展示。曾景祥的画作,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即立意清新、笔法工致、风格典雅。随着岁月的流逝,曾景祥的画艺将日渐精进,其画作将日益显出它的典雅珍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审美需求和观念表达的问题进行评析。在文化艺术多元化的格局下 ,以往的审美需求和观念的表达都在重新解构 ,用传统的“架上绘画”和单一的艺术观念下形成的审美趣味 ,面对着现代艺术更丰富的表达形式而显现出既定的审美习惯的单一性。当代的艺术创造者和艺术接受者 ,不但在创造理念和创造形式上要有前沿性和开拓性 ,同时在审美理念和审美取向上更要有前沿性和开拓性。在传统的价值取向上注入新的视觉经验与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13.
艺术鉴赏教育是广告教育的重要一维,但通过对开设广告专业的各高校的调查显示,高等对广告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普遍重视不够,存在重艺术技能教育,轻艺术审美教育的现象。健全广告教育,促进艺术鉴赏教育的发展,高校应该注重艺术鉴赏与广告教育的结合;加强相关课程、师资、教材的准备;改进教育和考核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注重挖掘中国传统艺术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岩彩画艺术是中国古代传统美术的一部分。历史上由遣唐使传输至日本,日本画家在长期实践探索中,从材料研发到表现语言都有新的发展。新时期以来,中国留日画家在秉承前辈改良中国画的愿景中将这一绘画重新带回中国。经过不断的推广与创新,最终完成了岩彩画在本土的现代复兴,从而使岩彩画成为中国美术中一次成功的推陈出新。在各高校内开展的岩彩画教学,更是依托本土石窟艺术资源,建构起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持续深入的岩彩画理论探讨中,对这一绘画的来源生成及历史追溯有了清醒认识,岩彩画更成为凸显民族文化基因及传统艺术向现代转型的表征。对岩彩画发展历程的追溯和文化基因的解析,都是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去理解岩彩画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衍生、演变和传播,岩彩画也由此成为当代文化交流、互鉴、共生、创新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5.
景观关学是当代新兴的美学研究领域,作为审美对象,景观不同于各种传统艺术形式,因此对于景观的欣赏是否能沿用以往的审美模式、景观欣赏者的审美心理活动与以往有着怎样的差异,成为现阶段美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了其中两种主要观点即“分离式”的审美模式和“介入式”的审美模式,并在对二者进行比较和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与“分离式”的审美模式相比,“介入式”的审美模式更加适宜当代社会对景观欣赏的要求和审美发展趋势,而中国古代关学当中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传统观念对这种审美模式则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艺术中,人们最看不懂和最不易接受的是抽象主义,抽象艺术的欣赏需要必要的引导。形成抽象艺术欣赏主要障碍的原因不在艺术家,也不在艺术作品,而在于欣赏者旧有的知识结构及审美观念。欣赏抽象艺术首先必须摆脱传统艺术审美的框架,以新的视角审视抽象艺术,用现代精神体验抽象艺术的形式美。通过抽象艺术理论的了解,将揭示抽象艺术的精神实质,最终使观众在欣赏中获得与抽象艺术的精神共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存在主义视角分析了《荆棘鸟》女主人公梅吉一生四个重要阶段的遭遇和抗争,证明这部小说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古典悲剧的现代悲剧:构成古典悲剧冲突的双方各自具有伦理力量的合理性,而梅吉的冲突对象则是无穷无尽的荒诞,而且正是这种荒诞最终毁灭了她的幸福。该小说的审美意义在于塑造了梅吉这一现代悲剧人物形象,她那无望而不懈的抗争给人以另一种震撼。  相似文献   

18.
中国栀子审美文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栀子是中国传统名花,经历了从实用功能到审美价值,再到象征意义的演进。这种演进是“层累”式的,而并非是“替换”式的。经过不断抉发、丰富,栀子最终完成了实用、审美、象征的功能整合。栀子从实用到象征、从民间到文人,从而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也是中国文化中很多花卉的共同走向。揭明通过栀子的文化内涵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认识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意象美学"的现代形态——论叶朗的美学本体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基本的和核心的范畴,同时又是中国传统审美创造和鉴赏的基本思维模式。以“意象”为本体的美学思想在中国一直占主导地位。现代形态的“意象美学”建构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当代的重要价值显现,也是叶朗在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中所做出的一种价值选择,更是叶朗在长期的美学思运中对美学本体论的一种中国式的读解。叶朗以其独特的美学之思,尤其是他那独树一帜的极富民族性更具时代意义的“意象”论美学,越来越为学界所关注和肯定。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雁北民间社火是节庆活动的一部分,反映着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心理,具有鲜明的祭祀神灵和祈求丰收的文化内涵,并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滋养了戏曲的形成。现代社会的消费性瓦解了社火的神圣性和神秘性.它与地方文化和地方经济相结合,具有了审美与娱乐以及旅游与经济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