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的内涵、起点和侧重点不同,适合的青少年群体也有差异,但道德养成是道德内化的基础,道德内化是道德养成的深化;两者客观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来保障道德主体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品质的积淀、确立。道德养成与道德内化关系及作用机制的原理对我国未成年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在于:应以内化为目的,重在从基本道德养成抓起;认真研究和遵循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的规律,依照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整体推进未成年公民道德品质的建构和良好道德人格的完善;根据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的群体差异,有侧重地做好青少年公民道德素质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古代德育机制有很多的优秀传统是青少年德育不可忽视并需要借鉴的,但社会制度的变迁与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使得古代德育机制中诸多内容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宜。青少年道德失范问题的凸显,需要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优秀的德育机制并反思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以中国古代德育机制与青少年道德养成为切入点,可以发现古代德育机制在青少年道德失范预防与矫正中的重要意义,借鉴其中精华,可以构建为突破青少年道德失范难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晓东 《金陵瞭望》2007,(16):18-19
个体德性的养成与道德人格的塑造表现为同一的过程。道德人格是个体作为合格社会成员的道德规定性,是一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是人的道德主体性的凝结和体现。它是个体在道德修养实践中形成的.反映着个体道德修养实践所达到的实际程度和境界。而个体的道德修养实践具有社会性.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历史地发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养成教育是内在养成与外在养成的统一。但现实中我们却过于关注青少年的外在养成,内在养成明显不足。因此。隶属于内在养成的自我意识培养被忽视,从养成教育视角研究青少年自我意识培养的理论著述更是少见。本文尝试性地界析了自我意识与养成教育的关系;并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养成教育中青少年自我意识养成不足的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原因;最后立足于实践,提出重视家庭养成、依托学校培养、优化社会评价、转变养成视角、遴选参照对象、创新网络教育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培养需要观照的六个方面,从而整合、协调一切有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青少年自我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低碳生活日渐成为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伦理也成为现代人道德文明素质的新要求。家庭是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质的重要场所,应加强青少年低碳生活知识的认知教育、遵守和践行低碳生活伦理道德规范能力的培养,养成低碳生活道德行为习惯。从家庭生活的小事入手,加强青少年对低碳生活知识的认知;家长以身立范引导青少年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强化养成训练,培养低碳生活行为习惯等。这些都是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质家庭养成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网络对于青少年成长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和作用,对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筑起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明网络环境,需要完善学校引领机制、营造家庭监护机制、建立产业自律机制、构筑道德教化机制、强化法律约束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机制。全社会应自觉地参与到建设文明网络环境的活动中来,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构筑文明网络环境的保障机制,才能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养成教育是对青少年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养成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养成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和循环往复的内化与外化的发展过程。在青少年习惯养成过程中,引导是基础,体验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相似文献   

8.
开展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构建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导向相一致、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改革的步调相协调、与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相融合的青少年公民意识养成机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国家、构建公民具有国家归属感的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应试教育、趋缓的体制改革步伐和旧有的历史认识误区是当前公民意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可操作性强的青少年公民意识养成方案,找出与社会生活相接轨、与普世伦理相衔接、与青少年教育规律相符合的教育方法,是当前德育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阳明心学的核心和精华在其养成理论.阳明心学的养成理论,对道德养成的知、情、意、行各环节已展开详实的探琢,尤其对道德养成由知达行的"后半截”提出了诸多颇有价值的观点.回采和借鉴阳明心学的养成理论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伦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也极具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会责任心是青少年道德发展、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青少年进行社会责任心培养时,应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人手,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养成正确的责任行为习惯,全面地培养其社会责任心。  相似文献   

11.
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从青少年道德人格结构和发展的过程看,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它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诸要素的整合力量,也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同一化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机制的建立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建立道德教育机制、文化环境机制、道德管理机制、道德实践机制四位一体的机制体系,是促进公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养成,确保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社会多元化条件下道德观、价值观的主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众人物的道德责任问题,运用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当前社会公众人物及其道德影响力进行界定,并对其现状进行梳理和剖析,探讨公众人物的道德责任构建和培育路径,以便促进公众人物积极发挥自身示范效应,推动社会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汹涌而来,对青少年道德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其呈现如下特点:青少年道德主体意识不断的催生与失落;青少年道德价值取向的层次性与多维性更加明显;青少年道德心理要素发展的不平衡性凸现;青少年道德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与非道德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具体学科和技术对道德的特点及其外在表现形式有重大影响,对人们的风俗习惯、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起着巨大作用,同时,科学也使道德逆向发展。道德推动科学技术的双向发展,因为道德修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自觉地调节心理机制,克服种种困难,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但道德对科学技术也起阻碍作用。科学技术和道德应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政府导向长效机制的缺失是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障碍之一,因此,建构适宜的政府导向长效机制对于践行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有重要意义。政府导向长效机制具有调控与规范、引导与保障、信息捕捉与适时纠偏功能。政府导向长效机制的有效运行.与政府部门专职管理人员养成机制的形成、长效机制制度基础的夯实、协调联动机制的完善发展以及垂直领导机制之下的责任落实机制的到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其社会道德能力的培养事关国家未来。而我们面对的是大学生对社会道德认知不足,社会道德感情缺陷和社会道德意志薄弱等问题显得愈加严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能力培养,必须坚持在以人为本,内功培养与外功训练相结合。注重实践三条原则的指导下,着力构建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社会综合体系,创新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机制,强化社会道德能力养成的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8.
行政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灵魂,行政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关键.行政道德建设一靠他律的监督机制;二靠自律的养成机制.监督机制包括加强行政道德立法、建立一个权威的执行机构专门负责审理公务员违反道德但又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在公务员任免升降中引入道德赏罚机制.养成机制包括内省和慎独.  相似文献   

19.
道德示范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道德示范是由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特征,身教的优势,德育的实践性,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等决定的。践行道德示范必须树立家长、教师、领导干部、公众人物等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20.
作为生存发展环境的一部分,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教育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文化生活,有利于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和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和矛盾,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同时传媒中的不健康内容不利于青少年树立崇高理想和养成良好道德,甚至给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这就要求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尽量减少传媒的负面影响,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