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业依然面临着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问题.缓解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又有待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总体存在投资水平低下、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受益面较窄等问题.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如激发各方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优化投资结构等,发挥农村人力资本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西部地区农村依然存在严重的贫困状况,直接影响到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通过对贵州省情况的分析,表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农村人力资源的缺乏以及农村公共产品的不足是导致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因而,改变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状况的根本对策在于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总体上增长较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状况,进一步论证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相对低下,是导致农民增收困难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村公共投资现状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缓解贫困,就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投资职能。对西部地区农村的公共投资涉及一个覆盖全局的政策体系,不仅包括投资结构的安排,投融资体制与方法的创新,更须包括对于投资的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舒尔茨的观点,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和迁移等方面的费用。在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表现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非农就业转移,包括影响选择非农就业的意愿、非农职业选择的能力和非农就业的稳定性。为此,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资源不足、政治权利不足等原因造成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本严重贫困,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障碍。所以,加大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入,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但由于投资主体的成本收益不同,使得投资个人和地方政府投资乏力。所以,在前两种投资主体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提高社会效率,中央政府应成为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的主要投资主体。  相似文献   

7.
贫困现象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虽然近些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但贫困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农村社区。我国农村社区发展基础差、底子薄,贫困人口数量多且有返贫问题,治理难度大,可以说,我国扶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的有效手段。然而事实证明,经济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贫困,但却不能永久地消灭贫困。我国农村贫困不仅仅是传统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发展和制度安排问题。贫困与资本缺失密切相关,我国农村社区因物质资本匮乏、人力资本不足、文化资本缺乏、社会资本缺失而呈现出经济、人力、文化及社会权利多维贫困。基于我国农村社区资本缺失导致的多维贫困,通过增加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再生产文化资本、保障社会权利资本和建构社会关系网络资本来培育农村社区资本,是治理农村多维贫困的有效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就业视角下的农村公共投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现城乡统筹就业,核心环节是如何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与农村、农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农村公共投资对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当前农村公共投资存在的供给能力不足、结构失调和公共服务质量低效等突出问题,今后应重点发展完善农村教育、改革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体系以及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原因,提出加大政府对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农村贫困地区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增强农村贫困人口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形成农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从根本上消除农村贫困,彻底解决返贫问题,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经历了广义扶贫阶段、制度变革扶贫阶段、开发式扶贫阶段、扶贫到户模式阶段,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扶贫战略应进行相应调整。在回顾和总结福建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农民素质偏低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核心因素,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是制约农民素质提升、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提出今后的扶贫模式应逐步由从物质投入为主向人力资本投入为重点与核心的方向过渡,通过教育投资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培训投资使农民依靠农业现代化增收致富、提高非农产业就业的能力,通过健康投资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通过迁移投资完善交通设施、改进就业信息渠道,降级劳动力流动成本。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从多个维度而不是单一的收入维度来测量贫困和缓解贫困是学术界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当前我国农村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少从制度构建上来关注除了收入贫困之外的其他贫困群体,这显然忽视了不同贫困类型群体间的差异性,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在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构中引入多维贫困视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多维贫困理论及其衡量维度和指标对我国当前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提出构建我国农村多元化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私人和公共两部门的健康投资出发,利用CHNS数据考察1991—2006年我国居民健康投资与健康人力资本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健康投资对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具有显著正效应,我国公共健康投资的健康产出效应大于私人健康投资,农村公共健康投资的健康产出效应低于全国水平而私人健康投资的健康产出效应高于全国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健康人力资本对居民短期和长期收入存在显著正效应,而农村居民健康人力资本仅对短期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住户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本文研究了中国农村公共转移性收入的减贫效果。 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公共转移性收入的分布特征,包括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在不同收入组的分布、在贫困和非贫困家庭的分布等等。最后,估算不同公共转移项目的减贫效果。根据评估,当前中国公共转移性收入发挥了一定的减贫效果,使得贫困发生率下降了4.26个百分点,但仍存在低保瞄准率低下和转移收入水平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公共投资、教育、健康、培训及迁移等角度全面度量了我国1978-2007年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非农就业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量是非农就业总比重的单向Granger原因,即前者有效地促进了后者的提高,但其影响具有滞后性;人力资本投资量不是农村劳动力当地非农就业比重的Granger原因,即前者并未促进后者的提高,反而更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5.
根据西方消费理论,利用绝对收入假说模型、相对收入假设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收入对中国农村家庭狭义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期收入、永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都有一定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432、0.657、0.014,其中,永久性收入的影响最大;农村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并不高。据此提出,为改善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应帮助农村家庭增收创收、促进农村家庭暂时性收入向永久性收入有效转变,同时有关各方应做好农村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力资本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关于农村人力资本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指出:国内对农村人力资本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人力资本的定义、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及其成因、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效应以及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等问题上,在此基础上作了简要评论,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贫困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我国农村因旧中国经济落后以及我国农业资源缺乏和农民知识贫乏等原因 ,而形成严重的贫困问题。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积极进行反贫困工作 ,并取得巨大成就 ,全国范围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当前我国农村仍然存在着贫困 ,并且反贫困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继续坚持正确的开发式扶贫方针 ,建立政府、社会和市场相结合的反贫困机制 ,采用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与扶持贫困人口相结合的策略 ,通过增加反贫困资金投入、改进金融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加快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营造发展经济良好环境等措施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扶持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现状及其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现状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经济实力弱,投资收益滞后,接受教育、享受医疗保健的机会不均等,使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绝对值虽然逐年提高,但增长幅度较小,这影响农村人力资本含量的提高,制约其就业能力的增强.因此,必须在制度安排与政策取向层面上进行创新,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含量,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影响农民收入增长机制探讨及验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的根本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了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和机制 ,在此基础上 ,通过实证分析进行验证 ,并得出最终结论 :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提高农民素质 ,增加农民就业竞争力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增加非农收入 ,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评价与视角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贫困战咯的效果必须经过贫困缓解的状况来评估和考察。从我国农村贫困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来看,反贫困战略的制定与运行尚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过于强调贫困的物质内涵,忽略了贫困及反贫困的人文特征,因贫困农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状况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发展的内在张力缺损。在新形势下,农村反贫困战略重点应转移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培育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