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的经典化与非经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着如何评价"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已形成了经典化与非经典化这两种不同观点.前者完全认同"红色经典"这一命名,并进而把"文革文学"中的样板戏与<艳阳天>、<金光大道>等经典化,表现出将历史泛革命化和极端化的革命拜物教;后者不认同"红色经典"这一命名,认为文学经典应该是历代作家的最优秀的作品,是民族和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智慧与创造的积累,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经典的判断标准只能是全人类共通的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独立和自由,是全人类共通的人的真善美."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表现出狭隘的政治功利主义和革命的原教旨化,艺术上唯革命标准是从,充满了宣扬仇恨的语言暴力,叙事模式化,故不能成为文学经典.本文认同后一种观点,并把此文的写作,看做是一种自我精神与自我意识的疗救过程.  相似文献   

2.
"红色经典"与时代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今年,一大批以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相继问世,形成一股红色经典热潮。使人想起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火红的岁月。红色经典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值得理论研究界深深思考。在这里发表的四篇探讨红色经典的文章,文风活泼,观点泼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了红色经典这一特殊历史文化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未来走向,值得文艺理论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红色经典"铸造民族精神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今年,一大批以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相继问世,形成一股红色经典热潮。使人想起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火红的岁月。红色经典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值得理论研究界深深思考。在这里发表的四篇探讨红色经典的文章,文风活泼,观点泼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了红色经典这一特殊历史文化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未来走向,值得文艺理论界关注。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角度看"红色经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今年,一大批以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相继问世,形成一股红色经典热潮。使人想起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火红的岁月。红色经典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值得理论研究界深深思考。在这里发表的四篇探讨红色经典的文章,文风活泼,观点泼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了红色经典这一特殊历史文化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未来走向,值得文艺理论界关注。  相似文献   

5.
"红色经典"的称谓能否成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一大批以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相继问世,形成一股红色经典热潮。使人想起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火红的岁月。红色经典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值得理论研究界深深思考。在这里发表的四篇探讨红色经典的文章,文风活泼,观点泼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了红色经典这一特殊历史文化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未来走向,值得文艺理论界关注。  相似文献   

6.
论"红色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挖掘和发展这种"红色文化",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随着"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的播出以及"红色经典"作品的畅销,"红色经典"再掀热潮。但在这片热潮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对京剧《沙家浜》的改写、对小说《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的改编中,种种极不严肃的态度和做法已经受到舆论的关注和批评。这说明,对于"红色经典"与"红色经典"现象作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仍然十分必要。为此,本刊特组织了这组笔谈。樊星先生的文章,从时代精神、历史选择和学术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红色经典"的当代意义;张志忠先生的文章,从创作发生学角度探讨了"红色经典"作者在历史记忆与现实关照之间的复杂心态;余志平博士的文章,从经典标准、时代需要及改编原则几个角度对"红色经典"作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思考。我们期待着这组笔谈能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对待"红色经典",并进而拓展"红色经典"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随着"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的播出以及"红色经典"作品的畅销,"红色经典"再掀热潮。但在这片热潮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对京剧《沙家浜》的改写、对小说《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的改编中,种种极不严肃的态度和做法已经受到舆论的关注和批评。这说明,对于"红色经典"与"红色经典"现象作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仍然十分必要。为此,本刊特组织了这组笔谈。樊星先生的文章,从时代精神、历史选择和学术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红色经典"的当代意义;张志忠先生的文章,从创作发生学角度探讨了"红色经典"作者在历史记忆与现实关照之间的复杂心态;余志平博士的文章,从经典标准、时代需要及改编原则几个角度对"红色经典"作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思考。我们期待着这组笔谈能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对待"红色经典",并进而拓展"红色经典"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关于"红色经典"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随着"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的播出以及"红色经典"作品的畅销,"红色经典"再掀热潮。但在这片热潮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对京剧《沙家浜》的改写、对小说《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的改编中,种种极不严肃的态度和做法已经受到舆论的关注和批评。这说明,对于"红色经典"与"红色经典"现象作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仍然十分必要。为此,本刊特组织了这组笔谈。樊星先生的文章,从时代精神、历史选择和学术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红色经典"的当代意义;张志忠先生的文章,从创作发生学角度探讨了"红色经典"作者在历史记忆与现实关照之间的复杂心态;余志平博士的文章,从经典标准、时代需要及改编原则几个角度对"红色经典"作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思考。我们期待着这组笔谈能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对待"红色经典",并进而拓展"红色经典"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初围绕"红色经典"的命名和改编,官方、商家、学界和民间角度各异、深浅不一地介入纷争,最终"红色经典"成为一个文化事件,而对"红色经典"作品的认识和评价是这次文化事件的核心问题.回到当时的语境里分析"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读出这些作品属于那个时代的"经典"味道."红色经典"是关于革命历史的文学经典,它属于那个特殊时代,"红色"的限定和引号的使用是对这批作品经典地位审慎的诠释."红色经典"仍会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作为代表性的作品见证那个特殊年代的人生百态和时代风云.官方、商家、学者、民众等可以各取所需,各自保留对"红色经典"含义的特殊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红色经典”中的红色更多地与特定历史语境关系深密,而经典一词则须观照文本美学的各项指标,经典决定了红色的特定质素,而红色也因其特殊称谓及其负载的意识形态信息宰制着经典的生产空间。只有在“历史的”和“美学的”双重理论视角下考察“红色经典”的命名,才能在学理层面上廓清“红色经典”的经典性品质及其经典化线路。  相似文献   

12.
在影视等大众文化传播媒介推波助澜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席卷全国的红色经典风暴以不可阻挡之势重现荧屏,曾经的红色经典在当今大众文化语境中又一次受到广泛关注。这种关注一方面来自对红色经典影视翻拍现象的热议,另一方面表现在红色经典影视翻拍现象反过来成就了红色经典原著在当今的二度走红。当文学批评界也参与到热评之中时,使其获得了理论上的高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3.
“六经注我”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解释学方法之一 ,它不是要求人们忠实于解释客体 ,而是强调了解释主体的中心地位 ,展示了与人的类本质息息相关的解释主体对解释客体的主动性和再创造性。“六经注我”的解释学方法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但也包含深刻的奴性内蕴 ,限定不足的“六经注我”还容易导致解释过程的随意性和解释结果的虚假性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部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圣经》的伟大的文学巨著。首先,《红楼梦》是对中国传统二十四史的彻底颠覆,并大破大立地为我们开辟出有别于善恶二分谱系的一种以男女情爱为核心的人类历史第三谱系;其次,随着对这一人类第三谱系肯定,《红楼梦》使长期作为"第二性"的女性在人类历史中重新登场,并前所未有地揭露了现实中女性无比深重的历史悲剧;最终,更重要的是,《红楼梦》不仅把现行话语的统治视为女性悲剧的最为深刻原因,而且同时对人类话语进行了一种生命发生学意义的还原,而使一种有别于知识性话语的更为始源的"情的话语"这一泰初之言得以彰显,把对"情的上帝"的皈依这一新的救赎之途提到人类文化的议事日程。这使《红楼梦》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文学领域,而最终与人类终极关怀的宗教精神相通,其不啻可视为是与《旧约全书》并肩的又一部伟大的《圣经》。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史用力甚勤,成果颇丰。但也有不少问题需作进一步探讨,比如,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下山是继红四军主力出发赣南之后的又一次“战略引退”,而不是标明井冈山保卫战的失败,更不是“弃守逃跑”;“围魏救赵”是“柏露会议”最后决策的,但此前已经多次提出,此后又召开过一系列重要会议加以贯彻落实;“围魏救赵”决策有得也有失,即在战略上是积极的、主动的,在战术上又是不完全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山东红十字会自1904年成立至今的一百多年,历经了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经过战争硝烟和政治动荡,始终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历经百年而不衰,在21世纪焕发出更大生机,成为山东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山东红十字会百年历史说明,作为一个人道主义团体,要坚守"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获得公众的参与和认同,加强和完善自身能力,才能够良好地运营,获得较好的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7.
"名"思想是解读黄老道家政治哲学一条重要线索,《黄帝四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黄帝四经》称统治者为"执道者","执道者"首要的政治任务是审名察形,确定对象究竟处于"正名"还是"倚名"。"执道者"在审察事情名形时要保持"无名"、"无形"的姿态,目的是为了保障君主在政治上的垄断权。  相似文献   

18.
《十三经注疏》中“见”字的读音和意义有关。表尊卑相见的朝见、谒见、拜见、接见义和客观事物显现义的念胡甸切,但也有念“如字,又贤遍反(胡甸切)”的,还有个别念本音古电切的。“见”字读音出现这些交叉现象,是符合汉字语音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后日德两国政府的战争追悼理念明显呈现"内向型"与"外向型"之差异。只向本国的战争罹难者特别是战死"皇军"将士和被处决战犯表示哀悼而拒绝向被侵略国家为数更多的死难者致哀,是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的主要特征。其成因主要有四:"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靖国史观"等错误的历史观,是其形成的思想根源;日本政要的右派构成和日本政权的保守性质,是其形成的政治基础;战后秉持错误历史观的日本国民的大量存在,是其形成的社会土壤;战后宽松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是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0.
红色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基本颜色。由于人类文化共性的作用 ,在中西文化中 ,红色所代表的意义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是由于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历史背景以及地域的差异 ,红色在中西文化中所表达的文化心理和象征意义又有更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就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作一简单比较 ,以期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