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127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新生心理是健康的,但仍有部分新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高校应构建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体系,对大学新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人格,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关系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环境 ,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又恰恰是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众多适应不良症中十分突出的一种。通过对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种种适应不良症状产生原因的分析 ,全面加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大学新生处理好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选取大学新生军训的特定时间段,应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测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等问卷综合测量3 122名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用量化形式评估军训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影响。测量结果显示:军训对于大学新生的人格心理有着正面促进效果,男女新生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来自不发达地区或经济困难群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值;军训对于大学生的乐群性有增进作用,但焦虑、精神病性、偏执等军训后高于军训前;高特质焦虑学生选择负向应对方式的频率与较低特质焦虑学生相比较显得更频繁。因此,应加强对大学新生军训的组织管理,做好思想动员、团体心理辅导、建立"心声档案袋"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普遍适应能力较差,但是新鲜感、优越感和安全感、从众心理都比较突出,而且思想朴素、单纯、思想容量大,可塑性强,因此这一阶段是对新生进行非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探讨大学新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格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指出解决途径是对大学新生进行非专业素质教育,其重点在于适应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能力的培养来拓展非专业素质,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新生心理障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以SCL—90(Symptom Checklist 90)筛查出来的82名具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大学贫困新生进行了面谈和追踪访问,发现经济压力夹杂在各种生活事件中,增加了大学贫困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难度,贫困新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并且性别之间存在差异,需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各种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角色、地位的变化等,使大学新生在心理上出现一些不适应,产生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心理,这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所以,了解和掌握大学新生不适应心理的主要表现及应对策略,有助于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们对大学新生的心理测量,有31.8%的学生。心理健康不佳。新生的心理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而相当部分的心理障碍问题是由于他们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产生挫折而引起的。这种挫折心理严重影响新生的学习和成才。因此,剖析大学新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受挫后的行为反应,调适其挫折心理,对于培养大学新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大学新生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适应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而大学新生入学后普遍存在适应困难 ,主要表现在角色转换、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理想冲突等方面。由于适应困难而带来的种种问题和障碍如处理不当 ,可能引发出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 ,甚至导致心理障碍。本文针对新生的适应困难提出相应的心理调适对策 ,以帮助他们优化心理素质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转型,大学新生心理素质呈现新的特点。引导大学新生正确评价自我,努力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及加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UPI,以长沙电力学院2002级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水平较高,但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发展不平衡,文科学生群体与理工科学生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个性特征上男生群体与女生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高于男生;但新生整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还不强。本文认为大学素质教育应充分考虑到新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和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新生的挫折心理与他们的早期经历中所形成的人格特质、家庭教养方式、个体的自我认知方式有着紧密关联。大学新生应通过调整学习目标和自我抱负水平;确立合理的自我归因;增强挫折认知水平;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来应对这些心理问题,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基于心理契约视角论述了建立心理契约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别探讨了心理契约视角中的大学新生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念。从认知加工、情感培养、意志管理及个性发展四个维度上构建了心理契约视角下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最后给出了心理契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现途径。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大学新生成才障碍的心理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大学新生入学后易出现的各类问题,并结合学校新生入学教育方案,指出新生入学阶段帮助其克服成才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提出了相应的健康成长成才的教育、引导途径。以求使大学新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顺利度过从心理不适、职业迷茫到健康成才的适应期,蹯上新的人生征程。  相似文献   

14.
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常规工作之一.在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过程中呈现了诸多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心理测验的有限性,认识心理危机预警因素的复杂性,重新审视新生心理普查的目标,重新定位新生心理普查的功能,将筛选心理危机目标转化为心理健康服务目标,将心理档案建设工作拓宽延伸,充分发挥各级力量,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大学生涯期间。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西师大2000级新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全校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强迫症状比较普遍,缺乏自信、过分在乎别人等等.男女大学生心理症状非常相似,男女生在7种人格因素方面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各项行为特征的预测上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很多高校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都出现过休学、退学、被骗事件,甚至自杀、凶杀事件。这对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文章从心距、心力、心度、心智四个角度探讨了大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形成原因和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建构,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改善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据调查,四川省公安民警中有心理障碍的已达5%,说明公安民警队伍的心理健康问题堪忧。招收公安民警时未作心理素质检查,因而部分民警心理素质“先天”不高;民警工作超负荷,职业风险和压力增大,事业与家庭的矛盾突出,待遇较差等,导致其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应建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和完整的心理训练体系。使民警通过心理咨询,克服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心理控制能力等的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同时,贯彻“从优待警”政策,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研究生群体精神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促进我国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对9 522名研究生新生进行精神健康调查,所有数据使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生新生总体精神健康状况较好(阳性指征检出率1.0%~8.4%),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是最为突出的三种精神健康问题;女性、农村、非独生子女及90后、90后独生子女的许多因子分数要高于男性、城市、独生子女及80后、80后独生子女,并且在这些因子上都呈显著或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或0.001)。结论:研究生精神健康状况仍然面临挑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师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湛江师范学院2008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第一类、二类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16.36%和25.95%;总分分布主要集中在低分段,在0~4分处达到峰值;新生的主要心理症状表现为情绪人格问题、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障碍;总平均分存在学科、性别和考生类别之间的差异。结论:新生总体上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须引起关注。建议:从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等几个方面入手.改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因素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比较复杂,结合对2万余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从大学新生内在因素的角度出发,就大学新生生理和心理两个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